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201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4179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201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A版】201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A版】201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A版】201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A版】201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版】201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201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2017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来源:文都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A.价值澄清模式B.认识发展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学习模式4.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

2、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A.分析B.理解C.评价D.综合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A.评价目的不同B.评价方法不同C.评价内容不同D.评价主体不同6.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C.坚持立德树人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A.融合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核心课程8.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拥护者,在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选择A.程序教学模式B.掌握教学模式C.探究教育模式D.范例

3、教学模式9.20XX年教育学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这属于A.课程管理的改革B.课程结构的改革C.课程内容的改革D.课程组织的改革10.在师生关系上倾向于“学习中心说”的教育学家是A.帕克B.布拉梅尔德C.赫钦斯D.梅伊曼1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A.实战能力B.创新能力C.理性思维能力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2.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A.道德认知发展B.道德情感发展C.道德意志发展D.道德品格发展13.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研究报告是A.科尔曼报告B.一个乘坐学校的地方C.学

4、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4.“物理不外于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A.孟轲B.荀况C.朱熹D.王守仁15.“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A.细心玩味B.融会贯通C.敬守此意D.收敛此心16.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A.“明明德”B.“止于至善”C.“化民成俗”D.“明人伦”17.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A.“实才实德之士”B.“读书明理之人”C.“博学笃行之士”D.“明体达用之才”18.明代在城乡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

5、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A.书馆B.精舍C.社管D.私塾19.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A.思想控制B.动态管理C.分类教学D.身份限制20.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21.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1922年新学制D.戊辰学制2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君”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

6、采取的只要措施是A.设置国立中学B.实施毕业会考C.中学西迁D.实行军训制度23.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A.行动实践B.批评研讨C.更新改进D.指导提高24.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25.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B.弦琴学校C.体操学校D.修辞学校26.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A.基督教教育B.骑士教育C.行会教育D.城市教育27.宗教改革对欧洲教育发展影响的具体

7、表现是A.教育管理的国家化B.教育内容的古典化C.教学语言的统一化D.教学目的单一化28.夸美纽斯提出直观理性教育,其依据是A.泛智论B.感觉论C.天赋论D.善性论29.17至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A.贫民子弟B.贵族子弟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D.中产阶级子弟30.将游戏理解为儿童创造性的自我教育活动,主张为儿童建设公共游戏场所的教育家是A.第斯多惠B.乌申斯基C.蒙台梭利D.福禄培尔31.依据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段理论,学生的兴趣表现为主义、思维状态处于专心,通过教师讲解或提示的方式,获得清晰表达,这教学阶段是A.明了B.联合C.系统D.方法32.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

8、,明确提出以自由与合作为基本实施合式的学习的个别教学制度是A.葛雷制B.昆西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33.20世纪60年代确立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民主自治,多学科原则规定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主权的国家机构的教育法案是A.福尔法案B.哈比改革C.阿斯蒂埃法案D.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34.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35.学生学习时用简介的语言写出材料中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及各观点之间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精加工策略B.计划策略C.调节策略D.组织策略36.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

9、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A.程序化教学B.支架式教学C.合作是学习D.讨论37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这种构建主义主张属于A.个人建构主义B.认知建构主义C.心理建构主义D.社会建构主义38.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这句话蕴藏着A.负强化B.替代强化C.内在强化D.外在强化39.在问卷调查中,相对封闭式题目,开放式题目优点是A.问卷回收率较高B.对调查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C.利于数据处理D.有利于研究复杂问题40.研究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访谈法B.问卷法+访谈法C.问卷法+实验法D.实验法+观察法

10、41.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A.教育辞书B.教育年鉴C.原始性文献D.综述性文献42.在教育实验中,研究者试图控制师生的“实验情结”,对实验结果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A.双盲控制B.纳入处理C.重复验证D.随机取样43.研究者要检验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的检验类型是A.t检查B.z检查C.F检查D.G2检查44.有关大脑神经递质如何影响学生记忆的研究属于A.比较研究B.基础研究C.应用研究D.预测研究45.为了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代数成绩的影响,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教学模式执教三个班的代数课,这

11、一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A.教师和学生B.教师和学生代数成绩C.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D.教学模式与学生代数成绩二、辨析题:46-48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46.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废除对学生的惩罚。47.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含义是指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48.精细加工策略即记忆术。三、简答题:49-53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49.简述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50.简述学科教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方式。51.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52.下图是根据耶克思多得森定律绘制的,在不同男的学习任务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

12、率的关系图,请简述三条曲线所表达的内容:53.列举教育测量的4种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5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

13、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55.(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