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5396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名师导语,考点一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局面。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兼有少量的非选择题;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表现及影响、国企改革的背景、对外开放的影响。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仍是关注的重点。,知识点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 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1

2、)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_办事。 (4)做出实行_的决策。,实事求是,经济规律,改革开放,3.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知识点二 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_。 (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3、,包产到户,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_。 (2)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_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活力,责任制,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知识点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_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开

4、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_、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_、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_。,1980,秦皇岛,长江三角洲,浦东地区,2.格局: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图示解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信息提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局面。,【图示

5、解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信息提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探究1 从“家国情怀”角度解读改革开放的原因,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 (2)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且已关系到农民的温饱问题,必须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 (3)农村中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2.新时期我国

6、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1.(2018海南单科,12)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

7、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 A.进出口贸易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解析 材料反映出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与进出口贸易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成效显著,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国出境旅游发展,不能推断出公务出境人数的减少,故C项错误;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是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8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1988年海南省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际惯例,提出了由外商成片开发,设立洋浦经

8、济开发区的大胆设想。但在1989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就这个问题递交了提案,将此事与晚清政府割让香港的丧权辱国行为相提并论,引发“洋浦风波”。这表明( ) A.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并未得到中央支持 B.经济特区的创办有沦为变相租界的危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阻力重重 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经济开发区”而不是“经济特区”,故排除A、B两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在1992年,排除C项;依据“将此事与晚清政府割让香港的丧权辱国行为相提并论,引发洋浦风波”可知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故选D项。 答案 D,探究2 从“唯

9、物史观”角度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意义,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和作用,2.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1)经济上: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科学文化上: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2013课标全国I,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

10、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固定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选择B项。 答案 B,2.(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1979年到1984年,政府规定的粮食的收购价格有三种:统购牌价、超购加价、市场价格。这一规定( ) A.适应了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 B.确立了市场体制的发展方向

11、C.强化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 D.解决了粮食流通的区域障碍,解析 这一时期政府对粮食收购价格的调整,显然与我国农村正在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密切相连的,它必然适应了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确立了市场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一目标正式确立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府在这一时期所采取的粮食收购政策,显然是在打破而非强化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故C项错误;“解决了粮食流通的区域障碍”,这些粮食收购政策的调整显然与粮食的区域流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特区的意义,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到1

12、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核心论点:人民公社体制发生了改变;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中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面貌。,2.经济特区的作用,据统计,从1979年建立深圳市到1984年底,深圳市与外商签订的各种协议、合同共达

13、3 382项,协议投资总额193亿港元,实际投入使用的外资46.8亿港元。其中特区内所占的比重都在80%左右。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核心论点:经济特区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1.(2018课标全国,31)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除农业中乡镇企业分布数量减少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中乡镇企业分布数量都在增长,说明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1988年我国城市化率

14、还很低,农村发展程度远低于城市,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不能得出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的结论,排除D项;农村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与材料信息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 A,2.(2016海南单科,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开始的,与广东和福建两省

15、不符,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确定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基础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故B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上确定的,与“1979年”不符,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与“1979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法1 新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考题1】 (2016课标全国,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

16、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 A,明立意 从农业生产变化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 时间:1980年;有效信息:“播种面积减少”“总产量增加”。 清误区 本题为文字信息推理型选择题,难度适中。部分考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理解不透彻,其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考法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题2】 (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