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中考作文之审清题目篇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222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中考作文之审清题目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9A文】中考作文之审清题目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9A文】中考作文之审清题目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9A文】中考作文之审清题目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9A文】中考作文之审清题目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中考作文之审清题目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中考作文之审清题目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中考作文之审题能力篇【复习策略】摸清病症,对症下药;把握写作指向,从多角度多层次审题;实例解说,学会应用;佳作展示,榜样指引。审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1.审读材料,把握导向。2.审关键词,把握立意。3.审深层义,提升文章内涵。4.审要求点,抓得分点。【训练目标】1、了解审题的内涵、意义和步骤,明了准确审题的重要性;2、字斟句酌,把握题意,明确限制和自由,学会准确审题的技巧。课时:一课时知识树:审题审题审题方法常见误区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3、审清题眼,确定文章重点。4、审清材料,确定文章内容。误区之一:不辨文体误区之

2、二:不明题眼误区之三:站位不准误区之四:厚此薄彼误区之五:挖掘不够教学过程:一、【导写零距离】古人说:“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能者一箭中,不能者百箭不中。”审题犹如射箭,审题正确了,就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如审题错误,必然一错百错,全军覆没。审题就是反复咀嚼提供的文字,字斟句酌,弄清题目的词句的意义和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正确地把握题目提供的条件和对作文的限制,整体地理解题目对写作的要求和规定。到底怎么才能审好题呢?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就可确定所给题目应写或适合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如以时间、地

3、点、人物、场景、事件的其中一项或两项以上为题目的(如发生在双休日的故事),或题目的开头或末尾带有“记”、“忆”、“访”、“传”、“事”、“记事”、“故事”、“见闻”、“漫步”、“游”等词的(如美好的回忆)一般要写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如小草赞生活的赞歌),宜写成抒情散文。现在的作文命题往往淡化文体,所以有的题目适宜写多种文体,如学会感恩理解责任选择等。对于没有明确文体限制的作文考题,同学们就要选择最适合自己、最好把握、最易写好的文体来写。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

4、、记事,数量、景物,抒情议论等都有明确的范围要求。因此,要学会反复推敲,确切掌握。这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的每一个词语,弄清它的中心词、限制词特别是关键词,从而明确写作范围和重点。如我家的一件趣事,“事”是中心词,“我家”、“一件”、“趣”是限制词,“趣”又是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选材和立意的重点。所以在作文之前,要认真揣摩命题的语法结构和语言内涵,抓住题眼(即关键词,有时也是作文的文眼),并围绕它框定选材范围,确定写作重心。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

5、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我尊敬的一个人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要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3、审清题眼,确定文章重点。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和写作重点

6、就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4、审清材料,确定文章内容。一般作文题都有提示语或引题的材料,要认真透彻地阅读这些材料,理解出卷者意图,明确写作重点,确定文章内容。有些题目所给因

7、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如盐城市近两年都是以“裸题”的形式命题,去年是以“歌声”为题,今年是以“眉头舒展了”为题。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眉头舒展了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眉头舒展了”,为什么舒展了,出现了怎样的问题让人眉头紧锁,事情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最终找到了怎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忏悔欢乐渴望等题

8、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二、【误区会诊室】学生作文时在审题方面可能出现的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误区之一:不辨文体应试作文中,如果作文题后的要求中已规定了文体,自然不存在辨析该用什么体裁的问题,如果未作要求,则必须仔细分析,以防“文不符体”。如福州中考作文从此,我不再。这个题目可以写记叙文,继续自己不再任性、不再害怕困难、不再迷恋网络等等,但一定要以继续为主。也可写成散文,表达自己告别某种个性上的弱点、走向成熟的情感。但切不可写成说明文或议论文,既偏离了文章重点,又偏离了文章体裁。要克服这种毛病,当然还得从题目入手,明确其所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以此来确定文中用什么方式来配合。如果文题中

9、没有标志性的文字,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辨析:以人物、事件、时间、场景、地名、物名为题的,一般写记叙文:如笑声、关怀、我的好朋友们。念起来情味浓、意味深者,一般写抒情文:如让我们再说一声:老师好、我想化作当然,这些都是一般规律,题目与文体的规律不是僵死的,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误区之二:不明题眼我们常说“据题辨眼”,即从题目中找出写作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题眼”。应试作文的题目中往往暗示了重点写什么,有些考生在审题时,忽略了这些暗示。如盐城中考作文改变了我这个题目的题眼是“改变”,这就决定了在写作本文时“改变”之前的情况是次要的,而“改变”之时和“改变”之后的情况是主要的,要详写。如果反之,

10、就偏离重点了。要克服这种重点偏离的毛病,关键是要明确重点写作阶段的内容,从而略写别的阶段,以作为铺垫烘托,来突出详写的重点阶段。一般地,题眼总是处于题目的逻辑重音位置上,也就是我们在默念题目时,自然感觉到的那个最响亮的字眼,如同学,你不能这样,中心词是“不能”,那么重点是要论述“为什么不能”。又如生活告诉我,中心词是“生活”,首先要理解“生活”的含义。在这里,“生活”是指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告诉了“我”什么?“我”又从中悟出、提炼出什么道理来?因此,这篇文章要写成夹叙夹议的以叙为主的文章。误区之三:站位不准在审题时,考生往往会出现主次失衡、角度失准的失误,我们称之为“站位

11、不准”。一是主次失衡。指文题要求表达内容较复杂时,由于作者对题意理解不周,未从整体着眼分清主次,致使作文主次失衡,不合题意。如以父辈为题作文,有的考生在审题中有闪失,作文中只写了父亲,“辈”这个主体就明显不足了。“父辈”是个群体性的概念,以此为对象就不应只写其中某一个具体的亲人,而应着眼于“我”父亲一辈的人们,把父亲一代人的某些共性或普遍性的事物写出来。二是角度失准。审题时,对题意把握失准,着眼点、思考点有误,人称使用不当,或角度弄错。明明是正面写的题目,文章却站在反面来写,或者反之。如文题发生在家中的一件趣事,有位考生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趣味”不足。作文题目限制发生的

12、趣事“在家中”,所以文章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眼光去叙事,而该文以旁观者的口气来叙事,显然采用的角度失当了。又如美在课余,这显然是一道正面命题,可有的考生却从反面来构思,写一些女同学在课余时间过分讲究穿着打扮的情景。再如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是一道中性命题,可有的考生从反面角度,把它当作“挫折”来写,结果当然只能得低分。要克服站位不准的毛病,最好的办法是在写作之前确定好角度,然后再动笔,就不会出现写写停停、有悖文题角度的现象。如要写我心中的灯。“灯”是一种寓意,比喻在“我”失望、痛苦或迷失方向时给过“我”温暖和帮助、指引“我”前进方向的人和事,因此应从正面来行文。F误区之四:厚此薄彼一是只重

13、材料、不顾标题或只重标题、不重材料。考生面临既给材料又给题目的作文时,忽略哪一方面都是不切题意的,必须要二者并重。二是只重题目,不顾要求。要求是对文章的限制性文字,一般有表达方式、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要求,考生因审题不周,忽略要求,结果写好的作文不尽合题意,误区之五:挖掘不够有些题目的命题意图,并不在外表,而在深层或题外,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之意,倾听弦外之音,这种命题,一般文字简洁,没有什么提示,审题失误率也最高。如心愿、意外、温暖、书声等题目,以心愿为例,是谁的心愿,是什么样的心愿,是一个还是几个心愿可任选一个方面来写,但重点写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才是深层内容,才是题外真意。可是

14、有的考生,只静止的写有个什么样的心愿,极力渲染“心愿”变成现实的心情,对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的原因却写得很少,虽也能扣题,但只抓住了题目的外表,而影响了文章的深度,又如文题村边的那座小桥,有位考生写自己四岁时在桥上玩耍不慎落水,后来在大人的鼓励下重走过那摇摇晃晃的小桥,也不怕它了,结尾写道:“昔日的小桥如今早已不再了,伴同我那次的落水一起成为了历史。”就桥写桥,在审题时未作深层的审视和思考,未能赋予文章以深刻的内涵。如果能从中悟出点如“昔日的小桥成了我人生的一个起点,我学会了不断的尝试”的哲理,文章就有了深度,就有了“闪光点”。三、【实例解说】实例一文题:我的第一位“老师”题解:从题意容易看出,

15、这个文题应写成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审题的难点是对“老师”的理解。文题中的“老师”加了引号,不是指以教育为职业的人,通常应是自己的父母。但是,要跟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相区别,应该从爸爸或妈妈作为启蒙老师如何在学习上、思想上教育自己的角度写,而不能把父母如何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自己作为写作重点。实例二文题:课后题解:与这个文题相近的文题很多,容易根据思维定势随便记一场球赛、一次大扫除、一次野炊等,写成课间、课余、课外。审题时要注意比较它们的区别。课后的题眼在“后”,课后是课中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所写事件的起因最好在课中,经过和结果在课后。为了使题意更明白,还可在文题上补足适当的新因素,如“课后的一场争论”、“课后被老师叫去的一次谈话”、“课后的补课”等。实例三文题:微笑题解:可以联系课文背影揣摩这个文题的命题意图。微笑也是以人物的特征为题,因此可以借鉴背影的一些写法。如通过对人物神态特征“微笑”的特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人物的神态特征“微笑”为线索谋篇布局。注意不要把“微笑”笼统地理解为“笑”,“微笑”是无声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笑。四、【超越无极限】母亲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声问候,陌生人的一次热情相助都让我们备感亲切、备受鼓舞,也是我们走出风雨,走向远方的勇气和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