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生物基础知识资料要点预习复习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110606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中学生物基础知识资料要点预习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级中学生物基础知识资料要点预习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级中学生物基础知识资料要点预习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级中学生物基础知识资料要点预习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级中学生物基础知识资料要点预习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中学生物基础知识资料要点预习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学生物基础知识资料要点预习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生物基础知识要点复习第一单元 细胞与遗传第一部分 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维生素、无机盐以及水等。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以维持生命活动。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能将废物排出体外。4、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从而适应周围的环境。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以保

2、证物种的延续。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动物细胞的结构: 2、植物细胞的结构:3、细胞的功能: 细胞膜-细胞中一层极薄的膜。他除了起保护作用外,还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也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透明粘稠物质。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到细胞质缓缓地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够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液泡和叶绿体。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味道、颜色等)。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变成化学能。 细胞核-近似球形,由更加粘稠的物质组成,

3、里面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壁-一层透明的薄璧,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4、细胞既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又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即细胞是构成生物的最基本单位。三、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第二部分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一、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二、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三、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变化的意义:

4、细胞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是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的相同。四、细胞生长的概念:新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长,这就是细胞生长。细胞体积与表面积成反比例关系,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就越小,这样就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所以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而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新的细胞群。五、癌症的发生:人体细胞

5、长期受到像紫外线等物理因素、黄曲霉素等化学因素或病毒等生物因素的作用,有些细胞就会无限分裂,发生癌变,从而患上癌症。癌症的十种主要警告信号(详见指导)。第三部分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遗传与变异遗传-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生物的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二、性状和相对性状1、生物的性状:遗传学把生物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血型)和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称为性状。2、相对性状:遗传学把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好实践的,特定的蛋白质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性状。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

6、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也就是说对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第四部分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染色体:细胞核内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即DNA组成。DNA对生物的性状起着控制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可以分成许多小单位,它们分别对不同的性状起着控制和决定作用。遗传物质中这些控制和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

7、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三、染色体的存在和变化: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即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条为单位)。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四、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核中,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它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而基因是遗传物质中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或小单位。第五部分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得尔的豌

8、豆杂交实验: 1、孟得尔,奥地利人。 2、实验结果:纯种高豌豆(DD)与纯种矮豌豆(dd)杂交后得到杂种高豌豆(Dd),再把杂种高豌豆种下去得到的是高豌豆和矮豌豆,不过高豌豆比矮豌豆多得多。二、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1、定义: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基因A和基因a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2、生物性状的表现:一对基因控制生物的一种性状,当一对基因的两个基因都是显性(AA)或一个是显性(A)、一个是隐性(a)时都表现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当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aa)时才表现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

9、因,虽然隐性基因(a)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但隐性基因并没有受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三、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AAAaaa1、基因控制性状的三种类型:2、基因控制的性状在亲子间的遗传(箭头方向是子代):aaAAAAaaAAAa aaaaAA 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a 四、禁止近亲结婚:1、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2、遗传病: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如:白化病、色盲、苯丙酮尿症(智力障碍)、先天性愚型、血友病等。3、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控制遗传病的发病几率,提高人口素质。第六部分 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普遍性: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0、主要表现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习性和本能等方面。二、变异的种类:1、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包括:(1)、基因突变:指基因内部的化学变化,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2)、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发生了变化。(3)、基因重组: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物的遗传物质在受精卵中发生了重新组合。2、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遗传。三、变异的应用:一是有利变异(如培育优良品种),要不断地发扬;二是有害变异(如白化苗),要进行扼制。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一部

11、分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是指:光、温度、水、空气等(如鼠妇实验)。 光:没有阳光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松、杉、柳、槐、玉米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人参、三七等在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 温度:温度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使生物体死亡。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高达90以上。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

12、物。(如捕食、竞争、合作、寄生、依赖等关系) 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合作关系:是指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指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第二部分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为了适应干旱、寒冷、大风等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同

13、时,生物的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对环境的也有重大影响,如疏松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增强湿度等。2.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都要从环境中取得。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第三部分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以及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2、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

14、部生物及其环境。4、根据生态系统的植被分布,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类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为丰富。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生产者:在自然界,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摄取到体内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己所需,而且还为很多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因此植物被称之为生产者。2、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在摄食过程中,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随之流入动物体内,因而叫消费者。3、分解者:在自然界中,有肉眼可见的真菌,还有部分真菌和细菌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它们把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解后的物质重新回到自然界参加物质循环,它们就是分解者。4、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换句话来说:不论区域大小,只要同时具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条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5、相互关系: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吃和被吃的关系,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消费者对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