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712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8A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8A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8A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8A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一、教材中实验分析教材中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为主。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课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和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收集气体、加热方法等。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学生在没有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前进行操作,既没有兴趣,也有一定困难。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或是缺乏趣味性。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

2、、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无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2、简约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缩短实验时间,有创造性。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不危害人身安全。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6、可行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先做验证实验,确保实验的可行性。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一)、比较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1.呼出气体的收集教材方案:收集呼出气体,采用普通的排水法。缺点:收集呼出气体

3、,所用仪器体积大,浪费大量水、操作复杂改进方案1:1取一集气瓶,内装满水,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2从B端呼气,水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改进方案2:1.取一集气瓶,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2从B端呼气,瓶内空气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取一集气瓶侧盖一玻片,伸入一支导气管至瓶底,向其内慢慢呼气。可用一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检验呼出气体是否已满。改进优点:1所用仪器小,易安装,操作方便易行,启发性强且节约水。2用排空气法收集呼出气体,与第六单元所强调CO2的收集方法不矛盾,可避免学生学习CO2的收集方法时产生疑惑与

4、不解。2.呼出气体与空气中CO2含量比较教材方案:改进方案:如图所示,取一集气瓶,内装少量澄清石灰水,再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导气管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从B端吸气,观察澄清石灰水有无明显现象;1. 从A端往集气瓶内呼气,观察澄清石灰水有无现象。改进优点:1、比较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明显不同,在同一环境中吸气、呼气,对比效果明显,2、此操作不仅可比较出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亦可同时证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而说明人体呼吸的代谢产物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

5、探究教材实验方案缺点:产生的水雾易挥发,时间把握不好常失败,现象不明显,烧杯中石灰水不好振荡。改进方案1:取一支干燥且干净的冷集气瓶罩在蜡烛火焰的正上方,观察现象。观察现象后,将集气瓶迅速翻转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现象。改进优点:虽只换了一只集气瓶,但水雾保持较久,石灰水易振荡,保证了实验成功率。改进方案2:(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原理:燃烧红磷法是用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产生负压,使水进入容器,证明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1/5。存在问题:1、红磷的着火点较高,红磷燃烧熄灭并不是容器里的氧气耗尽,而是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不能再支持红磷燃烧,即红磷燃烧仅

6、消耗75%左右的氧气,剩余氧气还在容器中,所以水面不可能达到1/5的理想高度。2、当把燃烧的红磷插入容器中无意或故意不立即塞紧橡胶塞,使容器里一部分受热膨胀的空气外逸,在容器温度还没降到室温的情况下就产生了负压,水面高度就可达到甚至超过1/5,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实验成功的假象,但却失去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改进方案1:准备:取一支大的试管,加单孔橡胶塞,孔中插一根3cm长的短玻璃导管,玻璃导管上加一段4cm长的乳胶管,把乳胶管折回,用弹簧夹夹住,试管密闭。用烧杯准备一杯染色的水,再备一盏酒精灯、少量白磷实验步骤:1、取黄豆粒大的一块白磷,用滤纸擦干水,立即放入准备的试管里,塞上带乳胶管和弹簧夹

7、的橡胶塞密封,将试管稍作烘烤,白磷就燃烧起来,振荡试管,防止白磷粘在试管壁上。2、待试管内不再产生白烟,撩起擦洗试管45次,试管温度迅速降到室温。3、把试管倒插入染色的水里,打开弹簧夹,水即沿乳胶管进入试管,捏住乳胶管,把试管从水中取出,正立试管观察现象。改进方案2:准备:取一支大的试管,用标记五等分。用烧杯准备一杯(染色的)水,再备一杯热水、少量白磷。实验步骤:1、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白磷,用滤纸擦干水,立即放入准备的试管里,塞上胶塞密封。2、把试管放入热水中,白磷就燃烧起来。3、待试管内不再产生白烟,用湿冷抹布擦洗试管,试管温度迅速降到室温。4、把试管倒插入染色的水里,打开橡胶塞,水立即进入

8、试管。5、在水下塞上橡胶塞,拿出试管正放,观察现象。探究实验设想提示:1、选择可燃物:红磷、白磷、蜡烛、酒精棉球等,试验哪种可用。2、选择点火方式:容器外直接点火、容器外加热点火、玻棒点火(玻棒蘸取KMnO4与浓H2SO4的混合物)、电点火等,试验哪种方式最佳。3、选择容器:钟罩、广口平、大试管、注射器等,试验哪种最简单易行。4、选择进入容器的液体:水、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四)、分子间有空隙的实验探究在各种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有图1、图2两种,他们都有实验速度慢和可见度太小的缺点。改进方案1:准备:取一支大试管,加一个单孔橡胶塞,孔中插一根20cm长的玻璃导管,玻

9、璃导管在试管里不要露出橡胶塞,备100ml水、100ml无水酒精(用墨水染红)。实验步骤:1、先向试管里加入约1/2体积水,再加入约1/2体积的无水酒精(水密度大,沉在下面,酒精密度小,大体浮在上面),塞上带长玻璃导管的橡胶塞,用滴管或注射器将酒精从玻璃导管顶部注满(如图1所示)。2、一手持试管,一手持玻璃导管并用食指堵住玻璃导管顶端,慢慢上下颠倒34次,水和酒精充分混溶后,正立试管观察玻璃导管上部。改进优点:1.实验一次所需酒精用量少,节约。2.水和酒精混溶后缩小的体积在玻璃导管里得到明显放大,可见度高。3.做一次实验所需时间短。探究实验设想提示:1选择试剂(1).水与酒精混合;(2).水与

10、浓氨水混合;(3).水与浓硫酸混合;(4).水与蔗糖溶液混合;(5).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6).酒精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2选择装置量筒、滴定管、干燥管、两片有夹缝的玻璃片、酒瓶等。3观察现象物质混溶后并非体积都会缩小,有的会体积增大。五、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材方案改进方案:1、取两张蓝色的石蕊试纸,分别喷上蒸馏水及醋精。观察现象(如图1、图2)。将喷水的石蕊试纸贴在一稍大的烧杯内壁上,将此烧杯罩在一个盛有醋精的小烧杯上观察现象。改进优点:1、操作简单,所需仪器少而小。2、对比明显,学生易懂。3、无污染。(六)、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1.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教材方案:缺点:教材上的实验易

11、引发意外,且在敞开环境中燃烧白磷,产生大量白烟,污染严重。改进方案:1、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粒拭干水的白磷和一小匙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2、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稍高),观察现象。改进优点: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不会引起污染2.燃烧的条件之二:氧气教材方案:缺点:需制氧装置,白磷需固定,操作复杂,且不易成功改进方案:如图:仅用一支大试管,竖直罩住热水中的白磷。改进优点:操作简便易行且现象明显八、关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探究教材方案:缺点: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液体悬浮许多炭的颗粒,呈现黑色,无法观察现象,若要观察红墨水的褪色情况,需进行过滤操作,这就使实验时间拉长,教

12、学效率降低。改进方案:准备:取一支矿泉水瓶,载去下半截,把瓶盖钻一小孔,插一小段导管。将半截矿泉水瓶倒置,把一小块滤纸折叠后,修剪合适铺在瓶盖内,滤纸上铺一厚层活性炭,炭层上放些膨松棉。实验步骤(如图):1将几滴红墨水滴入小半瓶水中,使之呈现红色。2将滴有红墨水的溶液,慢慢地从上述倒置的矿泉水瓶倒入,下接一干净的烧杯,观察溶液中颜色变化。学生质疑:红墨水的颜色是不是滤纸过滤掉的?进一步改进在矿泉水瓶截开地方盖上两层滤纸,可用胶水粘住也可用橡皮筋固定。改进优点:1、课前准备充分,课上节时有效。2、操作快捷,现象明显。3、直观解除学生疑虑。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实验设计在实验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实验进行设计和改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的精神。【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