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世界近代现代史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2952935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世界近代现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世界近代现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世界近代现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世界近代现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世界近代现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世界近代现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世界近代现代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解析 :世界近代现代史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1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14世纪至17世纪初,资本主义兴起,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2)政治思想文化:“人”的发现的时代,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兴起。(3)国际关系:“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西、葡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阶段:17世纪、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政治英、美、法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和法律制度。思想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

2、会确立了一整套政治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民族解放运动:美国和拉美独立运动,美洲成为本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 (3)国际关系:继西、葡之后,荷、英、法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并进行殖民战争;资本主义英国与欧洲大陆封建国家勾结干涉法国大革命。2重点记忆内容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人文主义的核心和评价。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意义。 (4)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5)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和意义。(6)拿破仑的统治政策。 (7)美国1787年宪法。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1)麦哲伦是实现环球航行的第一人,西葡将掠夺来的黄金、白银转化为了资本

3、。 (2)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确立了一种科学的宇宙观。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即世界近代史的开端。(4)孟德斯鸠最早提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思想;卢梭最早提出“社会契约”的思想。 (5)拿破仑废除了共和体制建立了帝制,所以其帝国是封建性质的。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是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6)北美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与古代奴隶制度性质是一样的。种植园经济是种植园主经营的奴隶制经济。 (7)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生产方式和性质是一样的。 (8)君主制与君主立宪制是完全一样的。(9)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与拉丁美

4、洲第一个独立国家分别是美国和墨西哥。圣马丁率领军队彻底击溃了西班牙殖民军。 (10)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都是启蒙思想。 (11)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出现了旧王朝的复辟,并且都是指旧的封建制度的恢复。 (12)洛克提出了分权学说,反对君主立宪制度。 (13)法国大革命影响和推动了北美、拉美民族独立战争的爆发;美国独立宣言借鉴了法国的人权宣言。 (14)美国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15)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法国大革命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5、因而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二、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1阶段特征 基本线索:一个中心(工业革命)、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 (1)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遍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思想自由主义兴起。 (2)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工人运动以暴力斗争为主、政治斗争为主。 (3)民族解放: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出现反殖反封建主义的民族斗争高潮,日本通过改

6、革走上民族独立道路。(4)国际关系:工业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欧洲大国争霸。2重点记忆内容 (1)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 (2)美国南北战争。 (3)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4)德国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1)圈地运动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因而圈地运动不具备进步性。 (2)美国内战消灭了奴隶制,也彻底消灭了种族歧视。 (3)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农民阶级是领导阶级,封建王公是革命对象。 (4)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地都是英国。 (5)改良蒸汽机、轮船、机器

7、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的发明者都是美国。 (6)巴黎公社成立后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7)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8)工业革命兴起标志着科学时代到来,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9)巴黎公社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10)普法战争促成了意大利王国的成立。 (1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的显著特点是大量输出剩余资本。 (12)19世纪中期,英、俄对外侵略扩张方式是相同的。 (13)第一国际是最早的国际工人组织。 (14)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革命与反革命力量对比的悬殊。 (15)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

8、新的领导力量都是资产阶级。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成熟。 (1)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三种不同的经济发展趋势。政治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趋势。 (2)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合法斗争为主,经济斗争为主,有组织的斗争增加,工人运动的中心由法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俄国,列宁主义诞生。 (3)民族解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亚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4)国际关系:列强加快对世界的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帝国主义之间争夺世界市

9、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终于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2重点记忆内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2)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及原因。(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4)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1)垄断组织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生产降为世界第三位,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开始掌握世界霸权。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4)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三国同盟与在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这是欧洲历史上

10、第一次形成的对立军事集团。 (5)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 (6)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亚非拉地区工工业革命飞速发展。 (7)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三国协约的正式建立。 (8)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9)第二国际各国工人党都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10)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11)“一战”中德国的盟国包括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主义)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1)十月革命胜利,

1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3)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与存在许多问题。2重点记忆内容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和评价。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1)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以革命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苏俄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十月革命的胜利。 (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

12、化同时展开 (5)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世界格局发生重火变化,新世界大战日益逼近。 (1)19191922年,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充满矛盾和斗争。 (2)19231929年,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经济虚假繁荣。 (3)19291939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世界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进行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世界局势动荡,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2重点记忆内容 (1)巴黎和会上大国意图、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国联的宗旨、凡尔赛体系内部的矛盾。 (2)罗斯

13、福新政。德日与美国采取不同方式克服危机的原因。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1)国际联盟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所有没有任何进步性可言。(2)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华盛顿体系的彻底瓦解。 (3)德、意、日法西斯都是在1929一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上台的。 (4)德日法西斯专政都是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上台;建立起一党独裁专政。(5)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 (6)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九国公约都具体涉及到中国主权。 (7)一战结束后,以欧洲为中心国际关系格局被美日争霸所取代。 (8)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产品过剩;罗斯福新中最能树立政府诚信

14、形象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 (9)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最主要矛盾是美日目矛盾。 (10)英法两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矛盾焦点是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爆发、扩大、转折、胜利等演变历程。 (2)19421943年战争优势从轴心国转移到反法西斯同盟,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3)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从军事上、政治上加强国际合作,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2重点记忆内容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和影响。 (2)二战后期几次重要国际会议的内容及认识。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1)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来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第二战场的开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太平洋战争爆发、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德军进攻斯大林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