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998812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1)摘要: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包括洪涝灾害背景数据的建设和更新、洪涝灾害承灾体的识别和信息提取、洪涝灾害相关模型计算以及灾害监测、减灾救灾应急系统等方面,并对目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遥感洪涝灾害地理信息系统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受灾历史最早、成灾种类最多的少数国家之一。每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诱发的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五六百亿元计的直接经济损失1。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是威胁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具有突发性特

2、点,要进行洪涝灾害的预警预报、救灾和安排灾后的重建需要对洪涝灾害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可靠的采集和反馈2。而传统基于人工为主的信息采集手段、过程与水平已经很难满足防洪抗涝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遥感技术因其具有观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量大、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优点,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在我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的起步阶段,8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90年代上半叶的快速发展阶段和90年代以后的实际应用阶段3。经过三四十年的探索应用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贯穿灾前、灾中和灾后全过程的遥感应用领域和方法。本文将对遥感技术在

3、洪涝灾害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1洪涝灾害背景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洪涝灾害背景数据的建立是洪涝灾害预警预报、损失评估和救灾的基础。背景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数据,包括地形图、气象条件、大气环境、坡度、土壤、地表物质组成、河流网络和湖泊的分布及其特性;再是社会经济方面的数据,包括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状况等。由于遥感图像是自然环境综合体的信息模型,通过对遥感数据的人工解译分析或者计算机自动分类,能够直接得到的主要是自然方面的数据。洪涝灾害背景数据的建设与更新一般在灾前进行,强调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对于遥感数据的空

4、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要求高,而对于时间分辨率的要求相对灾中的灾情监测要低一些。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美国的LANDSAT-TM、法国的SPOT-HRV、中国国土资源卫星数据、美国气象卫星NOAA-AVHRR和中国的风云气象卫星,以及目前正在成为遥感热点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和成像光谱仪数据。NOAA-AVHRR数据的时间分辨率高达6小时,但其空间分辨率较低(星下点为km),主要应用于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过程监测。而在灾前背景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应用于气象条件的研究,包括云量的估算4、云性质的分析5、太阳辐射量的监测等。洪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有降雨洪水,融水性洪水,工程失事型三种。利用NOAA卫星数据和地形数

5、据的复合提取积雪信息方法,结合监督分类方法在地形复杂地区也取得理想的分类结果,并利用GIS进行了积雪遥感的高效实用的制图6,及根据理论技术和数学模型,在引进温度、消融量、风速和地貌等修正系数后进行积雪量的估算,已经取得满意的结果7。以气象卫星和多谱勒雷达数据在降雨定量预报和测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已经接近实用化的水平8。这些遥感手段可以将传统的点雨量监测转变为面雨量监测,充分反映了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弥补了雨量监测站稀少或者没有的缺陷,为分布式水文模型提供了输入参数。LANDSAT-TM数据由于具有30m的空间分辨率、7个光谱波段和16天的时间分辨率,适合于进行1500001

6、XX00比例尺的洪涝灾害背景数据采集和更新。其中对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研究尤为普遍,虽然遥感土地利用研究的目的并不针对建立洪水灾害背景数据库。另外,通过TM数据也可进行河流系统和湖泊分布的解译、甚至进行湖泊和水库的库容测定8。我国的TM数据最早起于1986年,在此以前,应用较多的是具有?79m空间分辨率的多波段MSS数据。SPOT-HRV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高达10m(多波段为20m),而且具有立体观测能力,可以应用于更详细的地面资料的采集和更新。一般对应专题地图的比例尺可为125000150000。通过对其立体像对图像进行立体重建,能够得到研究区域的数字地形模型(DTM),在灾前的枯水期可用于

7、进行河道、河势、河中滩岛和植被的分布等影响洪水演进的因素进行研究。目前商用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如美国空间图像公司(SpaceImaging)的IKONOS卫星数据和以色列的EROS数据为1m、俄罗斯的SPIN-2为2m、印度的BhasKara-2为m等等9。这些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为采集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洪涝灾害背景数据提供了可能。例如,利用高分辨率数据调查蓄滞洪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另一方面,航空遥感由于分辨率高,灵活性高、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也是建设和更新洪涝灾害背景数据库的一个重要途径。2洪涝灾害承灾体的识别和信息提取在洪涝灾害的发生过程中,灾害承灾体的信息提取是进行灾害损失动态评估和

8、安排救灾、减灾方案的前提。洪涝灾害承灾体主要是指淹没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及其属性,例如农田、工矿、居民地、道路以及人口状况等。承灾体的提取以前主要依靠利用专题地图和现场调查。而专题地图数据往往不具有较好的现势性,现场调查的方法费时费工,加之在灾中也无法及时进行实地的现场调查。如果洪涝灾害背景数据库中的数据现势性好、内容齐备的情况下,从灾中的遥感数据中得到洪涝灾害的淹没范围以后,在GIS系统进行多个数据层的空间叠加操作(OVERLAY)即可进行承灾体的快速提取。例如在1998年全国洪水肆虐期间,中国科学院利用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快速识别洪水及其动态信息,完成遥感监测图象、图形70余幅,灾情分析报告和简

9、报50余份,并快速传递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有力地支持了抗洪救灾工作10。淹没范围一般利用多波段卫星数据进行图像分类,提取水体信息和水体淹没信息,除了常见的计算机图像分类方法以外,现已发展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新方法,如遥感波段谱间关系方法11和水体判别函数法12等。由于在洪涝灾害发生期间,得到的遥感影像一般会受到云量的影响,因此单纯依靠水体的光谱特征还不能进行有效的水体信息的计算机自动提取。根据NOAA卫星的可见光波段和热红外波段,进行自动判别云,利用周期相近的图像资料相对变化率来反演替代云区的灰度值,可以保证淹没的范围连续性和客观性4。(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