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45989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9A文】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9A文】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9A文】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9A文】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一、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我够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答: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

2、主任工作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答: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答:1、制度管理法2、民主管理法3、学生自主管理法、4情感沟通法5目标管理法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答:1、民主性2、整体性3、高效性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答:(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2)选择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变量。(4)形成研究方案。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答: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九、教育研究的原则?答: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答:(1)保

3、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答: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十四布鲁巴奇反思方法?答: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十R五、教学原则定义,有哪几个原则?原则的

4、定义,注意事项?重点启发性原则。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原则:1)直观性原则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2)启发性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

5、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的因材施教。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

6、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十六、教学方法定义?几种方法,注意事项,重点是谈话法。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二)谈话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4)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

7、质量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而且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决定。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实践性不强,缺乏独立性。(4)教学内容、时问和进程的程序化,难以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创新。(5)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十八、课堂教学总结基本方法什么?答:归纳总结式束、比较异同式结束、

8、练习检测式结束、悬念式结束、活动式结束、拓展延伸式结束、表扬激励式结束。十九、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什么?答:主体参与策略、合作探究策略、知情融合策略、个性发展策略二十、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二一、小学班主任的作用?答: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二二、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答:(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3)指导学生课外

9、、校外生活和活动。(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二三、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包括哪些方面?答:(一)了解学生(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三)建立学生档案(四)个别教育(五)班会活动(六)协调各种教育影响(七)操行评定(八)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二四、班级活动的特点。答:自愿性、自主性、差异性、广泛性、灵活性二五、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答:(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二六、组织班级活动的原则。答:1目的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易操作原则、4整体性原则、5创新性原则、6

10、多样性原则二七、班级活动的形式。答:1论理式班队活动2、交流式班队活动3、文艺式班队活动4竞赛式班队活动5、纪念式班队活动6、实践式班队活动二八、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征,类型。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个案法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类型:按研究目的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按研究的功能分(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按研究的对象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按使用的方法(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二九、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法。答: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的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1、。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反思教学经验三十、常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答:1依法执教、廉洁从教2、注重礼仪、遵守公德3、尊重家长、团结协作4、热爱学生严谨治学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三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身心发展顺序性2身心发展不平衡型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三三、加涅的8层次5分类答: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

12、问题学习。前三类是人和动物共有,后五类是人类所特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后来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分别是:智慧技能。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做”。认知策略。学会学习的核心部分。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三四、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答:1.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直到青年、成年。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柯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年和成人的道德推理就属于这级水平。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3、)三五、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多种感官参与3、复习形式多样化4、画线、5排除互相干扰6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法诀、谐音联想法、视觉联想、语义联想)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3、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二)元认知策略(调节策略、监视策略、计划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策略、学习环境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三六、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答:内容:1

14、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5、社会活动6、传统的节日活动形式:(一)群众性活动(二)小组活动10-20人(三)个人活动三七、教学设计原则4点、步骤7点、要求5点、内容4点、依据6点,教案的内容6点答: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步骤:1教学目标的阐述2教学重难点分析3、教学准备4、教学课时计划5、教学设计过程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要求:1导入环节2问题设计3、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4、练习设计5、教学后记内容:1教学目标的设计2、教学内容的设计3、教学措施的设计4、教学评价的设计依据:1学科性能2教学任务和要求3、教学内容的特点4、教学原则的要求5教

15、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6、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四三、小学生美育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有哪些?1.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方法灵活多样。美育可以在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具体策略和方法如下:(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第一,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育;第二,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第一,利用家庭环境进行美育;第二,组织学生参加美化学校环境的活动:第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美。四四、简述激发小学生动机的基本方法。(1)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3)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4)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5)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6)注意个别差异。四五、简述操作技能不同于心智技能的特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归因结果,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四六、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质有哪些?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能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四七怎样培养学习动机。(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