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2018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13882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2018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7A版】2018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7A版】2018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7A版】2018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7A版】2018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版】2018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2018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区发改委2018年7月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近年来,我区积极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在不断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促进了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的主要支撑,对拉动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全区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服务业规模总量稳步增长。2017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区GDP增速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3.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55

2、%,比2015年和2016年分别高出1.9个和0.02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市第四,增速位居全市第六。2018年上半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4.06亿元,同比增长7.8%,占计划的49.8%。服务业投资增速逐步放缓。2017年,全区完成服务业投资249.9亿元,同比增长11.1%,分别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速2.1个和5.4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7.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服务业投资比重达25.7%。2、服务业税收保持较快增长。近几年,我区服务业税收收入持续增加,2017年,全区服务业企业实现税收21.52亿元,占当年全区税收总额的53.1%,同比增长55.4%

3、。服务业税收占据了全区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房地产税收迅猛增长,累计纳税10.13亿元,占服务业税收的47.1%,成为我区主体税源。3、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上半年,全区新增服务业个体工商户2770户,占全部新增个体工商户的95%,服务业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57467户;新增服务业登记注册企业1988户,占全区登记注册企业的75%,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总数达到25642户。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区第三产业吸纳从业人员5.9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53.7%,服务业已成为我区吸纳就业的最大产业。(二)重点行业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全区努力调整服务业发展内

4、部结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上升,产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1、商贸流通业保持增长。2017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7.3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8%,比重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2018年上半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5亿元,同比增长8.2%。2、商务服务业势头强劲。2017年,全区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8家,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15.33%,是全区增速最快的行业。全区加快发展总

5、部经济楼宇,相继建成汇金大厦、中建大厦、金座广场、瑞都国际财富大厦、豪德广场等较大总部经济楼宇、城市综合体29幢,总面积63万平米,已使用49万平米,入驻企业2500多家。纳税企业有2332家,实现税收4.63亿元。2017年,汇金大厦、海华云顶、中建大厦等楼宇纳税均超千万元。3、现代物流业发展平稳。全区现代物流企业共306家,拥有各种运输车辆1000余辆,300万吨/年的货运能力,货物配载量占大市区总量的60%。2017年,物流企业累计纳税0.8亿元,占服务业企业入库税收的3.71%,比重偏低,与我区主城区的地位不相匹配。从纳税金额看,306家企业中有46家企业纳税超过30万元,占比15.0

6、3%,其中纳税总额超千万的企业有1家(苏石石油1018.55万元)。4、电子商务初具规模。我区电商工作自2015年开始,目前拥有省级电商示范村3个、市级电商示范村4个;市级电商示范企业2个;知名电商平台2个。2017年,“盐阜易佰”电商平台在线商家536户,活跃粉丝4万人,完成交易额3151.4万元,订单数三万余件。5、生态旅游快速崛起。千鹤湾生态康养项目一期已基本建成,目前与国内7家养生机构连锁,已具备供20XX老人入住条件,201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丹顶鹤生态湿地旅游区、牡丹生态公园分别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点验收。2018年上半年,千鹤湾温泉风情小镇接

7、待游客18.1万人,营业收入2175万元,丹顶鹤风情小镇接待游客25.6万人,门票收入185万元。(三)与兄弟县区的比较与兄弟县区比较,从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看,我区排第四名,前三名分别为东台市、大丰区和建湖县。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看,我区排第六名,前三名分别是城南新区、盐都区和阜宁县,同比分别增长10.7%、10.6%、10.4%。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我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城南新区(65.7%)。亭湖区作为盐城市的主城区,这些指标明显是不相匹配的。从商贸领域看,城南新区有“中南城+南金鹰+宝龙”三大巨头商业综合体,盐都有万达,功能全面,人气旺盛。我区虽有金鹰、中茵海华、五洲国际、先锋广场

8、等商业圈,但由于交通拥挤,经营环境较差等因素,导致人气持续下降,主城区服务业发展优势正逐步丧失。从商务服务领域看,城南新区拥有华邦国际、创投中心、金融城等规模较大、工作环境较好的总部经济楼宇,政策优势明显,我区商务服务业发展面临着“难招商、难挽留”的严重问题。(四)强化载体建设,着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重点园区转型升级。2018年上半年,盐城现代物流园、盐城环保科技城智慧谷等三个服务业集聚区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税收1.5亿元、投资38.7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1%、11.3%、12.1%。现代物流园区连续两年获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称号,2017年获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和省级生

9、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称号。环科城大力推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实现从单一产品制造到综合解决方提供的转变,成功落户了“十大国字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环保科技小镇被列入第二批省级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二是重点项目不断推进。2018年上半年,我区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新竣工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列市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项目推进迅速,完成投资和形象进度均快于其他县市区。列区38个服务业“两重”项目完成投资25.8亿元,其中现代物流仓储、文化健康旅游、节能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投资占比达33.7%。三是重点企业加快培育。2

10、018年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实现税收12.2亿元,其中纳税达100万元企业174家,达500万元企业43家,达1000万元企业25家,规模企业数继续全市领先。(五)强化政策推动,着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近两年,我委成功帮助新金属材料设计与薄带材快速凝固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环保产业研发及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分别争取国家级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1000万元、900万元;科行环保有限公司、盐城现代物流园分别获省级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100万元。创业投资服务中心、科行环保等4家企业(项目)获市级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210万元。2018年,协助盐城金摇篮母婴护理有限公司申报省级引导资金20万元。鼓励千鹤湾老

11、年公寓有限公司申报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并且作为入围考察企业中苏北唯一一家养老企业。三、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区服务业虽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与亭湖区的区位优势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1、服务业实力层次相对较弱。一方面服务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尽管新兴服务业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仍由批零住餐、房地产等传统行业支撑。另一方面传统发展优势逐步削弱。区划调整后,我区发展空间逐步缩小,经济总量受到影响和削弱。我区与盐都区、城南新区位置相近、资源要素相仿、产业结构相似,区域服务业

12、定位存在着较多的重叠,在房地产业、商务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等领域已经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2、服务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各界对服务业发展在全区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入,“重工业、轻服务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领导力量薄弱。全区服务业工作存在着机构规格低、人才配备弱的问题。发改委作为全区服务业发展的牵头部门,内设区现代服务业管理办公室,原服务业办为正科级建制,机构改革后成为正股级事业单位,虽编制为7人,但真正从事服务业工作的只有2人。基层网络配置明显不足,各大块均没有专门从事服务业工作的人才,甚至对服务业相关概念理解还模糊不清,在开展服务业工作时,大部分都是应付了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

13、力,过于依赖上级部门的布置和推动。二是缺乏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政策。服务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均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市开发区、盐都区、东台市等周边县区在服务业发展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激励措施。我区在工业发展方面每年也有政策扶持,服务业激励政策一直未出台。三是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考核评估机制还有待建立完善。服务业行业类别多,主体分散,不能做到应统尽统,现有数据难以完整反映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全貌,不能满足政府科学决策和制定规划的需要。目前我区服务业指标考核仅体现在整个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服务业考核指标和内容不够全面,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块服务业工作的主要指标没有纳入年度目

14、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服务业考核评估机制没有真正形成。3、服务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全区服务业发展缺乏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一方面亭湖区服务业发展受制于盐城市大市区城市发展规划,我区服务业发展明显感觉“束手束脚”。另一方面有些大块为了尽快回收投资成本或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有盲目吸引企业入驻现象,不管企业规模,企业质量,偏离原来的规划定位。全区服务业各行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融合,切实增强新动能一是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将我区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纳入到大市区总体规划和土地规划中,与产业发展相配合,与相关规

15、划相衔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各大块要结合自身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城市空间布局特点,按照依托产业集聚发展、依托资源集聚发展的思路,构筑战略性空间格局。比如,新洋经济区要着重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引进第三、四方等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同时抓好辖区内专业市场的合理布局和升级改造,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环科城要结合环保装备制造业优势,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剥离研发、销售等产前、产后生产服务产业。亭湖经济开发区要立足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悦达城市广场、红星美凯龙河东店等新型商业设施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大服务项目的招引力度,重点招引国内外知名商场、超市、影城、餐饮等龙头企

16、业入驻,带动整个片区的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成宜居的居住环境。继续组织现代物流园、环保科技城智慧谷升档竞赛,引导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在市园区等级创建上争先进位。二是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顺应制造服务化大趋势,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发展“制造+服务”新模式。重点推进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园区“两区融合”,如现代物流园与都市工业园、智慧谷与环科城,积极实施制造业服务化工程。推进商贸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与金融、科技-创意-设计-旅游间的跨界渗透和协同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强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物流、商贸等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的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长虹智能装备、科行环保、中科睿赛等企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二)坚持招大引强,加快项目建设,大力激发新活力一是以更大的力度招引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要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