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6542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1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山东聊城)“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解析依据材料“北平袁绍,南拒孙刘”并结合所学知识,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曹操挥师南下,与孙刘联军展开赤壁之战。由“南拒孙刘”,可知A、B两项不符合题意;诸葛亮曾经辅佐刘备,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三项,选D项

2、。答案D2.(2018山东青岛)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牧野之战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涿鹿之战A.B.C.D.解析涿鹿之战发生于五六千年前,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故选A项。答案A3.(2018广东)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人口减少的情况,时间为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

3、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故A项正确;“人口南迁土地荒芜”“北方自然条件恶劣”与全国人口大量减少没有直接联系,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C、D三项。答案A4.(2018山东青岛)“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中原人大量南迁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自然条件优越A.B.C.D.解析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北

4、方长期战乱,南方比较安定;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符合题意,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答案A5.2018山东德州(改编)下图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一次著名改革,这次改革()A.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B.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D.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次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大交融。答案C模拟预测1.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展开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绍军队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这场决战是()A.桂陵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

5、之战D.巨鹿之战解析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绍军队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答案C2.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历史人物。下列事件中,与曹操相关的是()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建立魏国解析公元208年,曹军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败。答案B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下列关于三国建立顺序的排序,正确的是()刘备蜀成都曹丕魏洛阳孙权吴建业A.B.C.D.解析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

6、立。答案C4.“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解析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西晋从此走向衰落。答案C5.“西晋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交融加强解析西晋末年以来,爆发了八王之乱,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

7、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故出现北方地区人口减少,南方地区人口增加的现象。答案B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西晋末年以来,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解析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在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答案D7.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

8、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尉迟尉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D.促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解析表格反映的内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答案B8.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解析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答案D9.国际天文学

9、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A.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C.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D.编写的缀术成为唐朝的算学教材解析祖冲之最大的成就是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答案B10.歌曲兰亭序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曲赞扬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A.雕塑艺术B.书法艺术C.绘画艺术D.石窟艺术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兰亭序”“兰亭临帖”“行书”,可知

10、称赞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答案B11.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B.史记与体育运动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D.论语与佛教文化解析云冈石窟里面的佛像属于雕塑艺术,因此A项正确。答案A12.下列不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政权更迭频繁B.江南经济开发C.北方民族大交融D.国家实现统一解析A、B、C三项分别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特点;这一时期只有西晋曾经实现短暂统一,其余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因此D项说法错误。答案D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

11、,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三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形成北方人民纷纷南下的浪潮江南成为最繁荣昌盛的地方。(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西汉时的发展状况。(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在南朝时的发展状况。(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江南地区从材料一发展到材料三状况的原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参考答案(1)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2)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以对外供应。(3)为躲避北方战乱,北方人民纷纷南迁;南迁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南方的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