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378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1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形成了有计划的经济体制。线索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革”时期19561966年,党和国家有着许多正确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左”倾思想发展,“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危害。19661976年间的“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线索3改革开放新时

2、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线索4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汇,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线索5近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及大众传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近代化、大众化的特点。第2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

3、分困苦。(2)结果:到1952年,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措施:优先发展,先后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企业。(3)结果: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初步基础。【史论拓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4、3.三大改造(1)措施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的高潮。(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3)结果: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史论拓展】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特点(1)含义: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2)特点社会性质:就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就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

5、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成分占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结束。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2)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的现

6、实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3)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失误探索(1)表现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农业。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2)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教材补遗】“三面红旗”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在1960年5月以前曾被称作“三个法宝”,5月以后又称为“三面红旗”。在总路线指导下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

7、但使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而且还损害了党的建设。对“三面红旗”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思想进行再认识,吸取历史教训,是有现实意义的。3.纠正错误(1)措施: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巩固、提高”的方针。(2)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基本完成。【问题思索】对“八字”方针的认识(1)含义: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2)关系:调整是八字方针的核心,调整的目的是巩固、充实和提高。4.国民经济

8、的劫难(1)劫难原因:“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扩展到。表现: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调整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构图解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是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

9、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史论结合】史料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央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解读史料指出“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阅读史

10、料时最为关键的是快速把握史料主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特别留意史料中的标点符号和关联词,如史料中的省略号和“但是”后面的关键信息。信息表明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又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做法不同。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以及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同点及影响(1)不同点“大跃进”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属于生产力领域。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盲目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超越了历史

11、发展阶段,属于生产关系领域。(2)影响:“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二者是造成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史论结合】史料1“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2“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

12、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解读史料1、2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的失误。解读史料时注意两则史料出处中的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去分析史料中的现象。史料1第三个省略号后的内容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特点高指标;史料2分号前的内容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问题史料1、2体现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出现了哪些问题?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8全国卷31“一五”计划的进程以图片为载体,考查“一五”计划期间对资源的需求,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2018全国卷31全面建设

13、社会主义以图片为载体,考查社会主义建设中妇女的作用,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017全国卷41“一五”计划期间的矿业政策的特点以材料为载体,考查“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分析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2016全国卷31“一五”计划的特点从“一五”计划建设投资额切入,考查“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015全国卷31“一五”计划(工业化)以中国、美国、英国的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为载体,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31“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从“一五”计划期间实

14、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规定切入,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特点,考查学生历史阐释和判断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31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为载体,考查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考题12018全国卷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境。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考题22018全国卷 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考题32016全国卷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