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568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7A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7A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7A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7A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共100分)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注】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黄鸟,即黄莺。绿蓣,指水中浮萍。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淑气:温和之气。(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4分)答:(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又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1(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4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任4点即可)(2)归思(思念

2、家乡的感情)。(2分)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2分,每点1分。第一点如答成“以乐景衬哀情”也可)(3)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是(2分)(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分)(3)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情感。(2分,每空1分)(4)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2分)“催”和“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炼传神。(2分)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2分)2阅读下面的一

3、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阚:皇宫。西京:长安。龙城:泛指敌要塞。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1)以从军行为题的诗很多,例如写的从军行,首句是,。(2分)(2)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答:(3)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如: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2)第一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第二句从听觉出发

4、,写出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3)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以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4)开头两句写边报传来,激发了志士的情感,请各用一句话简评诗中“照”和“自”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2分)答:“照”字“自”字(5)简要赏析“雪暗”和“风多”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2分)答:(6)这首诗采用了跳跃式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再跳到又一个典型场景。这样的结构安排至少有哪两方面的作用?(2分)答:作用一是作用二是(1)“照”字渲染了军情紧急的气氛。“自”字写出了书生由衷的

5、报国激情(2)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将士们冒雪战斗、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3)作用一是场景之间留有合理的跨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作用二是使全诗节奏明快,气势雄浑,便于抒发这一书生投笔从戎、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5分)这首诗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抒发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

6、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7、,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明确: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

8、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1)请简要分析诗中的“花”、“月”两个意象所寄托的情感。(4分)(2)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4分)(1)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感。(2分)诗人既借“月来传递友人间异地的关照之情,也借“月的缺而复圆来寄托盼望朋友团聚的拳拳之心。(2分)(2)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身多疾病思田里既申述了自身的困难,又表达了思念友人或归隐田园之心;“邑有流亡愧俸钱表达出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之情。(形象分析正确2分,联系诗句解说准确2分一“归隐之心或思念友人”1分,“心系民众1分,未

9、联系诗句扣1分。意思对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6分)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似月,皓腕凝霜雪注。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注:合:应当。垆边人:酒家女。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3分)答:(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

10、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点得1分】(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7阅读下面欧阳修的一首踏莎行,完成9-10题。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水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对这首词的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草薰风暖摇片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漫长旅途。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11、东流”的无穷离愁。C、“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太高了,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别登楼凭栏呀。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关于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C、下阕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相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

12、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1)C(2)D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

13、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闲适、轻松、自如。披着蓑衣在风雨

14、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1)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2)漏断:漏壶里水滴尽了。(3)拣尽寒枝不肯栖:鸿雁栖宿田野草丛间,不宿树枝。(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字)(3分)答:。(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了)(3分)答:(1)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下阕

15、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3分)(2)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3分)该词主要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感情的?黄庭坚山谷题跋评论此词:语意高妙,似非食烟火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请你谈谈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人生态度。比喻(或托物言志,或象征等类似答案虽然官场失意,内心孤寂,知音难觅,但仍旧坚守节操,拒绝同流合污。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