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632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7A文】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7A文】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7A文】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7A文】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及典型例题(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复习及典型例题知识点一、运动描述、运动学规律的应用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例1】(2015云南景洪三中期末)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空中跳水动作的跳水运动员B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C研究地球自转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针对训练(2015安庆二中期末)下列关于质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一个有质量的几何点B原子因为很小,所以原子就是一个质点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所以当然不能看做质点D质点是物理学上常用的忽略次要因素而抽象出的理想化物理模型二、描述运动的物理量1、速度与速率速度是描述

2、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速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是当时间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值(2)速率平均速率.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常称为速率2、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或ms-2.(3)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3、关于速度v、速度变化量v与加速度a的理解(1)速度描

3、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变化量是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称为速度的变化率(2)速度v、速度变化量v、加速度a三者的大小无必然联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大;速度小,加速度不一定小,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小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小,加速度不一定小(3)速度的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例2】(2015云南景洪三中期末)下列所描述的直线运动,不可能的

4、是()A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很大B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某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很大针对训练(2015福州八中期末)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和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加速度也一定变化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一定随着减小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变化得越快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1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vv0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at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2v2ax.注意:v、v0、a、x都是矢量,一般以v0方

5、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的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要理解好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其对应的关系公式涉及v、v0、a、x、t这5个量,原则上已知三个量可求另外两个量,可以解决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审题画过程草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或选取坐标轴)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例3】(2015甘肃天水一中期末)一小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加速度a=2.5m/s2,其最大速度为vm=3m/s,试求它在t=5s内发生的位移。针对训练(2015云南玉溪一中期末)某航母跑道长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小速度为50

6、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A20m/sB15m/sC10m/sD5m/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推论的应用1平均速度公式:,即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2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xaT2.【例4】(2015安庆二中期末)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针对训练(2015四川资阳期

7、末)某人在零时刻开始观察一个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现在测出了第3s内及第7s内的位移,根据上述已知条件()A能够求出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B不能求出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C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能够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知识点二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一、x-t图像的理解及意义首先要学会识图识图就是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xt图象纵轴是位移x。(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x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

8、物理量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4)“面”即“面积”: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xt图象面积无意义。(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6)“特殊值”: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例1】(2015安庆二中期末)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质点在4s末速度相等B前4s内A、B之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s末两质点相遇C前4s内A、B之间距离先减小后增大,4s末两质点相遇DA质点一直做匀速运动,B质点先加速后减速,8s末回到出发点针对训练(2015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期末)聪聪同学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故事情节,明明同学画出了兔子和乌龟的位

9、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两次D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二、v-t图像的理解及意义首先要学会识图识图就是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vt图象纵轴是速度v。(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v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4)“面”即“面积”: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v

10、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5)“截距”:初始条件、初速度v0.(6)“特殊值”:如交点,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例2】(2015云南玉溪一中期末)质点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2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在4s末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C在前4s内的位移为零D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针对训练(2015福州八中期末)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又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g=10m/s2,则()A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大小为5m/sB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C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m/sD小球是从2

11、.5m高处自由下落的三、运动学规律在行车问题中的应用对于汽车刹车这一类减速运动问题,一定要注意“时间陷阱”,因为在利用公式xv0tat2时,只要知道了v0、a、t,原则上是可以计算出位移的,但在实际问题中,告诉的时间往往超过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所以利用上述公式时往往容易出错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1先确定刹车时间若车辆从刹车到速度减到零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公式vv0aT(其中v0)可计算出刹车时间T.2将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时间t与T比较若Tt,则在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例3】(2015安庆二中期末)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1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A54B45C34D43针对训练(2015湖北武汉二中期末)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其中之一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反应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刹车距离”是指驾驶员从踩下刹车踏板制动到汽车停止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速度反应距离刹车距离正常酒后正常酒后15m/s6m12m15m15m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1.0s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C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10m/s2D汽车刹车

13、时,加速度大小为7.5m/s2四、追击与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分析时,一定要抓住:(1)位移关系:x2x0x1.其中x0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x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物体的位移(2)临界状态:v1v2.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好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临界、最值问题2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三种方法(1)物理方法: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2)数学方法: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表达式是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利用判别式进行讨论:在追及问题的位移关系式中,若0,即有两个解,并

14、且两个解都符合题意,说明相遇两次;0,有一个解,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0,无解,说明不能够追上或相遇(3)图象法:对于定性分析的问题,可利用图象法分析,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例4】(2015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期末)如图所示,A、B两辆汽车在水平的高速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汽车B以14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汽车A以a=10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已知此时两辆汽车位置相距40m,且此时A的速度为4m/s。求:(1)从此之后再经历多长时间A追上B。(2)A追上B时A的速度是多大?针对训练(2015福建泉州一中期末)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B乙在2s末追上甲C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D4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知识点三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一、对自由落体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1、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自由落体的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点,g的大小一般不相同计算中g一般取9.8m/s2,近似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