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编汇总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072355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编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编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编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编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编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编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编汇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论1、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作者:张机,字仲景共有:十卷,二十二篇,一百一十二方2、 首次整理;魏晋王叔和首次校正:宋朝林亿首次注解:宋金成无己通行本: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3、 “伤寒”的涵义: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4、 直中:是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发病于三阴。合病:凡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合病”。并病:若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又起,有先后之分者,称为“并病”。两感:有表里关系的阴阳两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少阴两感。太阳病篇病邪:寒邪八纲:表、实、寒阳证病位:在表主症:脉浮,头项强痛而

2、恶寒病机:风寒袭表,营卫受邪【纲要】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7)1、风温: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一种变证。与后世温病学中的风温不同。 直视:双目前视,眼球转动不灵。 再经:第二经。【中风表虚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2、桂枝汤煎服法: 微火煮;啜热稀粥;温覆;发汗适度;根据病情用药;禁忌。3、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

3、不解者,先刺凤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针药并用)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灵活运用)4、桂枝汤类方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桂枝汤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加葛根汤+ 项背强几几+ 葛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下之微喘+ 厚朴、杏仁桂枝加附子汤遂漏不止+ 附子桂枝去芍药汤脉促胸满- 芍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微寒- 芍药,+ 附子桂枝新加汤身疼痛,脉沉迟+ 芍药,生姜,人参5、比较:桂枝汤vs麻黄汤 两证均是太阳表证的主要证型,以恶风寒、发热、头痛、脉浮为基本临床表现,为风寒袭表,营卫失调所致。但桂枝汤证基本病机为卫阳不固,营

4、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唯其汗出,故又称表虚证,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麻黄汤证的病机是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唯其无汗,故又称表实证,治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伤寒表实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39)麻黄汤禁忌证: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病人有寒,不可发汗。6、太阳病,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继续可用麻黄汤。7、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

5、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尺中迟:脉一息不足四至为迟。这里是指尺脉迟滞无力。)8、麻黄汤类方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太阳伤寒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麻黄汤证+ 喘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葛根汤证+ 项背强几几桂枝汤 + 葛根、麻黄大青龙汤证+ 烦躁(里热)+ 生姜、大枣、石膏小青龙汤证+ 咳、喘桂枝、芍药、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 大青龙汤:伤寒中麻黄用量最大(六两)的汤证。9、比较:大青龙汤证vs小青龙汤证 大、小青龙汤证均是太阳伤寒兼有里证,俱有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同用辛温解表,方从麻黄汤化裁而来。然而大青龙汤证是外寒内热,兼见郁热烦躁,治法是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并以解表为主;小青龙

6、汤证是外寒内饮,兼见咳、喘、呕等,治法是发汗解表兼温化水饮,并以蠲饮为主。【表郁轻证】10、表郁轻证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桂枝汤 + 麻黄汤 各1/3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形似疟,一日再发桂枝汤 + 麻黄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桂枝汤 + 麻黄、石膏【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饮,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五苓散:方中泽泻用量最大。水逆:水饮内停,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为蓄水重证的表现。【蓄血证】11、蓄血证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桃核承气汤证其人如狂,血自

7、下,少腹急结桃仁、芒硝、大黄、甘草、桂枝抵当汤证发狂,下血,少腹硬满,身黄,表证水蛭、虻虫、桃仁、大黄抵当丸证少腹满,小便自利水蛭、虻虫、桃仁、大黄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用途:温通经脉,非解表。12、比较:桃核承气汤证vs抵当汤证vs抵当丸证 三证均是血热互结,病在下焦血分的蓄血证,但它们之间却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桃核承气汤证是蓄血证的轻证,血热初结,热重瘀轻,临床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为特点,治当活血化瘀,通下郁热,方用桃核承气汤,该方因硝、黄同用而泻热之力较强。抵当汤证是蓄血证的急重证,瘀血较重,病势急迫,临床以少腹硬满、其人发狂为特点,治当破血逐瘀,泻热除实,方用抵当汤,该方因水蛭、虻虫而破瘀之

8、力大增。抵当丸证是蓄血证的缓证,瘀血较重,但病势徐缓,治当泻热逐瘀,峻药缓攻,方用抵当丸,意在小制其量,改汤为丸,以图缓攻。【合病与并病】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变证纲要】13、坏病:变证。指因误治使原发病出现反常变化,证候错综复杂,已无六经病临床特征的病证。 变证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汤禁忌: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14、举

9、例说明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热证】15、热证栀子豉汤类证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栀子豉汤证虚烦不得眠,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香豉栀子甘草豉汤证+ 少气+ 甘草栀子生姜豉汤证+ 呕+ 生姜栀子厚朴汤证心烦腹满栀子、厚朴、枳实栀子干姜汤证身热不去,微烦栀子、干姜热证其他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麻杏石甘汤证汗出而喘,无大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白虎加人参汤证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喘而汗出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胸中窒栀子豉汤、心中结痛栀子豉汤【虚证】16、虚证桂枝甘草汤类方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心阳虚桂枝甘草汤证心下悸,欲得按桂枝、甘草(顿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10、汤证因烧针烦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桂枝救逆汤证惊狂,卧起不安桂枝汤去芍药、蜀漆、牡蛎、龙骨桂枝加桂汤证气从少腹上冲心桂枝汤 + 桂枝阳虚兼水气苓桂甘枣汤证脐下悸茯苓、桂枝、甘草、大枣苓桂术甘汤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小便不利桂枝汤去桂枝、白术、茯苓桂枝加桂汤:伤寒中桂枝用量最大(五两)。“加桂”作用:平冲降逆(泄奔豚气)。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代表方(通阳利水代表方:五苓散)。17、比较:苓桂术甘汤 vs 苓桂甘枣汤两方在药物组成上仅一味之差,虽然同为水气致病而设,但在病机及临床表现方面有诸多不同。苓桂术甘汤证为脾阳虚为主,饮停中焦,症状亦以中

11、焦为主,以心下逆满,气从心下上冲心胸为主;苓桂甘枣汤证为心阳虚为主,饮停下焦,症状以下焦为主,以脐下悸动,有冲逆之势为主。在治疗上虽皆温阳化气、利水消饮,然苓桂术甘汤侧重治理中焦,以白术健脾。苓桂甘枣汤侧重于治理下焦,重用茯苓利尿。18、虚证其他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发汗后,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小建中汤证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桂枝人参汤证协热而利(虚汗下利兼发热表证)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肾阳虚干姜附子汤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干姜、附子茯苓四逆汤证烦躁,肢厥,恶寒,脉微细四逆汤 + 茯苓、人参真武汤证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茯苓、芍

12、药、生姜、白术、附子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厚朴:人参 = 8 : 1(说明气滞为主)真武汤证:温阳利水代表方。19、小建中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是什么?主症:腹中急痛,心中悸而烦,喜温喜按,可兼有轻微恶寒发热。病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治法:温中健脾,调和气血。20、真武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是什么?主症:心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病机:沈阳虚弱,水邪泛滥。治法:温阳利水。21、虚证阴阳两虚证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甘草干姜汤证肢厥,烦躁,吐逆甘草、干姜芍药甘草汤证脚挛急或经脉挛急白芍、甘草芍药甘草附子汤证恶寒,脚挛急,脉微细芍药、甘草、附子炙甘草汤证

13、脉结代,心动悸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甘草、人参、桂枝、生姜、麦门冬、生地黄、阿胶、大枣、麻仁(清酒)【结胸证】原文: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135)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38)22、结胸:有形病邪结于胸膈,出现以胸、胃、腹疼痛为主的一类病证。 (寸脉浮,

14、关脉沉)藏结:临床表现与结胸相似,但性质不同,为阴寒内盛、虚实夹杂的病证。 (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潮热:一种热型,发热如潮水一样,定时而发,至时而降。23、结胸证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大陷胸汤证心下硬痛拒按,可伴心烦,口渴,潮热,头汗出,不大便等,脉沉紧大黄、芒硝、甘遂大陷胸丸证心下硬满疼痛,颈项强+ 葶苈子、杏仁、白蜜小陷胸汤证正在心下,按之疼痛,脉浮滑黄连、半夏、栝蒌实三物小白散寒实结胸桔梗、巴豆、贝母【痞证】24、痞证泻心汤证类方证名主症药物组成热痞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心下痞,恶寒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泻心汤证心下痞,恶寒汗出大黄、黄连、黄芩、附子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证心下痞满,呕恶,肠鸣下利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甘草、大枣、人参生姜泻心汤证干噫食臭半夏泻心汤 + 生姜甘草泻心汤证下利日数十行半夏泻心汤 + 甘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