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951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8A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一、 专业知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西游记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是现存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我国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我国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中国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唐刘知几史通我国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我国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我国第一

2、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中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春秋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左传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国语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战国屈原离骚中国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中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中国第一部药曲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名医医案的医学专著明江瓘名医类案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词典汉代经师汇集尔雅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汉杨雄方言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

3、书汉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班固汉书中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国第一部词集后蜀赵崇祚花间集中国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晋嵇含南方草本状中国第一部笔记小说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国第一部文选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中国第一部光学物理专著清郑复光镜镜冷痴中国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永乐大典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阿Q正传中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呐喊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坟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野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郁达夫沉沦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郭沫若女神中国第

4、一首信天游形式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王贵与李香香中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包身工中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中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中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中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中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初中语文辅导: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6.二种环

5、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7.社会环境描:-交代时代背景。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第二部分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5.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6.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

6、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7.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8.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9.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

7、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10.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

8、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1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2.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13.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4.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15.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第三部分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2.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第四部分1.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9、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3.引号的五种用法: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特殊含义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1.六种逻辑顺序:一般个别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概括具体部分整体主要次要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4.六种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前后矛盾语序不当误用滥用虚词(介词)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第六部分1.

10、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第七部分1.八种复句类型:并列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承接复句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3.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

11、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一.记叙文阅读规则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12、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