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第三章教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299381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基础第三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计算机基础第三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计算机基础第三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计算机基础第三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计算机基础第三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基础第三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基础第三章教案(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第3章 计算机软件系统,3-2,一、什么是软件 计算机中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 程序:一系列按照某种逻辑结构顺序排列的计算机指令。 数据:向一个程序提供的输入 。 文档: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3.1 计算机软件概述,3-3,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对软件的定义(1983): 软件是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资料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时所必需的数据的集合。,程序:是计算机需要遵照执行的一系列指令,它作为一种具有逻辑结构的信息,精确而完整地描述计算任务中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 方法、规则:通常在文档中说明并在程序中实现。 文档: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

2、需要的图文资料。 数据:程序所需提供的输入。,3-4,软件有三层含义: 个体含义:即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整体含义:即指在特定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上述个体含义下的软件的总体; 学科含义:即指在研究、开发、维护以及使用前述含义下的软件所涉及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所构成的学科。在这种含义下,软件宜称为软件学,但一般仍称作软件。,3-5,二、软件发展过程 软件的发展受到应用和硬件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软件发展特点:网络化、工程化、智能化,3-6,三、软件的分类 计算机软件可分为3大类: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3-7,系统软件:居于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的一

3、层,其他软件一般通过系统软件发挥作用。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网络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人机交互软件系统等。 支撑软件:软件的维护工具和开发环境。如环境数据库、各种接口软件和工具组等。 应用软件:特定应用领域专用的软件。,3-8,四、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装置。 软件:用计算机指令和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以及运行程序所需的文档、数据。 关系: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 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扩充和完善 软件的运行最终被转换为对硬件的操作,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工生命 人:躯体、灵魂自然生命,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3-9,3.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所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研究的

4、人经常使用的系统软件。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首先,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是程序模块的集合; 其次,它控制和管理系统内的各种资源:组织控制程序运行,控制设备的使用; 再有,它提供各种服务:改善人机界面、扩充硬件功能和软件支持等。 操作系统是一切软件运行的基础!,3-10,操作系统的特征: 并发性同时执行多个程序 从宏观上看,这些程序是同时执行的。 例如,写文档的同时可以播放音乐。 从CPU看上,这些是在CPU上交替运行的。 程序并发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的并发执行。 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之间的并发。 共享性多个并发程序共享系统资源 随机性程序运行顺序、完成时间以及运行结果都是

5、不确定的。,3-11,二、操作系统的功能 1.主要作用 管理各种软硬件资源; 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 2.基本功能 进程(处理机)管理:通过进程管理协调多道程序间的关系,解决对CPU实施分配调度的策略,使用分配和回收CPU资源等。 进程:某程序段一次执行的过程,在运行前被建立,运行后被撤销。,3-12,程序和进程: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一个程序可以由多个进程执行完成。 进程状态:就绪、运行、挂起/等待。 挂起:等待系统分配所需资源; 就绪:已获得资源,等待CPU; 运行:占有CPU且正在运行。,3-13,一个程序可以被多个进程执行,一个进程也可以执行多个程序。 操作系统将计算机资源分配给各

6、个进程。,进程死锁: 由资源争用造成。 解决策略: 不予理睬、检测修复、静态防止和动态避免4种。,3-14,存储管理:管理内存资源。 主要包括对内存合理的分配、保护和扩充 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地址映射:把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真正的内存地址,这就是物理地址。 内存保护:保证不同程序在内存有各自的存储空间,互不干扰。 内存扩充:在外存开辟内存的延伸区域,既虚拟内存技术。其容量取决于CPU的寻址能力,一般默认为RAM容量的1.5倍以上。,3-15,设备管理:对硬件设备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驱动等。 缓冲区管理:解决CPU与外设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设备分配:根据相应的分配

7、策略,为用户分配外部设备以及通道、控制器等。 设备驱动:实现CPU与通道和外设之间的通信。 设备无关性: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设备映射到物理设备。,3-16,文件管理:信息资源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外存上,操作系统有效地支持文件的存储、检索和修改等操作,解决文件的共存、保密和保护问题。 文件:按一定格式建立在存储设备上的一批相关信息的有序集合。 文件名:每个文件必须起一个名字。 主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类型,3-17,目录(文件夹):文件存放形式 磁盘格式化3步曲: 低级格式化: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和数据区。 逻辑分区:主分区和若干

8、逻辑分区。 高级格式化:一是装入操作系统,使硬盘兼有系统启动盘的作用;二是对硬盘分区进行初始化,建立文件目录及文件分配表(FAT),以便系统按指定的格式存储文件,建立根目录。,3-18,建立文件目录: 树形结构 一个目录可以有子目录 可以存放一组相关内容的文件 查找文件: 路径形式 绝对路径:从根目录到某文件 相对路径:从当前目录到某文件,3-19,多级目录结构:,盘符:子目录1子目录2子目录n文件名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 winword.exe,3-20,三、操作系统的分类(8类) 1.批处理操作系统 定义:采用批量化处理作业的操作系

9、统 基本工作方式:用户将作业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在收到作业后,并不立即将作业输入计算机,而是在收到一定数量的用户作业之后,组成一批作业,再把这批作业输入到计算机中。 特点:系统资源利用率高,多道程序运行,无交互手段,调试程序困难。,3-21,2.分时操作系统 定义:将CPU的运行时间划分为相等的时间片,调度多个进程轮流运行 。 基本工作方式:一台主机连接若干个用户终端,用户交互式地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系统接受用户的命令之后,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请求,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上向用户显示结果。 特点: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常见的通用操作系统是分时系统与批处理系

10、统的结合,其原则是分时优先,批处理在后。,3-22,3.实时操作系统 定义:计算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并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 。 特点:实时、极高的可靠性。 4.嵌入式操作系统 定义: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中,或者说,系统的应用软件与系统的硬件一体化 。 特点: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主要用于实时控制任务 。,3-23,5.单用户操作系统 定义:一种单用户的操作系统。 特点:为单个用户服务,功能强,价格便宜,界面友好。 单任务(DOS)、多任务(Windows) 6.网络操作系统 定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在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上按网络体系结构协

11、议标准设计开发的操作系统(Netware,WindowsNT)。 特点:通信,资源共享 。,3-24,7.分布式操作系统 定义:分布在不同地方,且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分布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 特征: 统一性:系统中所有计算机使用同一个操作系统。 共享性:资源的深度共享。 透明性: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不需了解网上资源的位置,如同使用本地资源一样方便、快捷。 自治性:各主机都处于平等地位,没有主从关系。 特点: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3-25,8.智能卡操作系统 根据某种智能卡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而专门设计开发。,3-26,四、常用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

12、它是计算机的灵魂所在。 1.操作系统的诞生-盘古开天地 最初的操作系统出现在IBM704大型机上 微机的操作系统则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CP/M,创始人Gary Kildall博士 。它能够进行文件管理,具有磁盘驱动装置,可控制磁盘的I/O,显示器的显示以及打印的输出。 因在向16位CPU的转化上错失机会,惨败给了微软的MS-DOS、而从市场上消失。,3-27,2.操作系统早期霸主DOS (Disk Operate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 1981年IBM公司首次推出IBM PC,就采用了Microsoft公司开发的DOS操作系统。 DOS是在CP/M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扩充,增加了许多内

13、部和外部命令,使该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及性能优良的文件系统。 由于Microsoft软件有向下兼容的特点,因此决定了Windows出问题时,很多时候需要在DOS下才能得到解决。,传说,比尔盖茨花$50,000从一个西雅图黑客手中买来DOS。之后,凭借他聪明的市场策略,这个曾经很简陋的操作系统悄悄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3-28,DOS的发展历史: DOS的组成:,DOS:单用户、单任务 (4.0以上版本,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1981年,MS-DOS 1.0发行,与IBM-PC机捆绑发售,支持16k内存及160k的5寸软盘。微软公司从此开始发迹。 1982年,支持双面磁盘。 1983年,M

14、S-DOS 2.0随IBM XT发布支持5M硬盘。 1984年,MS-DOS 3.0增加了对新的IBM AT支持,并开始对部分局域网功能提供支持。 1986年,MS-DOS 3.2 支持了720K 的5寸软盘。 1987年,MS-DOS 3.3 支持1.44M的3寸软盘,并支持其他语言的字符集。 1988年,MS-DOS 4.0 1991年,MS-DOS 5.0 1993年,MS-DOS 6.x 增强了对Windows 的支持。 1995年,MS-DOS 7.0 版本不是独立发售,而是内嵌在Windows 95中。之后的7.1全面支持大硬盘、大内存等。 MS-DOS的最高版本是8.0,它可以用

15、来运行Windows 9x或ME。,3-29,基本输入输出系统ROMBIOS 放在内存ROM区,DOS最底层,直接和硬件设备交互。它包括:上电自检、I/O支撑程序 引导程序(ROM bootstrap routine) 放在ROM中,自检后自动执行。这个程序会将磁盘上的第0道第0扇区(boot sector)读入内存中。 输入输出接口程序IO.SYS 放在磁盘的引导区中,是ROMBIOS与MSDOS模块之间的接口。主要任务是检测系统状态、配合ROMBIOS管理各种外设等。,DOS的最底层,3-30,文件管理程序MSDOS.SYS 放在磁盘中,DOS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系统与应用程序的接口,

16、是DOS的中间层。 命令处理程序(COMAND.EXE) 放在磁盘中,与用户的接口,是一组用户键入命令的解释程序。,DOS的中间层,DOS的最高层,3-31,3.操作系统当代大亨-Windows 1981年,微软公司内部制定了发展界面管理者的计划。到1983年5月,微软公司决定把这一计划命名为Microsoft Windows。 1983年11月,Bill宣布推出Windows1.0版本,但不成功。直到1985年才正式发布。 1987年,微软公司推出Windows2.0。直到1990年,微软公司推出Windows3.0,才逐渐取代DOS成为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 多用户、多任务,3-32,Windows内核系列发布表,Windows 9x构建于DOS之上,没有DOS就没有Windows 9x; 而Windows 2000/XP/2003已经彻底脱离了DOS的桎梏,DOS只是作为操作系统所提供的虚拟机而存在; 换句话说,D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