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381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干知识回扣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知识串联,主干梳理,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核威胁。 (2)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成就 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原子弹,东方红一号,2. 载人航天 (1)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 升上了太空。 (2)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

2、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杨利伟,三,南优2号,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号”。 (2)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 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结晶牛胰岛素,【构图解史】 现代中国的科技,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提出 (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提出: 年春,毛泽东在中

3、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内容:在艺术问题上“ ”,在学术问题上“ ”。 (4)成就:老舍的话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 。,1956,青春之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茶馆,2.曲折 (1)原因: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 ,甚至上升为阶级问题。 (2)表现:王蒙的小说 ,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等都受到政治批判。,政治问题,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3.春天 (1)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 ”路线;邓小平强调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 建设。 (2)表现:出现了“反思文学”“ ”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出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

4、忘的角落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左,精神文明,伤痕文学,【辨析比较】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新中国时期“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 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指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 人民教育的奠基 (1)确定教育方向过渡时期 标志:1949年底,第一次 会议召开。 内容:教育要为 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意义

5、: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 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全国教育工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2)制定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方针:德、智、体 发展;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 的学校教育制度。 成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 2. 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很多师生被卷入“ ”、批“走资派”活动中;高考制度被废止;招收“工农兵学员”。 (2)后果:使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 大大下降。,全面,半工半读,扫四旧,文化素质,3. 教育的复兴 (1)“文革”结束之初 拨乱反正,全面整顿。1977年,恢复 制度,组织编

6、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战略:教育优先发展。 (2)20世纪80年代 教育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 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 。 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高等教育:增设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 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高考,面向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位,(3)20世纪90年代 高等教育:实施“ ”计划。 社会教育:启动“ ”。 西部教育: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推动了 地区教育的发展。 【史论拓展】 理解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

7、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 (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211工程,希望工程,少数民族,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 (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 (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 (4)主观因素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以及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 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5

8、)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史论结合】 史料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它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选自红旗1970年,解读 史料主要是说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省略号之前反映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省略号之后说明卫星发射成功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革命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其垄断空间技术的局面。 问题 根据史料,分析“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答案】时

9、代特征:国内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上,处于“冷战”时期。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考点二 “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提出的现实意义、经验教训及其实质 (1)现实意义 “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技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

10、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经验教训 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3)实质:“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艺术和学术自由。具体地讲,人们在艺术和学术问题上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史论结合】 史料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

11、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读 史料反映了陆定一指出中央的政策是要求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反映了“双百”方针的目的。 问题 据史料,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答案】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现代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考情,考题1 2017全国卷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

12、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考题,【答案】 C 【解析】本题以高等院校在校人数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材料理解、历史解释能力。依据材料中的三个时间1977年、1988年、2001年,可以判断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变化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相适应,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由此可以判断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涉及,故排除;恢复高考制度具有时效性,且改革开放初期高等教育普及化尚未开

13、始,故D项错误。,考题2 2017全国卷 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 C 【解析】本题以婆媳上冬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有效信息,发现历史本质的能力。婆媳上冬学描绘的是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上补习班的场景,显示出其对知识的渴望。画家以质朴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的新气象,歌颂了新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是真实表现画家所处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面貌,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讲求神似、意境

14、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故A项错误;20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现代主义绘画,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使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故B项错误;婆媳上冬学真实地反映了婆媳上冬学的情境,无法体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考题3 2015全国卷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 D 【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为切入点,考查学生

15、的史料分析能力。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二是学习俄文成为新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外交政策没有发生转变,排除A项;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一五”计划时期,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重点强调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以苏联为师,苏联援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出于学习苏联的工业化成就的需要而学习俄文,故答案选D项。,考题4 2013新课标全国卷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 A.

16、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文教事业的发展。结合时间信息“新中国成立之初”,要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A项。B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本题应选A项。,考向1 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 1.2018天津河北质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飞船飞行成功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练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