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8057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AA】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AAA】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AAA】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AAA】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AAA】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AA】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一)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党的十R大”重要思想文综,重庆文综主观题涉及到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注意几个关键知识点,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复习本专题过程中要注意与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史联系。剖析高考真题考点:资产阶级维新派1.(20RR年天津文综历史)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

2、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题眼:中国并不在中央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新变法思想,根据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答案:D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派2.(20RR年海南高考历史)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答案:C考点:资产阶级激进派3.(20RR年福建文综历史)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

3、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

4、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问题:(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解析:此问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思

5、想解放潮流,根据时间提示19是中叶以后,是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转变在分析原因是,只需要结合19中叶后的阶段特征回答即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组织答案。参考答案:内容变化: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经济工业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启蒙(思想观念解放)。(4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考点:无产阶级的探索5.(20RR年江苏高考历史)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6、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答案:C考点归纳总结一、地主阶级(一)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1、背景:(1)天朝上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3)中国跟世界联系加大(4)先进中国人积极寻找抵御外来侵略和强国富兵之路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3、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之路4、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的道路5、代表人物:林则徐(近代中

7、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6、评价:(1)积极:开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使开眼看世界思想成为社会潮流(2)消极:仅仅局限在个人行为的学习,带有政治指向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不多。二、资产阶级(一)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发对帝国主义,发展资本主义,改良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1、早期维新派(1)产生:世纪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新派。(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思想主张: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4)影响: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

8、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更没有未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派(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重;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阶级力量壮大;先进人士进一步觉醒(2)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A.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B.主张:借用孔子权威来传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C.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懒惰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减轻变法的阻力)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1)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2)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3)为中国文化的

9、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4、影响(1)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1、旧三民主义(1)背景:19世纪世纪末,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孙中山上书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无可救药。(2)提出:1905年同盟会纲领:民报发刊词进一步阐述(3)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3)

10、作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三)资产阶级激进派(1915年)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与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1、背景(1)经济基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3)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5)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

11、德卷土重来。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5、主要阵地新青年6、主要内容:核心是民主和科学(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7、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8、影响(1)积极方面: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

12、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民主、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三、无产阶级(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开始传入: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文章,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2、系统介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2)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郑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

13、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1、背景:(1)社会基础: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尖锐,革命与探索救国的道路仍然(3)成熟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标志: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继续发展(抗战胜利以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造性地提出赎买政策;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3、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

14、走。(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1)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2)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3)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4)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三)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1、背景(1)社会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

15、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思想基础: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3、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战略:分“三步走”关于计划与市场: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