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4865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过关检测(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选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

2、策。2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制度解析:选D建国初期,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3、会解析:选B依据材料“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信息可知,这次会议召开是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没有文化大革命,也就没有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进步。”“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文化大革命”对改革政策出台的主要影响是()A完善了中国经济制度B宣告了原有政策的失败C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鼓励民众发展私营经济解析:选B“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很大损失,宣告了原有政策的失败,这促使中国人重

4、新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思考,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和“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可以判断是指1982年宪法,故B项正确。6“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双重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

5、自治区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区域范围大小B实施目的不同C社会制度差异 D时间期限长短解析:选C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实行的基本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7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D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解析:选D共同纲领是一部临时性宪法,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是对外开放,

6、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8观察下面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解析:选C由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结合此时期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可知,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关系上,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9“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日

7、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解析:选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为国家间领土分歧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体现了国家外交方针政策的成熟,故C项正确。10史学界认为:“日内瓦会议开创了我国外交活动的新天地。”“新天地”主要是指()A以发展中国家的姿态步入国际外交舞台B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D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解析:选B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符合日内瓦会议的意义,故B项正确。11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

8、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A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解析:选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稳定环境。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12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

9、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解析:选A根据材料关键词“向联合国、世卫组织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10、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

11、,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10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8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主要强调了“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而“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正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主要是指三大制度的建立。第(2)问,注意以省略号将材料分层,第二层和第三层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从中归纳概括即可。答案:(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主要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甚至禁止使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材料二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三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

13、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1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体现出的是传统观念,由“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

14、步减少”再到“禁止使用”,则呈现出近代平等外交的理念;第二小问,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 第(2)问,注意利用材料中的提示,材料二提示了重要的时间段,而材料三则提示了包容的具体含义,因此,该问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个重要时期,列举属于体现“包容”的中国外交成就即可。答案:(1)转变: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2)融入: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954年倡导并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开始步入世界舞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中国主导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实行对外开放,2001年加入WTO。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