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2-必修1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4519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2-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2-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2-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2-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2-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2-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2-必修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1(20KK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主张禁烟原因的理解。本题以福建历史名人的奏稿文字入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地主阶级

2、抵抗派的思想。本题命制较好体现地方史特色,这也是福建自主命题三年来的亮点之一。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鸦片流毒中国危害国民的身心故C项错误;A项和B项是并列选项,指的是鸦片造成兵弱且损害身体;而更严重的是银荒:白银外流,国家财政困难,威胁大清帝国政权,为列强增加财源,早晚侵略中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排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

3、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2(20KK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答案】C【点拨】题干中“木兰”一词是关键词。C项效法古人,抗战救国符合题意。3(20KK年高考北京文综17题)“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

4、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此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役,所以正确选项是D。4(20KK年高考重庆文综19题)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答案】C【点拨】本题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从材料上可以分

5、析,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当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贡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5(20KK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题时注意空间信息“西北”和隐性的时间信息。另外,要注意解题技巧:旧事物可能出现在新时间,新事物不可能出现在老时间。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断这是中共的

6、宣传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最有可能指的是中共长征到西北后遭遇的地方军阀,如青海的马家军对中共屠杀甚烈(1935年后);“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能是针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1936年底);“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应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红军万岁!”出现于1927-1937年间。A、B时,中共尚未提出“抗日统一战线”,故排除。C、D满足条件,但题目要求“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C当为最佳答案。6(20KK年高考江苏单科12题)右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它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在()A1943年B1945年C19

7、97年D1999年【答案】B【点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在被日本占领了50年后回归祖国怀抱。7(20KK年高考福建文综17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式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答案】A【点拨】红军长征胜利,建立陕甘宁根据地,八路军开赴华北需要东渡黄河。8(20KK年高考安徽文综16题)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

8、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内容,引用了新材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中有“普遍”和“广泛”字眼,不符合历史实际。A、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实际。本题考查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成为外国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重要,故D项正确,A归集个人魅力,不全面,B中共的抗日主张未被资本主义国家认同,C表述有误。9(20KK年海南高考18题)“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9、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A1912-1919年B1920-1926年C19271936年D1937-1945年【答案】D【点拨】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注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10(20KK年高考广东理基64题)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B.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D.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答案】B【点拨】抓住题干的时间“1937年”,1937

10、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抵抗日本侵略。11(20KK年高考广东文基24题)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点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2(20KK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题)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

11、战D.武汉战役【答案】C【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分析是经验丰富的干部巧妙指挥小部队打击侵华日军,引起日军重视。从材料中“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之句可排除A、D两项。平型关战役属于小地域内的伏击战,而百团大战则属于“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的典型战例。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分析:“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这一描述适合于运动战,选项中符合这一战法的战役只有百团大战。13(20KK年高考海南单科18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

12、针是()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C.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答案】D【点拨】A、B为中共提出的,应排除,持久抗战是毛泽东的观点,排除C,从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多次组织大规模会战看,是在抗战中与敌拼人力、物力上的消耗,从“南京武汉重庆”的迁都路线看,是在以空间的转移拖延时间、拖垮敌人。14(20KK年高考全国文综卷31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

13、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点拨】解析1: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从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解析2: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从解答本题时应结合时间“1900年”可判断属于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指中央政府,张之洞等代表地方势力,“东南互保”表明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企图分裂中国。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中央政府

14、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综合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选B项。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时间信息表明是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地方官员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这足以说明北京的清政府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由此可知,B正确。A、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15(20KK年高考安徽文综16题)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

15、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答案】B【点拨】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B符合题意。滇缅公路致力于打通中国西南与外界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不能上升到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的高度,排除A。滇缅公路修建时日军还没有打通大陆交通线,1944豫湘桂战役日军打通日军打通了中国贯穿南北以铁路大动脉为中心的交通线。但这和滇缅公路并没有关系,所以滇缅公路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的提法是不成立的,排除C。日军的投降是中国人民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指导下英勇抗战、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所以滇缅公路的修建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D。故选B16(20KK年上海高考22题)“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