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82239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 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在2007年北京市“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大会”之后,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京教研20082号),将教育信息化大会的精神落在实际行动上,针对电子政务、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提出了今后几年的具体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确立了2010年前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方向,展望了首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市级投入,总投入,区县投入,北京市用于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一、建设畅通的网络体系,打造数字学习环境,一、建设畅通的网络体系,打造数字学习环境,一、建设畅通的网络体系,打造数字学习环境,一、建设畅通的

2、网络体系,打造数字学习环境,布局调整保留的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网络节点进入每一间教室,全市学生机达到13.2万台,平均十人一机,教师机10万台,基本实现人手一机,多媒体设备2.7万套。高标准完成“校校通”工程。,北京市从2000年开始规划、构建市、区县、学校三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的提取与共享,发挥其在学籍管理、教务管理、财务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招生考试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功能。,二、构建规范的数据体系,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二、构建规范的数据体系,提高教育管理水平,2004年,全市中小学生的基本数据信息录入到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2005年,全市中考、高考报名实现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对接。 200

3、6年,为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发放学生IC卡90万张。 2005年6月1日,东城区,启动“蓝天工程”,全区8万名凭借学生卡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共享优质课外教育资源。 覆盖全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统计分析系统已经开始使用。,至今,北京市初步建立起市、区县、学校三级的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CMIS),中小学生的基本数据信息全部录入,在学校校务管理方面发挥显著的效益。全市统一发放学生卡,已经覆盖北京市所有中小学。 2008年6月到10月的小升初、普通高中入学依靠现有的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生卡实现学生入学资格的认定、电子学籍档案的建立、电子学籍注册、电子学籍信息的转移等内容。 完成北京市所有高中阶

4、段实施课程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采集工作。 利用CMIS中学籍数据并利用学生卡作为身份证明,确保“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公平公正等。,三完善远程教学平台,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十五”期间市级对中小学信息化投入8亿元中有6亿元投入到远郊区县。,3万台,近千个,5万台,“十五”期间市级对中小学信息化投入,四、搭建数字德育平台,开拓网络时代育人方式,2008年1月25日开始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市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管理机构,整合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为学校集体组织或学生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

5、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等创造条件,进而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2008年9月1日,郭金龙市长、王安顺副书记、赵凤彤副市长亲自参加了社会大课堂的揭幕仪式。,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北京教育资源网是服务于全市中小学师生的资源服务平台。 资源+服务 普适化资源+个性化资源 基础性资源+适时性资源 继承+更新 是持续更新、优胜劣汰、调控平衡、服务为先的资源体系,基本实现每日有更新;每月有推荐。,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资源内容: 条目类资源:45万余条,各种类型,覆盖各学科,下载使用; 服务类资源:16个服务频道,特色突出,包时段使用; 期

6、刊文献类资源:4种服务方式,资源丰富;免费使用。,北京教育资源网介绍,主要功能: 用户认证:统一认证、单点登录、实名身份、期刊文献同时支持IP认证。 资源检索与获得:简单检索、高级检索、课标检索、类型检索、专区检索。 帐务管理:资源卡激活、资源购买、购买查询。,北京教育资源网房山使用情况,2008年度: 资源卡激活率:92.2%;资源卡使用率:88.21%; 学校参与比率:87.22%;教师参与比率:26.02%; 积极参与北京教育资源网组织的资源评比、培训、版主交流等各项活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介绍,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服务于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公益图书馆。 数字图书借阅提供8

7、.5万种中小学适用的数字图书;提供图书借阅、在线浏览和每次2000字以内的文字复制; 龙源期刊提供600种大刊名刊、200种原文原貌版、100种语音版刊、30种多媒体杂志的浏览下载,操作简单、更新及时 读秀知识库提供 260万余种图书、期刊、文献资料的检索,辅以文献传递和多种获取方式,北京市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介绍,高中课程改革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帮助高中学校顺利进入新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程序、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的电子化,全市统一开发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各高中校可依托这两套系统实现数据采集,日常管理,数据上报及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8、报告册的生成。,(一)电子政务提升工程,电子政务建设是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是现阶段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程,工程将在首都教育系统现有的各级政务(校务)平台、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社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首都教育整体服务形象,服务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成首都教育政务服务平台。 2建成教育政务管理平台。 3建成教育决策支持平台。,今后工作,(二)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将全面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社会教育资源,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及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

9、括: 1建成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构建人人受益的网络教育平台。 3建成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互动平台。,今后工作,(三)基础设施优化工程,基础设施优化工程将在营造稳定、安全、健康的首都教育网络环境,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优化首都教育网络。 2构建首都教育数据管理体系。 3建成首都教育电子认证系统。,“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服务社会,社会服务教育的新型模式,全面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首都教育的社区导向、全国辐射、国际开放作用,为构建学习之都、教育之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关

10、于教育信息化的一点思考,现状与发展 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判断 信息技朮应用的“高原期” 信息技朮与教育创新,置于全球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中国教育信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教育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正处于大规模信息架构投资阶段,但应用巳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应用引领发展、发展促进应用。 数字鸿构依然严重存在,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投资于农村,努力实现学校信息设施的均衡配置。,信息技朮在教育行业应用的高原期,信息技朮应用是一个发展过程,犹如攀登喜马拉雅山,每到一个台阶,就会遇刭严重的困难,要攀登新的台阶,必须努力创新,沉溺于老路是没有前途的。 缺乏新的教育思想引领,新的技术手段整合于传统的课程似乎已“走到了尽头”

11、,课堂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以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为目的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媒体播放的应用模式缺乏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 “屏蔽” 了教学过程互动生成。 找到合适的行业应用模式的时间周期甚至比新技术开发的周期还要漫长,但目前推广新技术往往局限于技朮本身,很少考虑应用的适用性,技朮与课程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愿景与策略,愿景 让全体学生有机会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朮 策略 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实践活动,努力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把IT的新技朮和教育教学研究新成果创新地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之外,催生出开放的基

12、于网络社区的学习模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基于项目的远程合作学习模式是综合探究学习、社区学习和移动学习为一体的,旨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学习模式,其要点是 以基于项目的学,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探究、交流、表达的工具,问题导引,通过调查探究活动和学生作品的创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网络社区作为探究、交流和表达的平台,城乡学生在网径社区上共同探究、相互交流、分享知识和思想,开辟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以上网本和无线网络为基本配置,构建远程合作学习的环境。,房山的工作经验,提高链路传输质量,为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应用保驾护航 网络资源的终端应用得到不断的拓展 培训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成效显赫培训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成效显赫 确保一条链路畅通 抓住两个端点不放(教委端,学校端) 围绕三个基础点发力:训、用、研 运用好两层管理体系 引领新观念、新技术的推广与研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