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58691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9A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9A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9A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9A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承担单位:海门市万年中心小学主持人:张慧一、课题研究缘由1.新课程标准呼唤语文课堂互动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些提法,都是针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弊病所提出的。新课程改的不仅仅是对我们使用的教材,也对我们传统的师生观、课堂观产生重要影响。语文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刚开始对课堂互动充满激情,课堂互动中出现了热闹非凡的场景,随着改革深入,教师对课堂互动出现了困惑,在课堂互动中出现了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这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师

2、和学生的互动是新课程提倡的动吗?怎样的互动才符合新课程理念?怎样的互动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的课堂互动?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试图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发现教师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阻碍教师课堂互动的原因,寻找解决困境的办法。2.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师生课堂互动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可以说师生课堂互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研究表明师生好的课堂互动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使得教师专业快速发展。课堂互动是教师和学生自我实现的舞台,教师和学生主要通过课堂互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相互传达信息的。学生的学业成就、价

3、值观和性格的养成主要受师生课堂互动的影响。良好的师生课堂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反之亦然。而学生发展从侧面也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开展良好的课堂互动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国内关于课堂互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关于课堂互动相关文献已有许多,整理文献发现,有关课堂互动的研究主要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其成果主要集中在课堂互动的类型、结构、特征、模式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堂互动的类型学者吴康宁等人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出发,依据课堂互动主体的不同,把互动类型

4、分为:师班互动、师组互动、师个互动、个班互动、个组互动、个个互动、组组互动七种类型。吴康宁等人又根据课堂互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分为:合作性互动、对抗性互动以及竞争合作性互动三种类型。此后,他们根据互动主体的互动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划分出四种类型:演讲型、演讲对话型、对话型以及混合型。此外学者亢晓梅从教师为互动主体出发,把课堂互动分为师班互动、师组互动以及师个互动三种类型,没有考虑生生之间的互动。学者蔡楠荣根据课堂互动的媒介,把课堂互动分为言语互动以及非言语互动两种类型。他又根据互动的内容,把课堂互动分为知识互动、行为互动以及情感互动三大类。还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把课堂互动分为有意识的互动和无意识

5、的互动两种类型。课堂互动的结构、特征、模式关于课堂互动的结构,有些学者认为,任何交往都是交往双方基于一定的目的、借助一定的交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往结果的过程。学者叶子、庞丽娟等认为,师生互动的结构主要由师生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的基础和条件、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结果四部分构成。而另外一些研究学者则强调师生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发出者、信息接受者、信息内容、信息交流的手段(言语或非言语)和信息交流的有效性(结果)等。关于课堂互动的特征,庞丽娟等学者认为师生互动具有教育性、交互性和连续性、网络性、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非对应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在课堂互动的特征研究中,陈

6、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相关研究,提出了“三侧面三层面的三棱柱体”式的师生交往模型。在课堂互动模式方面,学者李虹依据互动双方依赖与结合程度,将师生互动分为反应性互动模式、非对称的互动模式以及对称性互动模式三种模式类型。有学者根据师生沟通方式的不同,把课堂互动模式分为:直接双向互动模式、间接双向互动模式、直接多向互动模式和间接多向互动模式。学者王家瑾从工程学的视角出发,以学生、教师和教材三种要素建构出一个三维坐标体系,形成师生课堂互动模型。课堂互动影响因素学者吴康宁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课堂气氛、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和角色都对课堂互动中的生生互动有影响作用。学者元玉慧提出课堂管理、教师素质

7、、学生因素和空间环境因素影响师生互动。学者韩琴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教师素质(教师教育观念、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师的监控能力)、教师非言语行为(声音、眼神和手势等)、教师性别差异等因素均会对课堂互动产生影响作用。在其研究中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课堂互动的结构与内容,教师的知识结构影响课堂互动的深度,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影响课堂互动的调节。学者佐斌认为背景、观念、特质和任务等因素对课堂互动教学有影响作用。并且他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班级心理气氛、教师的学生观、教师性别、任务因素等都对师生互动有直接的影响。整理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影响课堂互动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保证课堂互动的有效进行,必须改变教师

8、观念、知识结构等,提高教师的课堂互动能力。国外学者对课堂互动研究成果很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师生互动的分类和模式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课堂互动类型当前研究,依据不同的标准,会对课堂互动类型产生不一样的分类。学者艾雪黎等人主要依据师生关系的不同,把课堂互动划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以及知识中心式三大类型。学者利比特与怀特等人依据课堂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分为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三种类型,其次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领导方式的不同,把师生关系分为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靳温从师生情感出发,把课堂互动类型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学者Pianta则将师生关系分为三个不同的特点:亲密、冲突

9、和依赖。课堂互动模式布莱克莱吉认为师生互动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四部分:教师对互动情境的界定过程;学生对互动情境的界定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碰撞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调整。Sinclair(1975)提出了课堂互动模式主要有启发一反馈一跟踪(IRF)模式和启发一反馈(工R)式两种类型。国内学者裴学梅等人(20RR)通过课堂现场观察研究,结果证实了Sinclair提出的启发一反馈一跟踪(IRF)模式。弗兰德斯(Flanders)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社会互动模式”,通过观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来分析课堂结构以及师生言语互动过程及影响。Moore(1989)提出远程教育互动结构模式,主要包括:师生互

10、动、学生与文本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三种类型。其中,他认为学生与文本互动是教育情景中最基础的互动。有学者提出了提问策略分析模型。这是通过分析教师提问后的待回答时间来分析课堂互动的一种模型。课堂互动影响因素关于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师的研究方面。例如学者Ilatov等人发现,教师的交流方式会影响到师生的课堂互动。Spsulding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互动有直接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在课堂教学中喜欢采取惩罚手段的教师,往往会导致消极的师生关系。有研究学者通过课堂观察的路径发现教师对课堂互动有影响作用。例如布卢斐、古德提出互动观察系统,他们把教师的言语行为分为过程性问题和结果性

11、问题两类。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学生成绩的差异直接与教师交往行为的差异相关。弗兰德斯(Flanders)建立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他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教师的直接影响较多时,会致使学生课堂参与不足,反之则不然。此外,还有研究学者发现学生对互动的影响作用。例如Furman,W.等人的研究发现师生互动受学生性别的影响,其中教师更容易与女生形成密切的师生关系。有学者从提问策略分析模型中出发,发现候答时间对课堂互动也有影响作用。如学者杰伦迪迪克西(GererdDiRie)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提问后,如果没有留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思考时间,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比较复杂,涉及

12、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和环境等因素。2.研究的价值本研究试图从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当前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互动能力的现状,探讨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互动能力的培养策略,为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和相关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指导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理论建设。课堂互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研究从实证与文献相结合的角度,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互动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实践出发,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堂互动技能的指导,意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互动方面的能力。本研究努力从实践的层面上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

13、堂互动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为今后教师课堂互动能力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1.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1)探求和总结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类型以及影响师生课堂互动的相关因素,揭示小学教师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规律和特点,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师生互动水平提供借鉴。(2)分析科学合理的师生课堂互动的价值和意义,探索引起教师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差异的真正原因,了解不同因素对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产生的影响,寻找构建优秀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路径和方法,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互动水平提供参考。2.研究内容(1)小学教师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分析。(2

14、)小学教师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差异的归因分析。(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互动水平。四、研究过程与方法1.研究对象:万年中心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个案。2.研究过程:第一阶段:研究已有相关文献中对师生课堂互动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了解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影响因素,进而确定本研究的维度。第二阶段: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课堂观察,通过随堂听课真实感受解小学教师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透析师生课堂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二是深入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进而更深入的了解小学教师语文课堂互动问题存在的根源弥补课堂现场观察所获资料的缺陷,内容包括师生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师生课堂互动的对象、师生课堂互动时间等等。第三阶段

15、:研究总结。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剖析小学语文初任教师课堂互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课堂观察、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在分析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后对如何提高初任教师课堂师生互动水平进行深入研究。3.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围绕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这一课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鉴别和整理,提炼有用信息,借鉴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准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度,确立研究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下学生语文课堂互动状态,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使课题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和步骤,提出有效的研究策略。(3

16、)经验总结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条件下,把已有的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作为研究内容,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联系和规律,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们将举行课题研讨会、经验分享会,通过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教后反思等形式,互相启发,总结成功经验,在交流中碰撞,在分享中提高。(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基本环节。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密切结合,以“行动”促进研究。五、预期研究成果预期研究成果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教案、随笔集、论文集2017.10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2017.3有关系列现场、汇报课及相关研究成果录像等现场及有关资料2017.5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围绕笨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围绕本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