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5472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9A文】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9A文】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9A文】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9A文】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郭旭娟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听取多种体裁、形式、风格的中外名曲,来扩大音乐视野和积累音乐语汇的;是通过听取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介绍等来获得广泛的音乐常识的。本文就如何训练儿童的听觉能力和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首先论述了如何培养儿童倾听周围声音的能力和感觉音乐的能力。特别提出了欣赏音乐作品前要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作品打好基础。重点介绍了引导儿童欣赏音乐

2、作品的五种方法。通过实践,为学生能达到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欣赏教学模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和理解都来源于音乐听觉。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对听觉的培养非常重视。因为进行各种音乐活动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听觉,才能获得好的效果,1例如日本著名的“铃木教学法”就是从听觉的训练着手并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的。每个孩子都具备音乐能力的条件。可是往往由于在感受力最强的年龄阶段缺少训练,因而丧失了音乐能力,以致于有些人到了成年阶段头脑中不仅有“盲点”,而且有“聋点”。“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幼儿期正是听觉最敏锐的时期,因此,在这个音乐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重视发展

3、幼儿的听觉能力,充分利用这段时期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音乐听觉训练,这不仅仅为了提高音乐能力,更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欣赏课正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因此,上好欣赏课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欣赏课呢?许多音乐教师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好上,光凭学生听录音和教师讲解,很难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深刻内涵,也就很难达到欣赏课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能力。这种能力非一日之功,是不断地积累、总结、渐进、提高过程的

4、结果。要逐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儿童听觉能力和感受能力。想具有良好的听觉,则要学会“倾听”。一、培养儿童倾听周围有声的能力“倾听”与一般的“听听”是有的不同的,倾听必须是一种有意识地带有注意的“留神听”。它不仅需要有注意的参加,有时还需要有感情的参与。倾听是一种能力,需要有目的去培养。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声响。如:鸟叫、蛙鸣、暴风的呼啸、雨水的滴嗒、汽车的鸣笛声、火车的隆隆声等。如果从小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敏锐的感觉、细微的辨别能力,这将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基础。有了倾听一些具体声音的经验,在以后倾听运用艺术手法来表

5、现它们的比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时,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了。学会倾听可以说是欣赏音乐之前所必需的一个准备阶段。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周围世界中的声音,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丰富他们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二、培养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再现音乐的能力。有些儿童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不能唱难度大的歌曲,不能演奏乐器。但他们却能去感受自己不能唱、不能演奏的歌曲与乐曲。在培养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中,引导儿童注意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极其重要的,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音乐都是通过不同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结构形式等表现手段而表达出来的,这些表现手

6、段也常常是综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儿童在欣赏音乐时,对形象性强的音乐作品常常会产生直接的情绪反应,他们的感受往往比较笼统。我们在指导儿童欣赏时既要引导他们对音乐整体有情绪的反应,也要引导他们能感受音乐中所采用的种种表现手段,以及使他们知道这些表现手段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样,儿童在欣赏音乐时就能比较细微,对一些细节部分也能有所感受。对音乐表现手段感受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全部儿童音乐活动之中的,无论在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器还是音乐欣赏中都应注意培养。三、指导儿童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如何指导儿童欣赏音乐呢?第一,欣赏音乐作品前要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作品打好基础。音乐是反映人们

7、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欣赏音乐是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的,生活经验是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在准备给学生欣赏某首歌曲或乐曲前,应了解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程度,如有不足要设法组织一些活动,如让他们观看图片,给他们介绍有关知识,讲讲有关故事甚至出外参观等,以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这种经验是靠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工作中有计划地进行。第二、引导儿童欣赏音乐作品的一般方法1、引出主题,简明地介绍作品、作者创作背景学生在欣赏时总感到很难完全进入欣赏作品的境界。因为音乐作品在创作年代和风格上存在着时空的概念。2那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由于音乐基本要素(节奏、音高与力度)的变化带给我们听觉

8、的冲击是什么,是激情?是爱憎?还是郁闷?教师可采用欣赏前的谈话方式进行,它能唤起儿童听音乐的兴趣和愿望,并能保持安静、集中、注意地听音乐。通过教师的谈话,为儿童启示音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引导他们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启发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产生各自的想象和感受,引起情绪上的共鸣。然后教师简明地介绍作品内容,作者生平和创作的时代背景,能使学生加强认识,深入理解作品,超越时空的限制,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入美妙的音乐之中。例如,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与主要作品,讲述作者创作二泉映月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创设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凄惨、哀怨

9、、悲愤的情绪;体会旧社会一位饱含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内心忧伤,以怜其悲。通过我的讲述,引起学生渴望聆听乐曲的心理欲望和兴趣。这时播放乐曲,学生就能自觉进入听曲的精神状态。2、借助动作感受音乐的性质及表现手段。儿童在欣赏音乐作品中会出现各种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这是他们表现内心感受的一种方法。同时,动作还可帮助儿童加深感受,是提高辨别音乐性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一个小男孩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不由自主地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哄娃娃睡觉的动作:抱在手里摇晃、轻轻拍娃娃、前后推动小摇篮,最后双手合拢放在脸旁表示娃娃睡着了。动作自然、合拍,并很富有想象,充满感情。这些动作正表达出他对摇篮曲这类音乐性质的感

10、受。这样借助动作感受音乐,欣赏效果会更好一些。3、进行比较运用比较法组织欣赏教学活动,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能有效地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可将几首不同性质的乐曲作对比复听,辨别它们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和不同体裁。这种辨别能力的提高,可从音乐形象有强烈对比的乐曲开始,到能辨别音乐形象比较类似、接近的乐曲,也可按专题编选欣赏曲目,如以民歌、进行曲、舞曲等专题来组织音乐欣赏教学。例如,在欣赏关于小兔的音乐后再与表现其它动物的音乐进行比较。比较时最好找些可比性强、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做比较。具体可以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音色、速度等表现手段来进行比较,同

11、时要明确比较的目的和意义,以便达到音乐作品的充分认识、理解和记忆的目的。4、发挥语言的作用在指导儿童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发挥语言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对作品进行必要的讲解、分析,能帮助儿童理解内容,加深感受;二是适当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欣赏的目的;三是通过语言的指导可使学生对作品中特别的、细微的、不易察觉的部分有清晰的感知;四是适当地教学生一些新的词汇,有利于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形成有关音乐的一些概念,如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概念;五是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可激发他们的想象,给他们有机会练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还在孩子间引起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的作用;六是通过与学生

12、交谈,教师还可以了解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的情况,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5、反复欣赏从认识规律来看,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往往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逐步掌握,不断深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不例外,每一次欣赏都是一次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过程,都是更深一次的情感体验。只有在反复欣赏中才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意境,深化对乐曲的认识。欣赏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初听阶段,即整体认识阶段。学生在教师启发谈话之后,引起欣赏音乐的兴趣,他们会把教师的谈话作为欣赏的目标,按照教师的提示,开始集中注意地谛听音乐。但教师在欣赏前的介绍不宜过多过细,应给他们留有思考想象的余地,让他们发挥自己对音乐的直接感受,来取得

13、音乐作品的印象。其次是复听阶段,即分析阶段。学在听音乐时,往往不会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更不会去分析和了解作品的体裁、形式,这样将会影响他们欣赏音乐的深度。因此,当学生初步熟悉音乐作品以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反复细听。反复听时可以分段进行,也可整段复听,但每次复听都应提出听辨的注意点。通过多次的反复细听,乐曲中被注意的细节会更多,对乐曲也就更熟悉。随着分析的深入,儿童逐渐认识和掌握了音乐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段,以及了解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表演形式等的特点,这样便能逐步提高欣赏水平。在分析中,教师可根据教材要点采用提问的方式,但所提的问题必须能激发儿童积极思考,引起他们的讨论,以达到对乐曲

14、的深入理解。例如可提问:“在这段音乐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它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谁能听出这首舞曲的节拍、节奏?它和以前听过的舞曲有相似之处吗?”。当复听音乐作品时,不仅要求儿童集中注意地听音乐,而且要能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去听,听了以后要能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评论。最后是综合性阶段。学生认识音乐作品,总是由初步的整体认识,通过各部分的分析认识,再综合成整体的认识。在综合性阶段中,要求学生把分析所得的感性、理性知识综合起不,在再一次完整地欣赏作品时,能感受到更清晰的音乐形象。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教师可在这个基础上作欣赏小结。在对乐曲进行反复欣赏的过程中,应逐步要求学生讲出乐曲的曲名、内容,背

15、记乐曲的主旋律,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只有在熟记的基础上,才能扩大儿童的音乐视野,丰富儿童的音乐知识,积累音乐语汇,提高儿童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总之,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学生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要清醒地认识音乐欣赏活动的三个层次(知觉性欣赏-情感性欣赏-理智性欣赏)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过程之间的有机联系,熟练地掌握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精心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去。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研究探索,我们才能总结出一套比较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最佳效果。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

16、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