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历书──《夏小正》.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13401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早的历书──《夏小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早的历书──《夏小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早的历书──《夏小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早的历书──《夏小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早的历书──《夏小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早的历书──《夏小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早的历书──《夏小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早的历书夏小正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现存采用夏时最早的历书。隋代以前,它只是西汉戴德汇编的大戴礼记中的一篇,以后出现了单行本,在隋书经籍志中第一次被单独著录。从北宋至清代,研究者有十余家。(一)夏小正的基本内容与时代性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内容是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蚕桑,畜牧和采集、渔猎;蚕桑和养马颇受重视;马的阉割,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夏小正文句简奥不下于甲骨文,大多数是二字

2、、三字或四字为一完整句子。其指时标志,以动植物变化为主,用以指时的标准星象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看到的亮星,如辰参、织女等。缺少十一月、十二月和二月的星象记载。还没有出现四季和节气的概念1。夏小正记载的生产事项,包括农耕、渔猎、采集、蚕桑、畜牧等,但无一字提到“百工之事”,这是社会分工还不发达的反映。所有这些,表明夏小正历法的原始和时代的古老。相传夏禹曾“颁夏时于邦国”2。礼记礼运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至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郑玄笺:“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史记夏本纪也说:“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这些记载表明,夏小正在春秋时代以前已经出现,春秋时代的杞

3、国还在使用它。夏纬瑛、范楚玉认为,夏小正的经文成书年代可能是商代或商周之际,最迟也是春秋以前居住在淮海地区沿用夏时的杞人整理记录而成的。其内容则保留了许多夏代的东西,为我们研究中国上古的农业和农业科学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夏小正的传则是战国时候的人作的。3关于夏小正所反映的地域,夏纬瑛认为经文中有明显的反映淮海地区物候的记载,表明它是淮海地区的产物。但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二)关于夏小正是否“十月历”的问题刘尧汉和陈久金把夏小正和彝族的太阳历作对比研究,指出夏小正原是把一年分为十个月的太阳历,今本夏小正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是后人添加的。4其主要论据如下;1、夏小正有星象记载的月份只有110月,11

4、月和12月没有星象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各月太阳所行经的经度大致相等,大致平均每月日行35度多;表明它是把一年分为十个月的。如果一年分为十二月,每月日行应为30度。(太阳一年在黄道上运行一周,行经360度)2、从参星出现的情况看,从“正月初昏参中”日在危到三月“参则伏”日在胃,再到五月“参则见”日在井,每月日行都是35度。从五月“参则见”日在井到下年正月“初昏参中”日在危,相隔210余度,若以一年十个月计,相隔六个月,每月日行也是35度余;若以一年十二月计,则相隔八个月,每月日行26度,显然不合理。3、从北斗斗柄指向看,夏小正正月“县在下”,六月“正在上”;从下指到上指为五个月。由于一年

5、四季斗建辰移是均匀的,斗柄由上指回到下指也应是五个月。这也说明夏小正是十月历。4、夏小正五月物候与农历六月物候一致,以后渐渐出现差距,七月中出现了农历八、九月才有的物候,如“秀雚苇”、“寒蝉鸣”;九月“王始裘”,相当于农历的十月底十一月初,所以十月已进入全年最寒冷的季节了。5、夏小正五月“时有养日(白昼最长,即夏至)”,十月“时有养夜(黑夜最长,即冬至)”;从夏至到冬至只有五个月。那么,从冬至到夏至也应该是五个月。合起来,一年正好是十个月。他们还认为,管子幼官图中的五方星、十图、三十节气,也是一年十个月的太阳历。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仍有不同的意见,讨论仍然在继续。刘陈二氏的立论不但是新颖的,而且是有根据的,因而是值得重视的。中国历史上的太阳历还有东汉末年出现的道教的“二十四气历”,后来演变为“二十八宿旁通历”,宋代沈括“十二气历”的方案就是在它们的启发下提出的。参看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注释1夏小正中有“时有养日”和“时有养夜”的记载,相当于“夏至”和“冬至”的概念。2见今本竹书纪年卷上。3夏纬瑛、范楚玉:夏小正及其在农业史上的意义,载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4陈久金、刘尧汉:夏小正新解,农史研究1983年第1期。(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