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08726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8A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8A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8A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8A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第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第114页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数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

2、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转眼又到了期末,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的知识一定丰富了不少吧!你们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2、请同学们先独立填写书上113页上的表格,填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3、小组交流。4、班内交流: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wWw.Rkb1.cOm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及“用字母表示数”。二、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1、整理与复习第1题。(1)学生任选一组题独立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后组织比较;

3、(2)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有关乘除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2、整理与复习第2题。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并沟通估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3、整理与复习第3题。(1)让学生仔细观察每道题的特征,说说分别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3)集体核对,纠错并说明原因。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整理与复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其中,第(1)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第(2)题要提示求字母式子值的书写规范。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困难吗?RkB个案修改第课时

4、(月日)No:教学内容:第115页5-8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以及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小组交流:在这几个单元中学会了什么?班内介绍提问:在这些单元中,哪些内容你们觉得有困难呢?(自由发言)引入: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大胆提问,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二、复习混合

5、运算整理与复习第5题:1、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新课标第一网3、集体核对4、小结: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注意点。三、复习乘法分配律整理与复习第6题:(1)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2)集体核对,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3)小结: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规律的方法(a+b)c=ac+bc。四、复习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1、整理与复习第7题(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2)集体核对,说说列式的想法;2、整理与复习第8题:(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扳演;(2)集体核对。3、小结。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在复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6、http:/www.R个案修改第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第115-116页第9-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2、进一步掌握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的信息,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素数与合数。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素数与合数。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谈话揭题:今天,我们来复习“倍数和因数”“解决问题的策略”两个单元的相关知识。小组交流:在“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中学会了什么?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你又学会了什么?班内介绍RkB提问:在这两个个单元中,你觉得有

7、困难的内容是什么?二、自主探究1、倍数和因数谈话:同学们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也谈了自己的困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巩固这些知识,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你们的困难能得到解决。(1)举例说明什么样的数是倍数,什么样的数是因数?(指名2位学生回答回答)(2)投影出示第9题:找一找,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2511025先在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说明自己的想法。2、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谈话:你们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吗?(1)投影出示填空题:9的因数有 ;从小到大9的5个倍数分别是 ;36的因数有 ;50以内的7的倍数是 。(2)学生先独立在草稿纸上填写,再指名口

8、答。(3)提问: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呢?找倍数应该注意什么?4、小结:只要你们牢记这几个注意点,就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R|k|B|1.c|O|m3、“2、3、5”的倍数的特征谈话:下面要考考你们对2、3、5的倍数的特点的了解。(1)投影出示第10题: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那些数是3的倍数121521303536445057(2)指名口答,说明理由。(3)提问:为什么30和5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4)小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4、素数与合数(1)投影出示第11题: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21581720(2

9、)小组交流。(3)班内交流。(4)巩固对偶数和奇数、素数与合数的认识和理解。(5)出示有关知识点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5、解决问题的策略(1)出示第12题: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分别画出线段图,再解答;(2)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进行适当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解题策略的价值。6、拓展延伸整理与复习第13题: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题最后的得数,然后简要介绍“回文数的含义”。最后,让学生任取一个自然数a,模仿着写出算式并计算,以验证其中的规律。三、全课总结个案修改第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第116-118页第14-2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

10、义,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与梯形的分类;3、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4、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发展统计观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平移和旋转。新|课|标|第|一|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谈话揭题:今天,我们把几个还没有复习的单元来进行归纳和整理。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单元没有整理过呢?(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统计。)提问:在这些单元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自由发言)引入:

11、接下去,我们来复习这些知识,希望大家通过复习,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二、复习升与毫升1、整理与复习第14题先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再启发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对升与毫升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想法。2、整理与复习第15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想法,进一步明确升和毫升的进率:1升=1000毫升,以及相关的换算方法。3、小结:升与毫升的有关知识。三、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整理与复习第16题学生独立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交流正确的画法,强化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的正确认识。2、整理与复习第17题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含义,再让学生分

12、别在图中画出底边上的高,并标上直角标记。3、整理与复习第18题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2厘米、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分别围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结合有关知识的理解,分别回答有关的问题。4、整理与复习第1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两位学生板演,然后汇报交流,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特征的认识。新课标第一网5、小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四、复习平移、旋转与统计1、整理与复习第20题让学生在方格图在分别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把简单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交流画法,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把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和旋转90度的方法。2、整理与复习第21题(1)预先布置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每学期期末的身高情况;(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有什么优点?(3)讨论交流:某位同学一至四年级身高增长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表示收集的信息比较合适?(4)独立完成统计图;(5)小组交流:说说从图中能看出些什么?根据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估计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3、小结:平移、旋转与统计的重要知识点。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认真复习,迎接考试,以取得另自己满意的成绩。个案修改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www.R【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