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原理----刻蚀工艺(2013.5.13)(贵州大学).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5269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导体工艺原理----刻蚀工艺(2013.5.13)(贵州大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半导体工艺原理----刻蚀工艺(2013.5.13)(贵州大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半导体工艺原理----刻蚀工艺(2013.5.13)(贵州大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半导体工艺原理----刻蚀工艺(2013.5.13)(贵州大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半导体工艺原理----刻蚀工艺(2013.5.13)(贵州大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导体工艺原理----刻蚀工艺(2013.5.13)(贵州大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工艺原理----刻蚀工艺(2013.5.13)(贵州大学).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刻蚀工艺,光刻总结,光刻:临时的图形转移过程 IC生长中最关键的工艺 需要:高分辨率、低缺陷密度 光刻胶:正胶和负胶 工艺过程:预烘、底胶旋涂、PR旋涂、前烘、对准曝光、后烘PEB、显影、坚膜、检测 下一代光刻技术:EUV和电子束光刻,刻蚀工艺 用光刻方法制成的微图形,只给出了电路的行貌,并不是真正的器件结构。因此需将光刻胶上的微图形转移到胶下面的各层材料上去,这个工艺叫做刻蚀。通常是用光刻工艺形成的光刻胶作掩模对下层材料进行腐蚀,去掉不要的部分,保留需要的部分。 需要刻蚀的物质:SiO2 、Si3N4、Polysilicon和铝合金及Si 要求:图形的保真度高、选择比好、均匀性好、清洁。,刻

2、蚀工艺流程,刻蚀的基本概念 选择性的去除硅片上薄膜的工艺。 选择性:分为整片全部去除和部分去除; 去除:分为干法刻蚀和湿法刻蚀; 薄膜:介电质层、金属层、多晶层、光刻胶等薄膜。,栅掩膜对准 Gate Mask Alignment,栅掩膜曝光 Gate Mask Exposure,Development/Hard Bake/Inspection,Etch Polysilicon刻蚀多晶硅,Etch Polysilicon 继续,Strip Photoresist 剥去光刻胶,Ion Implantation,Rapid Thermal Annealing,刻蚀术语,刻蚀速率 选择比 刻蚀均匀性

3、刻蚀剖面 湿法刻蚀 干法刻蚀 RIE:反应离子刻蚀,刻蚀速率(Etch Rate),d = d0 - d1 () ,腐蚀前后厚度的变化量, t 腐蚀时间 (min),以BOE对高饱和正硅酸乙酯磷硅酸玻璃( PE-TEOS PSG )薄膜为例,腐蚀时间: 1 minute ,温度: 22 C,d0 = 1.7 mm, d1 = 1.1 mm,则,刻蚀选择比,刻蚀选择比是指同种腐蚀液对不同材料刻蚀速率的比值。,举例,BOE对高饱和正硅酸乙酯磷硅酸玻璃的刻蚀速率是 6000 /min, 硅的刻蚀速率是 30 /min。,刻蚀均匀性,圆片上和圆片间的重复性 标准偏差不均匀性 最大最小均匀性,刻蚀剖面,

4、刻蚀剖面,刻蚀技术分类: 温法腐蚀:进行腐蚀的化学物质是溶液; 干法腐蚀(一般称为刻蚀):进行刻蚀的化学物质是气体。,湿法刻蚀:利用液态化学试剂或溶液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刻蚀的方法,用在线条较大的IC(3m); 优点:选择性好;重复性好;生产效率高;设备简单;成本低; 缺点:钻蚀严重;各向同性,对图形控制性差,并且要使用大量有毒与腐蚀的化学药品。 广泛应用在半导体工艺中:磨片、抛光、清洗、腐蚀;,IC工艺中常用材料的化学腐蚀剂,湿法刻蚀剖面,SiO2 的腐蚀,氟化铵在SiO2 腐蚀液中起缓冲剂的作用。这种加有氟化铵的氢氟酸溶液,习惯上称为HF缓冲液。 常用的配方为: HF:NH4F:H2O = 3

5、ml:6g:10ml,二氧化硅的腐蚀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氮化硅腐蚀,对于厚度为1-2m 的较薄氮化硅膜,可以用HF缓冲液进行腐蚀。 对于厚度较厚的氮化硅膜,再放入180的热磷酸中继续刻蚀图形窗口内的Si3N4膜。,铝的腐蚀,目前常用的腐蚀液有磷酸及高锰酸钾腐蚀液,磷酸与铝的反应式,高锰酸钾腐蚀液的配方为:,高锰酸钾与铝的反应式,硅或多晶硅的刻蚀,硅的刻蚀通常用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液 硝酸其氧化作用将硅氧化成二氧化硅,同时氢氟酸将生成的二氧化硅去掉; 用去离子水冲洗掉刻蚀剂和反应生成物。,干法刻蚀:主要指利用低压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的离子或游离基(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原子及各种原子基团等)与材料发生化

6、学反应或通过轰击等物理作用而达到刻蚀的目的。 优点:各项异性好,可以高保真的转移光刻图形; 主要有溅射与离子束铣蚀、等离子刻蚀、反应离子刻蚀等。,用于IC制造中薄膜的典型或代表性等离子体气体,溅射与离子束铣蚀:通过高能惰性气体离子的物理轰击作用刻蚀,各向异性性好,但选择性较差。 等离子刻蚀(Plasma Etching):利用放电产生的游离基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挥发物,实现刻蚀。选择性好、对衬底损伤较小,但各向异性较差。 反应离子刻蚀(Reactive Ion Etching:简称为RIE):通过活性离子对衬底的物理轰击和化学反应双重作用刻蚀。具有溅射刻蚀和等离子刻蚀两者的优点,同时兼有各

7、向异性和选择性好的优点。目前,RIE已成为VLSI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主流刻蚀技术。,(1)二氧化硅的刻蚀 采用的气体为CF4、CHF3、C2F6 增加等离子体中的氧含量,将导致Si/SiO2的选择性变差。增加氢的含量将改善Si/SiO2的选择性。 在现在的半导体刻蚀制造中,常采用CHF2和 Cl2的混合等离子体来进行SiO2的RIE刻蚀。,(2)氮化硅的刻蚀 用于刻蚀SiO2的干刻蚀法,都可以用来刻蚀氮化硅和多晶硅,但Si-N键的键结强度介于Si-O和Si- Si之间,因此,刻蚀速度以SiO2为最快, Si3N4其次,多晶硅最慢。 如以CHF3的等离子体作为刻蚀气体, SiO2/Si的选择性在

8、10以上,Si3N4/Si的选择性在3-5, SiO2/ Si3N4的选择性在2-4 。,(3)多晶硅化物(Polysilicon)的刻蚀 大多数金属对SiO2的附着力很差,并且可以使用扩散也能完成自对准工艺,采用多晶硅来取代金属。但多晶硅的电阻还是太大,所以在多晶硅的上方再加一层金属硅化物(Metal Silicide),以多金硅和硅化金属所组合而成的导电层,便称为多晶硅化金属。,其刻蚀分为两步,首先是要除去未被光刻胶保护的硅化金属,可以采用CF4、SF6、Cl2、HCl2等都可以用来作为硅化金属的RIE的反应气体。 对多晶硅的刻蚀采用氟化物将导致等方向性的刻蚀,而Polycide 的刻蚀必

9、须采用各向异性,因此采用氯化物较好,有 Si, HCL2, SiCl4等。,(4)铝及铝合金的刻蚀 铝和铝合金是现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导体材料,铝合金主要采用铝-硅铜合金(防止尖刺和电迁移),来作为半导体元件的导电层材料。 氟化物气体所形成的等离子体并不适用于刻蚀铝,因为形成的化合物ALF3的挥发性很低,因此现在的半导体工艺中都使用氯化物,如: SiCl4 、BCl3 、CCl4等气体与氯气混合,来进行铝的RIE刻蚀, ALCL3具有挥发性。 在进行铝刻蚀时,应先把铝表面的Al2O3去除,然后再进行第二步的铝刻蚀。,半导体生产中所使用的铝既是铝-硅-铜的合金,进行干刻蚀时,免不了要把这

10、两个物质加以去除。硅很容易被刻蚀,而氯与铜所形成的化合物( CuCl2),并不是一种挥发能力很好的物质,铜的刻蚀应用溅射方式。,光刻质量分析,浮胶 1,操作环境的湿度过大; 2,二氧化硅表面不净; 3,前烘不足或过度; 4,曝光或显影不合适; 5,腐蚀不当造成浮胶。,钻蚀,1、光刻掩膜版质量不好,版上图形边缘不齐并有毛刺等。 2、光刻胶过滤不好,颗粒密度大。 3、硅片有突出的颗粒,使掩膜版与硅片接触不好,图形出现发虚现象。 4、氧化层的厚度差别太大。,钻蚀, 曝光不足,交联不充分,或曝光时间过长,胶层发生皱皮,腐蚀液穿透胶膜而产生腐蚀斑点。 腐蚀液配方不当,腐蚀能力太强。 掩模版透光区存在灰尘或黑斑,曝光时局部胶膜末曝光,显影时被溶解,腐蚀后产生 针孔。,针孔, 氧化硅薄膜表面有外来颗粒,使得涂胶时胶膜与基片表面未充分沾润,留有未覆盖的小区域,腐蚀时产生针孔。 光刻胶中含有固体颗粒,影响曝光效果,显影时剥落,腐蚀时产生针孔。 光刻胶膜本身抗蚀能力差,或胶膜太薄,腐蚀液局部穿透胶膜,造成针孔。 前烘不足,残存溶剂阻碍抗蚀剂交联,或前烘时骤热,引起溶剂挥发过快而鼓泡,腐蚀时产生针孔。,小岛,1、在光刻版上不透光的区域中存在着小孔或透光点。 2、光刻胶中的大颗粒不溶物质残存于二氧化硅的表面。 3、曝光过度,使的局部区域显影不干净或显影不充分,残留光刻胶底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