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预算编制和批复审计中常见错弊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282827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预算编制和批复审计中常见错弊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门预算编制和批复审计中常见错弊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门预算编制和批复审计中常见错弊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门预算编制和批复审计中常见错弊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门预算编制和批复审计中常见错弊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预算编制和批复审计中常见错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预算编制和批复审计中常见错弊(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门预算编制和批复审计中常见错弊一、预算编制不完整 预算应全面反映预算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规模和用途。在实际业务中,一些部门、单位没有完整地编报预算,出现少报、漏报其他来源收入或拟动用的上年结余而未编人预算等现象,造成申报的财政预算脱离实际需求,影响财政部门合理安排预算,导致大量资金闲置和浪费。预算不完整,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也容易诱发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 此类问题具体表现形式和法规依据: (一)收入预算不完整,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经营收入等正常收入未纳入或未全部纳入预算。 1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九条:“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

2、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 2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一)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二)动用上年结佘安排本年支出未纳入预算进行管理 1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二)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2处理处罚依据财

3、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同上,略)。二、基本支出预算不真实目前,我国的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实行定员定额管理方式。在申报基本支出预算时,预算单位只需要申报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由财政部门根据定员定额标准核定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少数部门、单位通过多报人员获得额外人员经费拨款和日常公用经费拨款,以及部门为经费白理单位或非预算单位申请基本支出财政拨款等现象,属于编制虚假预算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此类问题具体表现形式和法规依据: (一)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拨款 1定性依据 国务院或财政部关于编制当年度预算的一些规定。如财政部关于编制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中有关预算编制要真

4、实准确的规定。 2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二)部门为所属非预算单住申报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套取基本支出财政拨款 1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六条:“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第七条:“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

5、预算。” 2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同上,略)。三、项目支出预算不符合规定 目前,项目支出已成为我国财政支出的主体。科学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对于规范和强化整个财政支出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审查项目支出时,调阅分析项目立项、申报、审批等资料,结合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就可以发现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规范甚至编制虚假预算等问题。这对于从源头上遏制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类问题具体表现形式和法规依据: (一)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将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申报 1定性依据 财政部发布的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

6、007 38号)第十二条:“申报的项目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四)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2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同上,略)。 (二)项目支出预算明显超过实际需求,造成“小项目大预算” 1定性依据 财政部发布的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 38号)第十八条:“项目申报文本的填报要求。(五)中央部门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2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同上,略)。 (三)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项目预算未落实到具体执行单位和具体项目 1定性依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7、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的规定。 (2)国务院或财政部关于编制当年度预算的一些规定。如财政部关于编制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 2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同上,略)。四、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预算部门预算一经批复,各预算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一般不作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程序报批。未经批准,预算单位自行调整预算,就会削弱部门预算的控制力,与预算编制是为加强收支控制的初衷背道而驰。 此类问

8、题具体表现形式和法规依据: (一)未经批准,随意在上下级之间或所属单位横向间调整预算 1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 2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T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三)违反规定调整预算;。” (二)未经批准,随意调增或调减项目支出预算

9、1定性依据 财政部发布的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 38号)第二十八条:“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中央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发生项目变更、终止、调整预算的,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2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同上,略)。 (三)未经批准,将预算拨款在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相互调剂使用 1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 2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同上,略)。五、未按规

10、定批复预算预算批复是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转批预算,可以使所属预算单位及时掌握当年预算的整体情况,有利于部门、单位年度预算的执行;对于有预算分配职能的部门,及时地按规定比例分配和安排年初预算,则是项目单位顺利执行年度计划、按时完成项目的重要保证。预算批复不及时,容易导致年度财政预算安排无法完成,形成财政资金的沉淀,不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此类问题具体表现形式和法规依据: (一)转批预算不及时,部门未在法律规定的时间批复所属单位预算 1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中央各部门应当白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2处理处

11、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T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 (二)有预算分配职能的部门年初预算分配率低于规定标淮 1定性依据 国务院或财政部关于编制当年度预算的规定。如:财政部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财预字1999 464号)关于“国家计委年初预算可预留25%在执行中

12、安排后上报,其他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预留的上报数不要超过3%”的规定;财政部关于编制2004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财预2003 98号)关于“有预算分配职能的部门要提高年初预算分配到位率,年初预算预留指标要严格控制在国务院规定的预留比例之内”的规定。 2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同上,略)。部门预算资金拨付业务审计常见错弊一、违规拨付和支付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用款单位和收款人,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转拨款,违规拨付财政资金问题也有所减少,但并未就此绝迹,除了传统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支付到与本单位无拨款关系的单位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将

13、财政预算内资金转拨到原有的实有资金账户、不按实际用款进度申请支付资金等。审计人员查处资金拨付中存在的问题,则可以推动预算单位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此类问题具体表现形式和法规依据:(一)将财政预算内资金拨付到与本单位无经费领拨关系的单位1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枇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2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

14、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不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申请支付资金1定性依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库2002 28号)第十条:“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应当坚持按照财政预算、分月用款计划、项目进度和规定程序支付的原则。”2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同上,略)。(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从零余额账户划拨到本单位其他账户及相关单位账户1定性依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库2002 28号)第二十六条:“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可以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可以向本单位按账户管理规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T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以及经财政部批准的特殊款项,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2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同上,略)。(四)财政部门无预箅、超预算拨款1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建造师考试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