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第七讲张从正医学实践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79893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第七讲张从正医学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08第七讲张从正医学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08第七讲张从正医学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08第七讲张从正医学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08第七讲张从正医学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第七讲张从正医学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第七讲张从正医学实践(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医案解读,张从正 临床医学实践,金元医学特点,实践医学,证治方论完备,注重医案积累 理论创新,法理相合 勤于笔耕,著书立说 师承体系特征明显,金元医学发展与创新的背景,医学文献资源丰富 内经伤寒论唐宋 疾病谱系及证候规律衍变 内经61病证伤寒杂病时气,九气及内外 妇儿各科病证 理论创新的基础与准备 “五运六气”,多元病因,复杂病机,一、生平及其著作,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su)州考城人,约生于公元1156年,卒于公元1228年,享年约72岁。 张从正十余岁幼承庭训,从父学医,后私淑刘完素之学,二十余岁悬壶应诊。,中医 医案解读 周 光,中医 医案解读 周 光,医案解读1,戴人过曹

2、南省亲,有姨表兄病大便燥涩,无他证,常不敢饱食,饱则大便极难 ,结实如针石,或三、五日一如圊,目前星飞,鼻中血出,肛门连广肠痛,痛极则发昏,服药则病 转剧烈。巴豆、芫花、甘遂之类皆用之,过多则困,泻止则复燥.如此数年,遂畏药性暴急不服,但卧病待尽。戴人过,诊其两手脉息俱滑实有力,以大承气汤下之,继服神功丸、麻仁丸等药,使食菠菱葵菜及猪羊血作羹,百余日充肥,亲知见骇之。呜呼!粗工不知燥分四种燥于外则皮肤皱揭;燥于中,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鼻焦干;燥于下,则便溺结闭。夫燥之为病,是阳明化也。水寒液少,故如此然。可下之,当择之药之。巴豆可以下寒;甘遂、芫花可下湿;大黄、朴硝可以下燥。内经曰辛以润之

3、,咸以软之。周礼曰以滑养窍。,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1. 汗吐下法拓展应用,凡解表者皆汗法 灸、蒸、渫xie 、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 凡上行者皆吐法 引涎、漉涎、嚏气、追泪 凡下行者皆下法 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1 汗吐下法拓展应用的立论依据,、邪气致病论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2、论三邪发病 “天地人三邪”。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1 汗吐下法拓展应用的

4、立论依据,、攻即为补 “取其气偏胜者,其不胜自平矣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邪去正安”, 4、“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 源于河间 “郁”,“结”论 5、就近祛邪 诸风寒之邪,结于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可汗而出之;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痼冷,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1 汗吐下法拓展应用的立论依据, “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发汗”,“温热者为汗药,岂知寒凉者亦能汗也”, 然自胸以上,大满大实,痰如胶粥,微丸微散,皆儿戏也,非吐病安能出?” “陈莝去而胃肠洁,癓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真补存焉”,中 医 各 家 学 说,外

5、来之邪,天邪,地邪,人邪,疾 病,就近祛邪,汗,吐,下,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2.食疗补虚,“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汗、吐、下三法 “损有余乃所以补不足”,故 “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攻邪之后以食疗补养胃气,张从正临证医案解读2,张叟年七十一,暑月田中,因饥困伤暑,饮食不进,时时呕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胁作痛.医者概用平胃散,理中丸,导气丸不效,又加针灸,皆云胃冷,乃问戴人.戴人曰,痰属胃,胃热不收,故流痰水.以公年高,不敢上涌,乃使一筯探之,不药而吐痰涎一升,次用黄连清心散(凉膈散加黄连),导饮丸,玉露散以调之,饮

6、食加进.唯大便秘,以升姜,大枣煎调胃承气汤一两夺之遂愈. 儒门事亲十形三疗,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3.时气病证论,伤寒:病在三阳双解散,先引吐后发汗 风温:防风通圣加葱白,豆豉,生姜吴 鞠通辛凉轻解 温疫:从伤寒,病从太阳肌表而入,用双解 吴有可:疫戾之气,从口鼻而入, 膜原受病达原法 湿温:三日以内,河间辛凉法,六七日不大 便,仲景 承气汤法薛生白,叶天士卫气营血诸法,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3.时气病证论,伏热: 伏热于里,病在少阴,口燥,咽干,下利,(脉沉数)邪发于外的时气病, 当用辛凉解表以散邪热,热发于内的伏气病,则当寒凉急下以求津液,一以泄入胃之伏热,一以救欲绝之 肾水; 如咽痛下利,心

7、烦不眠,伏热内陷,上下充斥,当以黄连阿胶汤以治热灼津伤,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3.时气病证论,中暑: “大暑为病,多发暑气,头痛,身热,发渴,不宜作热病治,宜以白虎汤,得此病不传染” 伤寒论白虎加参张从正白虎汤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湿重)王孟英清暑益气汤(热重) 风疟,疫痢,霍乱:秋之疟痢为时病,霍乱为 时病,课间休息,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 旬子,张从正临证医案解读3,项关令之妻忧郁致病,常好呼叫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缀,不欲食。戴人视之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妇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大笑。次日,又令作角抵,又大笑。其旁,常以两个能食之妇夸其食美

8、,其妇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廖。,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4.情志病证治,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伤,思则气结” 素问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4.情志病证治,“五志所发,皆从心造,凡喜怒悲思恐之证,皆以平心火为主” 五志过及皆为火皆从心造,以平心火 刘河间 张从正,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4.情志病证治,悲可以治怒,以伧恻苦楚之言感之; 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 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 怒可以治思,

9、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 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可以夺之; 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张从正临证医案解读4,陈下酒监魏德新,因赴冬选,犯寒而行,真气原衰,加之坐卧冷湿,饮食失节,以冬遇此,遂作骨痹。腰之高骨坏而不用,两胯似折,面黑如炭,前后兼痛,痿厥嗜卧。先以玲珑灶熨蒸数日,次以苦剂上涌讫寒痰三、二升,次以淡剂,用白术除脾湿,茯苓养肾水,官桂伐风木,寒气偏胜,则加姜、附,又刺肾腧、太豀二穴,二日一刺,前后一月,平复如故,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5.诸病证治,“风痹痿厥”异同论 “五积六聚”从郁论 “三消”从火论 “水饮”与“水肿”论 嗽分六气无拘于寒论 虫匿病系湿

10、热所生论 外妇儿病证论治,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6.七方十剂绳墨,“方不七,不足以尽方之变;剂不十,不足以尽剂之用” “方不对病则非方,剂不蠲疾则非剂” 儒门事亲七方十剂绳墨,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6.七方十剂绳墨,七方 奇 偶 缓 急 大 小 复 内经:“近者奇之,远者偶之,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复)方”,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6.七方十剂绳墨,十剂 宣 通 补 泻 轻 重 滑 涩 本草拾遗 宣 通 补 泻 轻 重 滑 涩 寒 热 本草衍义,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6.七方十剂绳墨,宣可决壅 通可行滞 补可扶弱 泻可去实 轻可开闭 重可镇怯 滑可去著 涩可固脱 燥可去湿 温可润燥 寒可胜热 热可制寒,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 7.博采众方,灵活应用,博采民间单方验方 经方与时方发挥 消风散:川芎 羌活 人参 伏苓 僵蚕 蝉壳 陈皮 厚朴 导水散:大黄 黄芩 滑石 黑牵牛 禹功散:黑牵牛 小回香 木香 香薷散:香薷 厚朴 白扁豆,张从正医学实践发挥,1. 汗吐下法拓展应用 2.食疗补虚 3.时气病证论 4.情志病证治 5.诸病证治 6.七方十剂绳墨 7.博采众方,灵活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