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2505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doc(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第二框我爱我家教案设计一、从容说课第一目“大人讲我小时候”,主要通过学生的童趣,感受与父母的亲情。教材先举了三个例子,表达亲子间温馨、亲昵之情,让学生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然后让学生参考以上材料,开展讨论活动,特别是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教材的正文,讲述学生与家庭的关系:港湾和第一所学校,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第二目“无悔的奉献”,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其二,从一般意义上概述母爱和父

2、爱,并通过相关链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其三,父母养育子女,也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相关链接的材料是个例证性说明。第三目“感受家庭温暖”,主要从具体内容上让学生体会父母所给予的爱、学生感受到的家庭的温暖。本目伊始,让学生开展讨论“家是心灵的寄托处”,由此感受家的温暖。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教材用相关链接分别解释家给人们带来的温馨,由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本目的最后,是一项给父母写寄言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这种互动,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感激父母,将教育落到实处。二、教学准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3、情感体验和家庭实际状况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和“妈妈的唠叨”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再作具体的访谈指导。访谈指导:选择“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同学,应在活动前与父母聊一聊相应的话题。可以和父母一起翻翻旧相册,听他们讲讲照片后面的故事;可以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问问父母它的来历。选择“妈妈的唠叨”的同学,应静下心来听听妈妈唠叨的内容,和爸爸谈一谈关于“妈妈的唠叨”的话题。谈话指导:无论选择哪一项活动,在与父母交谈时都应该注意拟好谈话提纲。内容包括:向父母介绍本次语文活动的内容和访谈的目的;你需要得到父母哪些方面的帮助;了解家庭故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尊重长

4、辈,文明礼貌,避免争吵。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做好访谈记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背景音乐一封家书。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说起家就有一种亲切感,家是心灵的海,亲情是海中的浪花,从古至今,家是人们感觉最温馨的港湾。无论身在何处,首先想到的是家,挂念的是亲人。即使是离异的家庭,或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也有一股别样的亲情。(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由2至3个同学自愿诵读自己搜集到的表达亲情的古诗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活动二:我说我家第一步:展示老师的全家福照片,老师说一件最能体现温暖亲情的

5、小事(投影)。我在家的树荫下乘了二十年的凉,在父母的呵护下,丰满了自己的羽翼。等到自己可以回报父母时,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家第二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各说一件自家中最能体现温暖亲情的小事,包括和父母之间,和爷爷奶奶之间,和外公外婆之间,以及和其他亲人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体贴,相互谦让等。如,一杯茶,一盆洗脚水,一个电话,一句问候等等。要求说话时要有条理,简洁明白,每人最多不超过2分钟。然后围绕“家”字各取一个文题,看谁取得又快又好(投影或出示小黑板)。第三步:用67分钟的时间,小组推荐好的文题在班上交流,并请出题人说说自己文题中隐藏的小故事。要求口齿清楚,语言尽量简洁、流畅。学生自由点评后,教师稍

6、加点拨。一、大人讲我小时候(板书)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活动:(教材第8页)、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同伴之间可以先进行交流再回答。(提示:通过讲自己的故事,体会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2、在你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提示:讲自己家庭中印象最深的事,体会父母的爱心、辛劳和苦衷。)同学们,我们听了他们几个讲的故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童趣和印象深刻的事,那么现在你们能用一句话把对“家

7、”的认识概括出来吗?(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发言,并把学生的想法记在黑板上。)教师小结: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是我们尽情地享受家的亲情和温暖。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家还会有更多的认识。作为家庭中的成员,父母和我们对于家庭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二、无悔的奉献(板书)活动:同学们,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教材第89页)(提示: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并体会父母在家庭中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了解父母对家庭的贡献。)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提示:从物质方面的贡献,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

8、面的精神贡献等角度来说。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为自己的家作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找父母的优点),并讲给同学听。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我们现在虽然还小,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集体朗读P9课文中关于母爱和父爱的两段话。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讲一讲课文第10页秀怡的故事。大家听了秀怡的故事后,你们认为:1、秀怡有家吗?2、秀怡的爸妈爱她吗?(多媒体展示这两个问题,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多媒体

9、展示婚姻法中的有关规定)。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三、感受家庭温暖(板书)活动:“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教材第10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示:家不仅是我们休息的场所,我们在家中获得的亲情和温暖,是任何其他场所都无法替代的,当我们需要心灵的抚慰时,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家,因为那里有最温暖的关怀和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重点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教师小结:家我们是情感的栖息地;我们的天然学校;是我们的经济物质;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和发展大

10、本营。我们这家中享受着亲情和温暖,这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相关连接”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并且这种温馨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三)课堂小结:同学们!“爱”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四)课后作业:给父母的寄言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并读给自己的父母听。(提示:这种寄言可以是对父母的感谢、祝福或期望、心里话,也可以写父母的优点和长处;在写的时候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一篇散文)四、教学反思开展“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

11、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在你的家庭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辩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开展“让学生讨论对一句名言的理解,并交流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广泛交流,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亲情。这种心灵的感悟能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

12、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年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暖融融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其次,要注意梳理学生所感悟的不同方面,以便于归类。第三,要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精神上的激励、对自己寄予的厚望,因为这种教育更有意义。开展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以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

13、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教案设计一、从容说课第一目“爱洒心间”,由一个故事引入,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由此体验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说明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然后指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一光荣传统。教材的相关链接,分别介绍了古代和当代两个孝敬父母的小例子,意在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孝心和孝行。第二目“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主要讲四层意

14、思。首先,强调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并用相关链接的材料说明必须履行这一义务。其次,提供六个情景,让学生辨析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什么是孝的表现、什么是不孝的表现,得出的结论是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相关链接的材料,意在说明孝有不同层次,不光要在物质生活上照顾父母,还要在精神上使父母愉快,这一点是当代青年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第三,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谈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谈尽孝后的感受。孝敬父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将其一一列出,教材只作出一些提示: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孝敬

15、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讲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在比较利弊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即选择孝的行为。教材在相关链接中,介绍了一个有孝心孝行而被人信任、录用的故事,意在感染学生自觉地做孝顺儿女。第四,讲在孝的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对父母的孝敬,是家人地位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基于对父母养育之恩和辛劳的回报,是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这种孝,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也就是说对父母的孝敬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与非。当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时,要劝阻,这也是孝的表现;当其触犯法律时,做儿女的对其违法行为不能视而不见甚至包庇,而要进行劝阻、斗争。最后,讲对爷爷奶奶等祖辈要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子女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疼爱有加、付出更多;他们对家庭和社会作出过贡献。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之际,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这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本课最后,要求学生制订孝亲敬长的小计划,目的在于让学生知行统一,将自己在思想品德课上学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去。这既有利于巩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