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735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8A版】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8A版】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8A版】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8A版】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浅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及方法第一篇:存在问题探究高一语文第一节课;听学生吐槽:“你目前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哪些困惑”?根据所提问题,对得到的答案作了整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兴趣方面:1.对语文兴趣还不够。老师讲有趣的东西,不考;讲考试的东西,又无趣。2.感觉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到高中容量大,就好像有些拗口。二、学习方法方面:3.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4.在初中语文能跟着感觉走,到高中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很不适应。5.存在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文面意识比较差,成

2、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6.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三、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7.初中的一些文章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了,一知半解。8.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错误率还比较高。9.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很少,而到高中内容就太多太难了。10.初中语文不学语法,高中老师老抱怨,并说将影响阅读理解的提高和作文的水平。四、阅读方面:11.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广泛,概括、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比较差;文言文阅读阅读数量少,仅限于教材内的文章。对文言文阅读有畏惧心理。五、写作方面:12.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

3、“三点一线”,老师却要求作文想像力丰富,有真情实感和理性深度,不知道怎么办。13.作文审题能力比较差,跑题现象比较严重。第二篇:应对方法浅谈根据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差异,我们就以上高中语文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如下分析:一、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差异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它们有如下六点差异:(一).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

4、,初中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高中则偏重于积累基础上的运用。(二).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而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三).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5、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与“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四).从表达能力上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高度上看,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高。(五).现代文阅读方面:在阅读方法上:由初中“熟练运用

6、略读、浏览”,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理解方面: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分析评价方面: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六).文言文阅读方面:由初中“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二、怎样搞好初高中语

7、文知识的衔接?1.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说学习时采用一套科学高效的方式或途径,要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延长学习时间,即采用“笨鸟先飞”的勤奋但低效率的做法。概括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高一的新生,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2.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初高中学习能否顺利过渡,还有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看你是否对自己的学习充

8、满自信。要做到“三相信”、“一莫要”:相信暂时的挫折无碍大局,只会帮助你积累经验教训;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是不得要领,没有施展出来;相信自己定能总结出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好方法来;切莫一遇困难,就沮丧、心烦,寝食不宁。3.树立正确的观念。(1)树立大语文观点,即“语文的处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2)“实践+尝试”(生活中的语文,如报纸、杂志、书籍、媒体),更强调自学能力。4.具体方法(学习要求):积累、感悟、熏陶。积累:多读,多记(背)。对于积累,大纲要求:20部文学名著,50首诗词,300万字的读物,20篇文章。也就是说只有丰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感悟和熏陶,只有大量的录入才能良好的输出。因此要做到

9、“博闻强识”就要不但注重课堂的学习,更要注意课外的扩张。即“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5.古文学习须得法。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就体现在文言文上。一方面是由于高一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程度不齐,了解不够系统。第三篇:高中语文学习学生需自主整理的知识附1:字词、句子、短语、语法方面:一、汉字造字法:六书。二、词类词的分类及其辨别。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三、短语1掌握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并列、偏正

10、、动宾、动补、主谓)。2区别主谓短语和其它类型的短语。3区别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4了解几种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介宾、的字、方位、能愿、复指、兼语、连动等)。四、句子1单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用途分),也可分为主谓句与非主谓句(按结构分)。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判断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关键看句子有几个主谓结构。3复句的分类:并列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五、修辞1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及表达效果,学会判别: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2注意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判别。3注意象征与衬托的区别。4句式的变换和选择:主动

11、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择;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择;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选择;长、短句的变换、选择;整句、散句互换、选择;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选择。六、文言知识1.文言实词知识(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文言中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混淆,要细心辨别。(2)通假字:音同通假、音近通假。(3)一词多义:了解多个义项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字形和语境理解词义和用法。(4)词类活用:了解常见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情况,根据语境(语法结构)来判断词语的活用情况。2.文言虚词知识掌握文言虚词18个(“之”、“于”、“而”、“以”、“其”、“者”、

12、“因”“即”“既”“也”、“乃”、“夫(念f)”、“且”、“乎”、“则”、“焉”、“然”、“为”)的基本词义,其中重点掌握“之”、“于”、“而”、“以”、“其”、“因”、“焉”、“乃”。附2:中学生必读书目一、初中部分:西游记吴承恩著;(2)水浒传施耐庵著;朝花夕拾鲁迅著;骆驼祥子冰心著;繁星春水冰心著;鲁滨孙这漂流记(英)笛福著;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著;童年(俄)高尔基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名人传(法)罗曼罗兰著。二、高中部分:论语通译徐志刚著;三国演义罗贯中著;红楼梦曹雪芹著;呐喊鲁迅著;女神郭沫若著;子夜茅盾著;家巴金;雷雨曹禺著;围城钱钟书著;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著;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著;歌德谈话录(德)艾克曼著;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著;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著;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著;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谈美书简朱光潜著;老人与海(英)海明威著;匹克威克外传(英)狄更斯著。【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