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编版人教六年级语文肯定句与否定句知识点专项训练习题

上传人:lili****2007 文档编号:9314771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部编版人教六年级语文肯定句与否定句知识点专项训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部编版人教六年级语文肯定句与否定句知识点专项训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部编版人教六年级语文肯定句与否定句知识点专项训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部编版人教六年级语文肯定句与否定句知识点专项训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部编版人教六年级语文肯定句与否定句知识点专项训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部编版人教六年级语文肯定句与否定句知识点专项训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部编版人教六年级语文肯定句与否定句知识点专项训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肯定句与否定句知识点专项训练我们常见的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而陈述句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一般来说,对事物作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否定句又分为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否定句,是指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常用的否定词有:没、不、非、否、无、 莫、勿例如:他不知道问题这样严重。双重否定句,很显然,双重否定即否定两次的意思,就是说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语意。如:“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在这句话中,“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那这句话的原意就是:“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肯定句与否定句是可以互换的,

2、互换的原则是不改变句子的原意,方法如下:一、肯定句变成单重否定句,可按照“否定词 原词的反义词”的形式来换。例如:这次考试你考得很好。(肯定句)这次考试你考得不错。(否定句)二、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要在关键词前加上两个连用的否定词。如“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不是没有”“没有不”、“不得不”、“不不”、“不能不”、“不是不”、“不会不”、“不要不”、“没有一个不”、“非不可”、 “不能否认”等。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时要注意】1表示判断。“是”用“谁也不能否认”去换。例: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双重否

3、定句:谁也不能否认,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2表示非常肯定。“一定” “必须”改为“非不可” “不能不” 。例:离毕业还有一个月时间,我们必须得加倍努力学习。双重否定句:离毕业还有一个月时间,我们非得加倍努力学习不可。3表示不情愿、不得已。“只能” “只好” “只得”用“不得不”去换。例: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双重否定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4表示全部。“全” “全都” “全部”用“没有不” “无不”等去换。例:我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双重否定句:我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无不感到自豪。5表示推测。“会” “可能” “能” “应该”用“不可能不” “不会不”去换。例:今天他可能

4、会来。双重否定句:今天他不可能不会来。提示:一、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或否定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须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还是表示否定(单数否定还是表否定)。二、肯定和否定的意思都可以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 反问否定意思”“否定 反问肯定意思”。例如:1、她没有想到这个老头竟是她的父亲。(否定)她怎么会想到这个老头竟是她的父亲呢?(肯定 反问句)2、你应该知道自己错了。(肯定句)你难道还不知道自己错了?(否定 反问句)练习题(答案)三、否定句改成肯定句,只要把其方法反过来即可。附: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练习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

5、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6、这是伟大的奇观。7、你应该知道这件事。8、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10、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每日都要读它。11、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12、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答案: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不能不感到无比自豪。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不可能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没有哪个小孩子不喜欢小动物。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5、信赖,无不创造出美好的境界。6、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伟大的奇观。7、你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8、我们不是没有建成了希望小学。9、谁也不能否认,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10、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没有哪日不读他它。11、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不是没有道理的。12、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不能不让我们深受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