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08903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施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施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实施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实施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你认为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哪些差距?,2015年完成情况,我常讲,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7000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国际贫困标准1.9美元)以下。如果那样,就既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所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在部分省区

2、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8日),“为什么扶”的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在5年多的时间内,让几千万人脱离贫困,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谁来扶”的问题,在以前,有的地方官员访贫问苦,就给各家各户送“棉被、面粉、食用油”,结果这种撒胡椒面式扶贫,因为没有针对性而让扶贫效果打了折扣。有的地方靠政

3、策号召全县种果树蔬菜或养牛羊,结果产量上去了,却因为市场饱和导致供过于求,不仅没让农民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反倒不明不白地亏了钱。过去在扶贫工作中,个别干部下基层的时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放不下架子、俯不下身子,拿出来的办法“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搞形象工程,既贻误了脱贫攻坚的有利战机,也极大损害了当地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来扶谁”的问题:,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在国际扶贫会议上指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我国政府将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大幅增加扶贫

4、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坚持分类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怎么扶”的问题,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我国政府将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坚持分类施策,通过扶持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

5、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结合材料,运

6、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编写一道10分的主观试题,并给出答案。,课堂自主探究:,从经济生活角度来看(1)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通过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到2010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减少到2688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体现了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

7、人民生活的要求。,(1)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面对“我国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减少到2688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现实,国家适时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立新的扶贫标准,促进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要求。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全面部署扶贫开发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

8、开发攻坚战,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之下,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体现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体现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联系的观点。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客观性。“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9、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着力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着力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保障体系,着力加强扶贫开发国际交流合作。”体现了这一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到2010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减少到2688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原理。矛盾具有

10、普遍性和特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解决矛盾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开发要做到“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扶贫开发要“坚持突出重点,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体现了这一原理。,认识论角度: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体现

11、了实践的这一特征。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扶贫开发工作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坚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体现了这一原理。,从政治生活来看(1)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发展扶贫开发事业,为人民

12、享有真实民主提供物质保障。(2)国家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的原则以及确定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体现了国家应履行的职能。(3)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体现了政府的性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4)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宗旨。胡锦涛的讲话体现了这一点。(5)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

13、执政。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这一点。(6)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中央提出我国2020年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体现了这一点。(7)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材料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体现了这一点。,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毕节是贵州省乃至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精准扶贫的部署

14、和要求,变“概略瞄准”为“精确瞄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66个贫困乡镇“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23.11万人。自2015年7月毕节市七星关区创建的“一市五金多套餐”问需式精准扶贫方案出台以来,仅长春堡镇就申请贴息贷款312户682万元。贫困户分别发展养殖业、马铃薯种植、羊肚菌种植、设施蔬菜种植等项目,收入不断增加。“一市”是指建立“免费苗木超市”;“五金”是指建立大病医疗抵垫周转基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精准扶贫风险兜底基金、小额贷款贴息基金、壮大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多套餐”是指精准扶贫多套餐,强化帮扶联系,深入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和扶贫攻坚“1+6行动计

15、划”,推行“一式三化”精准扶贫模式等。这一做法,只是毕节试验区创办27年来精准扶贫“四法”中的一部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注重思路精准上,切实找准扶贫路子。一是有产业。对有资源条件的农户实施特色产业扶贫,走多业融合的脱贫致富之路。二是有技能。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有住房。采取以奖代补、协调贷款、组织义务投工等方式实施住房改造。四是有保障。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农户,实行医疗“兜底”。(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1)要立足当地资源,对有资

16、源条件的农户实施特色产业扶贫,走多业融合的脱贫致富之路。要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就地脱贫,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切实解决农业农村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通过加大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和人群的精准投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帮扶联系,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必须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2分),(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为什么要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12分)(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