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0441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8A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8A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8A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8A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第一节日本第个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

2、要城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

3、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教学提纲(板书)一、东亚岛国1、位置及领土组成2、首都、民族、语言、港口二、多山的地形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三、温湿的气候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东西融合的文化五、发达的经济1、经济概况2进出口贸易3工业和农业4渔业和交通运输业六

4、、主要城市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教学建议新课导人:“东亚岛国”部分可由学生读图引入。根据教材P66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点击出要找的地名以加深学生印象。计算题除按题目要求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约为336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约为135人平方千米外,还可以请同学迅速计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从而得出思考题“人稠”的答案;至于对“地狭”的认识,可采取计算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多而

5、获得,也可投影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及面积数据,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感性的认识。而后稍作小结即可。我国省级行政区湖南江西甘肃云南面积(万平方千米)21216739394“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骤: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可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描绘出“板块推移多火山地震山地隆起”的过程。阅读资料“富士山”,加强学生印象,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最后在图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需说明的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窄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引导学生由此推断

6、出日本的水能资源丰富。“温湿的气候”部分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在教法上,可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计算两地年降水量差。或者投影自行设计的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并辅之以学生读图计算得出结论。最后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东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可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也可适当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或者,找一篇日文文章或日文书籍,让学生看看日文中的众

7、多汉字。“发达的经济”部分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可按以下步骤讲述: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强调其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附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和世界排名:2承转:日本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更重要的是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工业原料、燃料非常缺乏,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进一步说明日本发展工业和经济的不利因素,加强学生的疑惑感,激发求知欲。附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量占原料需求总量的所占百分比:3由学生探讨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采取小组

8、讨论、综合得出: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管理效率高。强调自然地理因素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接着指导学生读图36,点明日本“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类型及贸易对象。4讲述日本的工业时可先由学生列举所见到的日本生产的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或品牌(农村地区可由老师将著名的日本工业产品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讲述日本的农业时可以联系日本的地形特点进行。5日本的渔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学生一般了解的知识,可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补充材料获得。6本部分内容的编排体例采用“总一分”式,讲解时注意知识的排列特点和内在逻辑性,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主要城市”部分较详细叙述了日本首都东

9、京的城市职能和规模。讲述时可结合日本的港口进行介绍。此外,也可由同学们收集日本城市风光照片举办小型展览。本节重点图表指导:1图3l: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岛组成;日本多山的地形;日本农业基本情况分析。2图36:日本进口矿产品的国家和地区;日本矿产品严重缺乏的国情特点;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与图37结合起来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3图38和图39:由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一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日本天然港湾与其经济发达的关系。4景观图对课文或补充资料加以说明,让学生对日本自然风光、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直观的印象。本节教材组织学生活动,重点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从不同的

10、角度学会研究日本某一方面的问题。活动安排如下:1课前活动:组织学生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或停车场统计日本产车辆,详细记录车体徽标。组织学生到商店(电器柜)统计日本生产的家用电器,详细记录电器徽标或商标品牌。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有抗日战争内容的纪念馆,讲述抗日英雄事迹。请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或老同志讲故事。课前齐唱放牛娃王二小,设问:这首歌讲述什么时候的事?以上方案,让学生体会到日本现在与中国经济、贸易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2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填图游戏或比赛,内容主要是四大岛屿、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其他较大城市、著名港口等。组织小组讨论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和有

11、利条件。具备条件的老师可穿日本民族服装(和服)来上课。会日语的老师可用日本语言引人新课。以上方案可让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得法,可得到较好的课堂效果。通过创设情景引人新课,有利于调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活跃课堂气氛。3课后活动:收集日本城市风光照片、明信片,举行班级或年级展览。学生可从画报、图册、邮票、互联网等多渠道收集,而后整理展出。观看日本国家地理概况录像。第二节埃及第个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

12、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教学提纲(板书)一、地跨两洲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二、沙漠广布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三、文明古国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四、发展中的工农业。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教学建议新课导人:方案: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

13、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方案:在图314上找到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由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过渡到其属国埃及位置的重要性,引出埃及“地跨两洲”的位置特点。讲述“地跨两洲”部分,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由波斯湾石油用油轮外运至西欧的便捷航道引出苏伊士运河及运河所属的国家埃及。2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3因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所以埃及“地跨两

14、洲”。再讲述埃及位置的重要性。4然后稍加介绍: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上述过程若以多媒体动画指示,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则更能加深学生印象。讲述“沙漠广布”部分,可按以下方案进行:方案:让学生看图314,对沙漠广布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再根据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知识,得出埃及为沙漠之国的结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两幅气候资料图可制作投影片,也可参考下列数据:方案:(用多媒体或投影仪演示)第一步:出示图314,标出30N和235N两条纬线,再叠加埃及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图;第二步:标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和西风带控制区;第三步:出示空气由高空向地面下沉的副热带

15、高气压形成示意图,并解释原因:由于空气下沉增温,水汽蒸发,不易成云降雨,因此埃及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从而成为沙漠之国;第四步:简略演示副热带高气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以上两种方案,方案较浅显易懂,先有结论后知原因,对原因的探讨也仅限于对气候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演绎思维的能力。方案则由影响气候的两大因素:纬度因素和气压带、风带位置入新课导人:朗读“尼罗河”资料,补充其长度为6670千米,为世界第一长河(第二章已讲过)。强调尼罗河流域集中了埃及96的人口。或者由古代中国的黄河、古代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古代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材料引出古代埃及的尼罗河。本小节资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气候特点,下启文明与经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这一点。讲述“文明古国”时,可参考以下步骤:1回忆四大文明古国名称(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提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设问:中国凭四大发明和悠久的历史成为文明古国,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2先讲埃及的历史遗迹。读图319和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