(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第15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386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第15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第15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第15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第15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第15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第15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第15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1)侵华史实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占领东三省,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又先后占领北平、天津、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南等大片领土。(2)侵华罪行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41年初,日军在河北省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教材补遗】“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即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

2、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十四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2.全民族抗战(1)抗战初期共同抗日: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

3、持阶段。【构图解史】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2)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国民政府: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遣到缅甸作战。(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4)意义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微观拓展】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应从中国内部进行

4、分析,苏联和美国的进攻只是加速抗战胜利的外部条件。内部因素既不能完全归功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也不能无限夸大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用,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应归结为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抗战。二、解放战争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1)努力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召开,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2.人民解放战争(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2)战争进程阶段时间战略重点战略防御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反

5、攻1947年6月到1948年9月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地区战略决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发动辽沈、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推翻统治3.胜利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战争。(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史论拓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的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工农

6、武装割据”理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考点一抗日战争1.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是军民抗日,后方是全国救亡。(3)参战:包括了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

7、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中国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6)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抗日战争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史论结合】史料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

8、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解读史料从民族凝聚力、军事力量对比、民众的斗志等角度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失败的原因。解读史料要注意按句号划分层次。“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说明日本对中国实行速战速决的战争策略。问题结合史料,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有哪些,并举例说明“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主要表现。2.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并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

9、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最具持久性。中国战场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史论结合】史料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读史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所负担的两个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打击。问题史料反映出抗日战争有何特点?考点二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

10、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两党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史论结合】史料1漫画重庆谈判史料2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解读史料1漫画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

11、内战”的本质。史料2反映了美国政府“扶蒋”的立场,表明美国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合法性,体现了美国“扶蒋”的真实目的。问题结合史料1、2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主要因素。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8全国卷30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抗战以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为载体,考查中共的抗日情况,考查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2017全国卷3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策为载体,考查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2017全国卷30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以渡江战役前夕中共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为载体,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考查学生对历史

12、现象的阐释和获取结论的能力2017全国卷30国共双方力量的变化以抗战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党员数量及群众组织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民主革命胜利的趋势,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判断的能力2016全国卷30抗战时期国民党的统治特点从抗战时期国民党颁布的禁用词切入,考查抗战时期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2015全国卷30抗战时期国民党抗战的特点以国民党备战史实为载体,考查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015全国卷30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华经济侵略从日本侵略者设银行、发行各种票券切入,考查日本侵华的本质目的,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结论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30

13、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以抗战时期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国际会议上的言论为载体,考查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努力,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结论的能力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4新课标全国卷41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整体认识和评价的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30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以抗日战争期间的土地政策为载体,考查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的实质,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考题12018全国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

14、,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考题22017全国卷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考题32017全国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考题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