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8283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7A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7A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7A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7A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分析一、导入: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二、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

2、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提问: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现在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第一部分(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第二部分(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第三部分(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第四部分(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13节),请一位同学把这一部分的内容朗读一下。1、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

3、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朗读第三节,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

4、,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2、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3、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勤劳、慈爱。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5、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4、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三)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

6、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四)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5、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五)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7、教师朗读9、10节)6、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7、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六)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教师范读12、13节)8、为什

8、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2、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

9、复、排比等表现方法。(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诗作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诗中对大堰河、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旧社会的愤怒诅咒。【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教学方法】诵读鉴赏

10、讨论分析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带【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艾青(),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年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

11、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第一部分(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第二部分(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第三部分(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第四部分(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

12、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他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敬。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

13、息,更显得沉痛。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节便是明证。第节,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罗嗦,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四、【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朗读提示:第一部分:第、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

14、,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六、【布置作业】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布置预习思考题: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

15、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参考答案第题:主要表现在第、节里。在第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