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上海中考《光》复习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140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上海中考《光》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9A文】上海中考《光》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9A文】上海中考《光》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9A文】上海中考《光》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9A文】上海中考《光》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上海中考《光》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上海中考《光》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初中光复习知识点汇总:(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星星只有恒星是光源。2、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用到的物理思想: 。3、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要会利用光的这种性质解决、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 8 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小。(应用以上规律可以推算出距离。)5. 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常见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

2、、传统的皮影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二)光的反射1.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时候,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

3、光的反射在任何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注意:人们看不发光的东西多属于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利用以上特点画平面镜成像图、确定平面镜位置,通过光源的虚像找入射点、确定平面镜所成虚像的观察范围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4、潜望镜、自行车尾灯等。(四)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ri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记忆方法:对空气、水和玻璃,空气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5、、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是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应用以上知识解决平板玻璃侧移、三棱镜偏折、透过不同介质观察物体位置等问题。常见光的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五)、透镜及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应用)1透镜的

6、种类: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如果用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则有如下关系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距u像物在凸透镜同侧、异侧像的正倒大小像的虚实像距v应用u 2f 异侧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 =2f异侧倒立等大实像v=2ff u 2f异侧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u=f不成像(一束平行光)探照灯u f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说明: 当物距u减小时,像变大,像距变大。像与物变化关系: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和物同方向移动。 1倍焦距分虚实

7、:= 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2倍焦距分大小:=2 f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实像与虚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反之称为虚像。实像和虚像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和火柴,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实验时先在带刻度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镜,然后调整蜡烛的位置,最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为止,并观察像的性质,同时在光具座刻度上读出此时的物距和

8、像距,并和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作比较得出结论。3、透镜的应用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原理;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六)、光的色散1白光的色散:一束白光穿过棱镜后,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光的色散是牛顿发现的,说明了白光是复色光。2色光三原:红光,蓝光,绿光。三原色可以混合出各种各样颜色的色光。中考典型例题:一、 选择题:(04中考)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定是 ( )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04中考)物体放在焦距

9、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40厘米。(07中考)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 45 ,则折射角为 ( )A 0 B 32 C 45 D 58 (10中考)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12中考)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45,反射角为( ) A. 0 B. 30 C. 45 D. 90 (12中考)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A. 红光B. 橙光C. 黄光D. 紫光(易错题)蜡烛放在离凸

10、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8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二、 填空题(02中考)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 千米/秒。(03中考)光在_介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04中考)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光的_现象。(02中考)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在下列几个物理学研究的实例中,与引入“光线”这一物理概念的方法相类似的是 (选填序号)。(1) 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2) 在研究

11、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3) 再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情景总结:(20RR闸北二模)在研究“光的反射”的活动中,某同学用同一束光分别投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和光滑的金属表面,研究光在不同物体表面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7(a)(b)(c)所示;接着又进一步研究光在同一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间角度变化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8(a)(b)(c)所示。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中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 (a) (b) (c) 图7 (a) (b) (c) 图8由图7(a)与(b)与(c)可知: (21) 。由图8(a

12、)与(b)与(c)可知: (22) 。(20RR虹口二模)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的特点,小华同学分别将物体A、B置于玻璃板前,然后用与A、B完全相同的物体A、B寻找像的位置,如图8(a)、(b)所示。接着,他改变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如图8(c)、(d)所示。实验结果,观察到A、B总能与A、B的像完全重合。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8(a) (b) (c) (d)AABBAAAA(21)(1)分析比较图8(a)或(b)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_。(22)(2)分析比较图8(a)和(c)和(d)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_。(20RR徐汇二模)为了研究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情况。甲组同学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他们先将激光束从空气中以相同的方向从入射点O分别射入不同介质,实验现象如图8(a)(b)(c)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中A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1)由图8(a)(b)或(a)(c)可得: 。 a2o空气空气a1o空气水o空气玻璃o空气水o空气水r1r2a3o空气水r3(a) (b) (c) (d) (e) (f) 图8AAAAAAB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