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高考走势跟教学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090446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新高考走势跟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地理新高考走势跟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地理新高考走势跟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地理新高考走势跟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地理新高考走势跟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新高考走势跟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新高考走势跟教学(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运动,2011届地理高考复习专题二,第一部分 系统主干知识,考情解读,(10年海南卷地理) 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轮船所在位置的经度可能是( ) A95E B110E C135E D170W, 20这段时间内,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 C东北平原雪花飞舞 D北极地区冰面缩小,答案:16.A 17.C,第二部分 考点整合,1.地球运动及相关地理现象时空规律总结,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常被作 为考查的知

2、识点,简单归纳如下:,例1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不同地点、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意在考查考生对全球各地不同时期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理解能力。丙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90,位于北回归线上;乙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

3、,且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也较大,故它位于南回归线之北不远处,比丙更靠近赤道;丁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6月22日的、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12月22日的,故这两地均位于回归线与极点之间,且所处半球不同,但丁地的纬度比甲地低。第(2)题,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地区分布,意在考查考生根据不同时期正午太阳高度判断纬度位置的能力。结合两个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上题的分析可知,甲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较远处,丙位于北回归线上,乙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不远处,丁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故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答案 (1)B (2)D,1.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1)先求两点的经度差:

4、两地同为东(西)经取其差,两地东 西经不同,取其和。 (2)将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两地经度差15/小时两 地的时间差(小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1两地 的时间差(分钟)。 (3)确定时间早晚:东早西晚,时间东加西减。 (4)列出算式:所求地区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时 间差(所求地区在已知地区以东取“”,以西取“”),2.区时的计算 (1)先求时区:时区数经度数15(余数大于7.5在整数 基础上加1,余数小于7.5保留整数)。 (2)找出两地相差的时区数: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 时,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取其差;两地分属东西时区时,取其和。 (3)比较时区早晚:东早西晚,向东推算加上时区差

5、数,向 西推算减去时区差数。 (4)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相差的时区数(所 求地区在已知地区以东取“”,以西取“”)。,3.日期的计算 (1)先找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大致相当 于180经线,位置固定)、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自然日界线,其位置是变动的)。 (2)日界线的相关规律 由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为180经线),则日期减去1天;反之由东向西越过该线则加上1天。 某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今日,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昨日。,若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则此时全球正好处于同一天(注意:0时经线不是0度经线);若0时经线与0经线重

6、合,则地球分属相等两天(昨天与今天);若0时经线在东时区则昨天所占范围大于今天;若0时经线在西时区,则昨天所占范围小于今天。 (3)特殊情况下的时间数的处理:在地方时或区时的计算过 程中,若所得时间数大于24,则日期加上1日,时间数减去24;若所得时间数为负数,则日期减去1日,时间数加上24。,4.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与昼长、夜长的关联计算 同纬度昼长时间、夜长时间、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计算方法如下: (1)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2)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 (3)夜长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 (4)昼长2(日落时间12)2(12日出时间),5.行程时间的计算: 到达时

7、间=出发时间+行程时间,注意:把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转化为同一地点的时间,广州(113E)陈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6:00从旭日东升的广州白云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正值日落。据此完成5题。 5.陈先生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A.6小时 B.7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季节的判断,例2 (2010全国卷)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1)(3)题。 (1)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2)当日,日落于黄河

8、站的 (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3)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 ) A.9月2130日 B.10月110日 C.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时间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地理计算能力。当天为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昼长应为0小时,也就是正午12时日出,12时日落。黄河站所在的时区为东一区,比北京晚7个小时,故黄河站日出时北京时间应该在19时左右,故选D。第(2)题,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当日该地12时日落,正值正午,太阳应在黄河站的正南方向,故选C。第(3)题,本题考查地球公转,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

9、运用知识的能力。黄河站出现极夜和结束极夜的日期距离冬至日的时间应该相等,或,者说和秋、春分日的时间距离相等。从题中可知,当地极夜结束于3月9日,在春分日前12天,故极夜开始的时间应在秋分日后12天左右,为10月5日前后,故选B。,答案 (1)D (2)C (3)B,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立竿见影”,近大远小, 来增去减,(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与测量 正午太阳高度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可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计算。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杆高为h,当某日正午太阳从3位置照射时的影长为l,则该日正午太阳

10、高度H可通过公式计算:tan Hh/l。,(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 某日太阳直射某纬度,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纬度差 其中,H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 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之

11、间的差值(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数之差;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时,则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数之和,简记为“同减异加”)。,(5)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H2326(为当地纬度); 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度变化幅度恒为4652; 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任一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H90(2326)。,2.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 (1)昼长的计算公式(定量计算) 某地的昼长该地所在纬线昼弧的比例24小时 该地所在纬线昼弧所跨经度/1

12、5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若上图中KL所在纬线,昼弧所占的比例为3/4,则该纬线的昼长为243/418(小时);或者优弧KL所跨经度为270,则其昼长270/1518(小时);或者K正好日落(地方时为21点),L正好日出(地方时为3点),则其昼长21318(小时)。,(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定性比较) 以北半球为例,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 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例:分析5月1日7月1日长沙地区

13、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解答:长沙位于北半球,5月1日到7月1日期间太阳始终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故长沙昼长夜短;6月22日(夏至日)长沙昼长达到最大值,故5月1日到7月1日期间,长沙的昼长先变长后缩短。 例:比较9月1日到10月1日期间,哈尔滨与北京的昼长长短。,解答:9月1日,北半球为夏半年,越往北昼越长;9月23日,北半球为秋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10月1日,北半球为冬半年,越往南昼越长。因此9月1日9月22日,哈尔滨昼长长于北京;9月23日,两地昼长相等;9月24日10月1日,北京昼长长于哈尔滨。,(3)关于昼长的几点推论 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

14、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地区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差为0;南北极圈及以内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长达24小时,最短昼长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发生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极点地区达到最大值。一年中,极圈上的极昼、极夜各为1天;极点上的极昼、极夜各约为半年。北极点极夜天数比极昼天数要略少,这是因为北极点发生极夜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所需时间短。,任意地点,其一年中的最长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恒为24小时。 任意一天,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甲、乙两地(甲、乙在不同半球),甲地的昼长乙地夜长24乙地昼长。,全天可分为四部分(见下图):上午时长下午时长

15、;上午时长下午时长昼长;上半夜时长下半夜时长;上半夜时长下半夜时长夜长;12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例:6月22日这一天,北半球的甲地430日出(地方时),南半球的乙地1530日落(地方时),试比较甲、乙两地纬度的高低。,解答:可计算出甲地昼长为15小时,乙地昼长为7小时。与乙地纬度相等的北半球丙地昼长为17小时,甲地与丙地相比,丙地纬度更高,故乙地纬度高于甲地。,例3 (2010安徽高考)11月22 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下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 m。完成(1)(2)题。,(1)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 )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2)此后一个月内 ( )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太阳视运动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空间想象的能力。11月22日,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说明此时为正午。25小时后,即第二天13时,太阳偏西,阴影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