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名词解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07904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名词解释)(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律:事物在运动和发展变化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或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科学: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运用系统的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要求研究

2、者在教育活动内外,在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中来探索规律,并充分认识研究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优化研究活动的各种因素,追求研究活动的整体功能。伦理性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研究活动的宗旨,在研究过程中使研究活动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科研课

3、题:科研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科研活动的主题。它是科研工作者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或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从业已发现和形成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中挑选出来的并确立为某项研究活动所要具体解决的课题的问题。研究方向: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取向,它规定了研究者选择课题的领域或范围,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累性。创新性原则:要求研究者选择的课题是该领域中前人或他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使研究过程或研究的结论能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认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科学性原则:选择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课题要有事实依据,应用性课题要有理论依据。价值性

4、原则:要求研究者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具体分析和衡量课题的研究价值,尽可能地选择有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工作。课题论证:通过搜集和运用各种理论和事实依据对课题的科学性及课题研究活动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确认和评估。科研设计:研究者要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动。科研假设:科研活动中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所要具体探讨的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所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的解释,是研究者针对某一研究课题在研究活动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研究结

5、论。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有价值的典籍,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缩微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学前教育文献:记载了有关学前教育知识和信息,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有价值的各种文献,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教科书:为某个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学习而编写的专业书籍,偏重于阐述某门学科(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介绍学科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的问题,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文献检索:研究者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文献资料的活动。精读:在粗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求通、求透

6、、求新的阅读。文献综述:研究者在全面搜集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和比较,就一定时间内出版发表的有价值的文献的主要内容所撰写的评述。抽样:按照一定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的过程。总体:又称研究总体,是指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即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随机性原则:抽样时应使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同等被选人样本的机会或概率。成组抽样:又称整群抽样、区域抽样、聚类抽样,是指成群或成组地抽取样本单位或个体的一种抽样方法,也就是说,它把总体中的群体而不是个体作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然后把抽取的群体中的

7、全部个体作为样本。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设计的基型上对研究适动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动的过程所作的全面规划,是指导和规范研究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时间取样观察法: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时间特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和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参与性观察: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事件取样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要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

8、识,选择与该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操作性定义: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和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行为之间的差别进行的具体描述。观测指杏示:衡量观察对象行为表现及其变化的数量化表征。主观偏见:就是在观察过程中,因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观察者对观察结果所作的不符合客观性原则的或不公正的评价、判断和解释。实验观察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无结构观察法: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范围,记录简单,对观察过程也不进行严格控制的观察。轶事记录法:观察者发现研究对象表现出有价值的行为时随即进行的描述性的记录,它

9、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调查法:调查研究法的简称,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运用座谈、访问、测验、调查表等手段来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并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来认识事物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者通过向有关单位或研究对象发放经过设计的统一的问卷来收集研究资料的调查。访谈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向调查对象提出经过思考或设计的问题,引起调查对象回答问题来收集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事实性问题:关于曾经发生过的、业已存在的或将要发生事件、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它一般涉及三种事实:人口学资料、事物的状态和人的实际行为。5问卷:原意是指

10、一种为了统计和调查用的表述问题的表格。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问卷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编制而成的用以反映研究内容、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文件,是研究者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工具。态度性问题:关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或某类人的认识、态度以及有关的感受或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它往往涉及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动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问卷回收率:研究者收回的由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的数量占发放问卷数量的比例。问卷有效率:指研究者收回的问卷中资料完整有效的问卷所占的比例。封闭性问卷:也叫结构型问卷,它是问卷设计者既提出问题,又对问题回答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问卷。开放性问卷:又叫做无结构型问卷,是指设计者

11、只提出问题,而不提供答案,甚至对问题回答形式不作任何具体要求的问卷。综合性问卷: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而成的兼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问卷。邮寄问卷:通过邮局来发放和回收的问卷。结构性访谈法: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非结构性访谈法:只按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进行的非正式访谈。社会认可效应:被调查者在填答问卷或回答问题时,是按照社会通常的规范或人们普遍的期望来回答问题,而不反映自己真实的观点、态度和行为。测验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运用客观性的测量工具来收集有关

12、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结果的数量化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常模:是某一总体在某个方面已经达到的平均成绩(或总体的平均发展水平)。标准化测验:是指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验。量表:就是由教育或心理专家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编制而成的用于测定和评价个体某种心理品质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一般由测验指导手册、测验专用的物品材料及记录表格等组成。自编测验:是研究者运用自己编制的测验工具进行的测验。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作为评价标准,可以确定每个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目标参照测验:是以事先规定的标准作为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的测验。参照点:是由测量编制者所

13、确定的数据单位的起点,也是对不同儿童在某个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的标准。操作测验:是测验内容不涉及文字,而是以实物、图形和工具呈现,被试只需动手操作即可完成的测验。纸笔测验:指测验内容为文字材料,被试用文字来回答问题的测验。人格测验:一般是指对研究对象的个性倾向性方面的测试,包括对人的兴趣、态度、意志、情绪、性格、气质等内容的测试。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198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陈帼眉教授等人编制的用于测试我国城市和大城市郊区36岁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其测试内容分为4个部分16项分测验。其中第1、2、4项是语言能力测验,第3、5、6、7、8项是认知能力测验,第9、10、

14、11项为社会认知能力测验,第1216项为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测验。专家评价法:将制作完成的测验工具及其相关材料送交教育测验方面的专家,请其对测验工具及其制作的过程作全面的分析,并提出评价意见。测试结果分析法:制作者自己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通过对该样本中的被试进行系统的测试来获取反映测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评估来鉴定测验。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式来主动地操纵和控制某些条件,使所要研究的现象发生或产生变化,通过观测现象产生或变化的事实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条

15、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现场实验:也叫自然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中进行的实验。自变量: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为引起研究对象的身心发生预定变化而确立并呈现或施加给研究对象的刺激,也叫刺激变量,又因它被认为是造成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又被称为原因变量。因变量:是在教育实验中伴随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操作而发生或产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又称结果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前实验:是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对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16、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的实验。真实验:是指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课题的研究目的,为科学地验证理论假设而对实验的条件、实验的形式和实验的操作程序等所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并形成和制定完整的实验计划。双盲法: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解释程度和可归因程度,或者说是实验的结果能否归因于实验者对自变量操纵的程度。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实验所得结论的可推广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