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中国艺术设计史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1149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中国艺术设计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9A文】中国艺术设计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9A文】中国艺术设计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9A文】中国艺术设计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9A文】中国艺术设计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中国艺术设计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中国艺术设计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第一章1造物文化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一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契合点,从而可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大,实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目标。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国道家学主张“天人合一”,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见解。这里“天”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应顺天而行。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互融互通的。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

2、的天人观念与老子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庄子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主张不要人为地违背自然规律,并极力赞美天地万物的自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审视建筑营造、手工制作等生产实践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山石采取金玉,砍伐树木修筑楼台所造成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生存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这种观点无疑在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在为人们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

3、,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仍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现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其中“天人相参”的设计主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生”的设计守则。(一)提倡生态设计。生态设计也就是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二)实行可持续

4、性原则。可持续性的设计是一个比前者一范围更广的设计方法。其涉及更多的方面,诸如在怎样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减轻整个星球的负担,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何回收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等。举例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特征早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火候比较低,器物表层大多为素面,陶器的纹饰仅占器型的三分之一,纹样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绳纹和刻划纹。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器型优美装饰精致辞纹样的彩陶也相继出现;原始人们为了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效果,以达到审美要求满足;在装饰布局上已从不同的视角,来体现装饰效果;以丰富多彩的几何纹为主体,来达到图案的样式化、抽象化;这些装

5、饰图案的创造体现了我们先祖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陶器装饰中纹样繁多,最为著名是有人面鱼纹、乌纹、太阳纹、天象星辰纹,还有花草叶纹、兽面纹和人形纹;这种文明初始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是人类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不是从纯粹的审美动机出发的而是为了达到标识和象征、满足实际应用的目的;审美只是次要欲望而已;造型也是适应生活实用的要求而考虑;陶器早期纹样大多具有防止滑落和加固的作用。是器物与纹饰最早的有机组合,发展到后来的纹样标志性的突显,功能性退其次的阶段,纹饰仍根据器型的形状来设计和绘画,因此陶器纹饰受到器形的限制。陶器的花纹大多描绘和画在器形比较平缓面积较大的部位。装饰位置与器形的使用条件相适应,不同的部

6、位,也相应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装饰图案的产生也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结果,由于编织纹的有规律而富有变化的织制,使人们开始进行模仿,有意识的组织在陶器的装饰中,劳动的节奏感也对纹样的规律化产生作用,对自然物形象的高度概括使其抽象化;陶器纹饰的组织结构即陶器的装饰形式,可分为单独纹样,带纹,四方连续;单独有规则的结构纹样,在一定的形状内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起又称适合纹样,带纹也叫二方连续纹样,是一个纹样可以上下左右重复展开;四方连续纹样分类梯形连续、菱形勃连续。纹样形式要素因工艺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视角效果;陶器纹饰的装饰特点大体可以总结为适应陶器基本形的装饰要求,及照顾陶器各个视角审美的综合效果;装

7、饰纹样的演变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趋势。风格不仅是由民族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还受到形式特定结构的影响,形式的结构包括结构组织和色彩比例等意识意向;也是指纹样的简易化、分解、组合、增加等的变化,形式和风格是相互关联的、紧密不可分的。图案的艺术再创造,更多的在于运用了多种形式法则,这些法则使人们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艺术效果,来达到完美的统一。中国古代的图腾形象直到今天有哪些影响原始图腾符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中。一些思想从远古流传到现代,同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而我们现代的生活又使得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更为丰富。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原始图腾的宗教性神圣功能已经逐渐

8、演变为一些社会性的实用功能,如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贴对联、年画、财神、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因此,我们可以说,原始图腾符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但是并没有消失,在今天,它依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丰富着我们的当代文化。中国古代的原始图腾艺术在当代文化中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在建筑领域里,中国古代图腾符号的影响清晰可见。大约在东汉时期被誉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形象在我国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到了今天,我们依然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文化,在当代的建筑中,人们依然喜欢在修建宫殿、陵墓、桥梁、福地及房屋建筑时,安放上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再如,中国古

9、代的图腾符号也广泛应用于当代服饰设计中。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喜欢将自己的宗教文化以图腾符号的方式应用于本民族的服饰图案中,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体现着古老艺术与当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如我国国内名牌“渔”,它的服饰中大量采用龙图腾符号中的纹样,龙头夸大,突出龙嘴和唇,两只眼睛在一个平面上,龙神多卷曲,形状飞腾张扬,极富动感,图腾图案的运用充分不仅体现了传统服饰文化风格也彰显了当代文化的灵动。第二章一、讨论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当时艺术设计的影响?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度,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3) 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

10、结合,形成了一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 分封制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或者简洁的说1牢固的血缘关系2浓厚的专治色彩3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对后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百工制度与阴阳五行思想源于古代人心灵中涌动不息的生命体验。本意就是着眼于人的实践活动,对治水、工土、金属冶炼和制造工具、兵器、火的应用和管理的设计及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 讨论夏商西周礼器的意义级行制特点,例举说明各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主要特征。意义:青铜礼器,就是在等级社会中,用于贵族间的各种礼仪活动,服务于维护离职

11、,并作为礼制工具的一部分青铜容器。以二里头文化为标志的中国青铜器时代起,中国古代的物质生产和社会政治就与青铜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特征:夏代青铜器纹饰,抽象而不写实,除乳丁、圆饼和几何纹外,兽面纹;商代早期出现较为复杂的纹样,主要有兽面纹,夔纹和云雷纹,有的还配有弦纹,圈带纹和目雷纹,商代中期青铜器纹饰的纹饰由白带分布变成通体装饰,另外,纹饰逐渐采用较多的高浮雕装饰的手法,以底纹衬托主提问的形式,有的还采用了高浮雕,以增加立体感。西周中期开始,吉细体装饰转向朴实无华,简介明快为时尚。布局以条带状的二连方续为最多,筒体漫画的现象较少,表现手法以平雕为主,浮雕较少,此时期最流行重环纹,互纹和窃曲纹。

12、3、 讨论百工制度及用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并阐述其主要内容。百工制度:商代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生产规模大,种类多,分工细。“百工”是周代主管营建制造的职官名,亦可作为各种工匠的支撑。“百工”指的是属于西周贵族或者往事拥有的依附于受红叶生产者群体。所有在官府手工业中服役的工匠,具有专门的技能且世代相传,而且各有其由于长期经验积累而成为家传的秘方绝技。为了管理手工业,王室贵族直接控制其手工业生产,进而形成了严格的百工制度。阴阳五行:阴阳的概念被逐渐的抽象化,它们作为自然界的两种气的名称而存在,不必再依附于山川树木,即所谓的阴、阳。阴阳源于背阴和向阳,因此首先与人感受到的冷暖相关,所以,阴阳二气也

13、就成为阴阳最基本的含义。关于五行起源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较为有影响的说法是五方说、五星说和五材说,只能到金木水火土自身去寻找。第三章一、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环境对当时艺术设=设计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法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并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为各种思想观念涌现、碰撞与交融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传统设计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点不仅对当时的造物活动,且对当代设计活动也具有不可小觑的指导意义。2、 举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器物纹饰的主要特征春秋时期纹饰方面几何形连续纹饰增多,主要有蟠螭纹、绳索纹、贝纹等。蟠螭纹民间有龙生九子,蛟和螭都

14、是龙子的说法,而蟠则指“盘曲而伏”。古代表铜器上的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此纹于商、明、周,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战国的蟠螭纹,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身上多为阴线勾勒,尾部呈胶丝状阴刻线。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蟠虺hui纹蛇纹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有三角或圆三角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行,蛇的形态特征明显,旺旺作为俯饰缩的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监狱商代青铜器上。春秋战国时期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为蟠旋交接状,旧称蟠虺hui纹。蟠虺纹hui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之一。以

15、蟠曲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贝纹:形状作贝壳状,将单独的贝壳连接起来组成图案。3、 春秋战国时期对我国艺术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有哪些?阐述其主要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为各种思想观念涌现,碰撞与交融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孔子提倡文质兼备,儒家从人文角度出发,将雕镂器物,纹饰服装“辨贵贱”相联系,使器物的设计观念被笼罩上一层浓厚额政治教化色彩。荀子认为,人在物质需求方面不知足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追求,器物上的雕镂纹饰,浮世殇的华美色彩和文章可以养目,各种器乐音色可以养耳,所以,他批判墨子过于节用,认为一昧的崇尚节俭会扼杀生产的积极性,会阻碍国家财富的积累。

16、但他也反对过度的纵欲享乐,以免增加人民的负担。老子连举三例来说明世间万物存在无与有的辩证关系,即物的存在有赖于空虚部分的配合,他所阐述的正是设计理论中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崇尚自然朴素。庄子所强调的正是这种朴素、自然、任性的造物审美。即使在今天也影响颇深。韩非子追求自然之美的思想,提出尊重事物本身的质感,装饰虚浮无用的观点。墨子指出功用先于装饰,而审美作为一种精神需求也必是在生存需要满足的情况下才能生产的。第四章1、 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对中国后世建筑有何影响?秦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结构技术日臻完善,抬梁式和穿斗式的主要结杨方式已经发展成熟,确立了20RR多年中国建筑艺术设计的基本风貌。秦汉建筑有两个特点:一、建筑是权力的象征,建筑规模的大小,建造质量的精劣都反映了建筑物主人的身份低微。第二、由于木构架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