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等-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92790002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等-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等-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等-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等-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等-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等-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等-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等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面对巨变中的城市,文学应该怎么做?当下城市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分支,但它正面临严重的瓶颈城市书写缺少力作。当文学介入城市生活,其是否具有提炼生活的能力,并给出文学方式的透视和分析,是城市文学是否发展的关键。目前在文学领域,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故事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的表达。在一部分文学评论家看来,相对于乡村文学的持续兴盛,中国当代文学中城市题材书写,因为没有触及灵魂的深度而显得比较弱势。从历届茅盾文学奖可以看出,只有王安

2、忆的长恨歌、金宇澄的繁花等少数几部长篇小说属于城市题材。当代文学中,城市题材书写缺乏触及灵魂的深度。相比乡村文学的繁荣,城市文学的不足主要是对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把握能力的欠缺。作家对城市的书写尽管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气象,但作品对城市的描摹也几乎停留在一种状态或一种情绪式的堆砌,缺乏对城市人精神世界的穿透性认知与把握。城市文学的式微,与中国长期以来乡土中国的文化基因有关。中国主流文坛的大部分作家最切实的经验均来自乡土,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学最成熟、最成功的部分便是乡土文学。比如,作家贾平凹几十年来的创作一直坚持以书写乡土中国来记录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老家商州棣花村。他笔下有对故乡的无

3、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农民们的迷茫和追问。莫言跟贾平凹一样,大部分作品离不开他的家乡高密。余华几部最出名的小说,写的都是乡土中国,一旦写到城市里来,便被认为是他最不成功的作品。然而,这些年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之一,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文学上怎么写城市就成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城市现代性精神的形象化方面还没有真正的长篇力作,恰恰给现时代的作家们提供了创造的可能性。对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具有穿透力的把握,是目前文学创作的疑难所在,也是目标所在。对于当下城市题材写作的一大弊病退回到个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生活中,退回到自我的精神世界的自我陶醉中,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此类写作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和

4、时代的光影,但与大时代的城市精神与灵魂书写是隔绝的。文学是否具有超越新闻报道的能力,是否具有一种提炼生活的能力,是城市文学能否发展的关键。当文学介入社会生活,特别是和新闻报道平行时,文学能不能完成超越,能不能够把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关切的话题以文学方式进行透视和分析,来帮助我们认识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文学所能达到的深度。(摘编自文汇报2018年9月6日期刊文,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当代文学分为城市文学与乡村文学两个分支,二者在繁荣程度上发展并不均衡。B. 当代作家在表现城市时缺乏对城市人精神世界的穿透性认知与把握,不能形成气候。C. 中国主流文

5、坛的作家大多对城市生活没有深切感受,所以难以把握并讲好城市故事。D. 过于关注个人的世俗和情感生活,陶醉于自我的精神世界,是难以写出时代力作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指出当下城市文学缺少力作的问题,引出下文论述。B. 文章运用贾平凹等人的例子,论证主流文坛作家成功的原因是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C. 文章第三、四段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城市文学式微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思路清晰。D. 文章针对城市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向,对当下的创作有指导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文学能够介入并提炼城市生活,以文学方式来透视和分析,就有可能

6、产生力作。B. 长恨歌繁花获得茅盾文学奖,就是因为它们讲好了现代化进程里的城市故事。C. 只有真正把握了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才有可能写出反映城市现代性精神的力作。D. 城市文学所能达到的深度,有时可以从是否能够帮助读者认识现实这一角度来评价。【答案】1. D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分为城市文学与乡村文学两个分支”理解不当,文中提到了这两个分支,但并不一定只有这两个分支。B项,“不能形成

7、气候”理解不当,原文说“作家对城市的书写尽管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气象”,这说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C项,“中国主流文坛的作家大多对城市生活没有深切感受”于文无据。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章运用贾平凹等人的例子,论证主流文坛作家成功的原因是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说法错误,文章列举贾平凹等事例是为了论证“中国主流文坛的大部分作家最切实的经验均来自乡土

8、”,也即乡土中国的文化基因强大,这正是城市文学式微的原因之一。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长恨歌繁花获得茅盾文学奖,就是因为它们讲好了现代化进程里的城市故事”说法以偏概全,长恨歌繁花获得茅盾文学奖原因是多方面,不只是这一个方面。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

9、,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

10、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救人侯发山随着楼上的灯火渐次熄灭,夜,一点儿一点儿深了。直到四楼那一家的灯光消失,整个楼都沉寂下来,他才松了口气。这是他初出茅庐,千万不能失手。

11、他在工地上干了几个月,工钱没要到,身上只有二百块钱,回家的路费都不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他打算,弄够回家的盘缠,便回家过年。在公园里藏了几个小时,身子骨都麻木了,再不动手,他就要被冻僵了。这是栋老式的六层住宅楼,没有大门,没有门卫,他如入无人之境,很轻松地进入了楼道。起风了,呜呜的声响把楼道里的路灯弄得忽明忽暗。他轻手蹑脚来到二楼。白天他已经踩好了点,东户住着一对老两口,没有其他人。他不会开锁,也没有撬门的本事,原打算以水电工的身份敲开人家的门,然后见机行事,不料,他轻轻一拉外边的防盗门,开了,再轻轻一推里面的木门,竟然也开了!有那么好大一会儿,他以为是在梦中。他不知道,老两口的儿子在外打工,

12、担心儿子随时回来进不到家中,多年来,门从来就没锁过。他推开屋门那一刹那,明显感到一股浓重的煤气袭来。他忙退了出来,本想打道回府,又想不对,若是两个老人煤气中毒了怎么办?见死不救,可是一场大罪啊。不行,得进去看看。他把门完全推开,稍等片刻,他进了房间,同时“有人吗?有人吗?”地叫着。没有人回应!他打开手机的照明按钮四下扫射,屋内陈设简单,不像是富有的人家,走到卧室门口,果然看到两个老人躺在床上“熟睡”,又大声叫道:“大伯!大娘!”两个老人没有丝毫反应。他上前推了推他们,还是没有反应!他来不及想那么多,掏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打过电话,他心里略微轻松了一些。他想撤离现场,感觉不妥,老人身边没

13、有子女,自己不能离开。120来的同时,110也来了。原来,他在打120的时候,说话不免语无伦次。这让医生起了疑心,挂断电话后,又拨打了110。煤气中毒,除正常因素外,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自杀,另一种是他杀。因此,医生多了个心眼。120走的时候,他把身上仅有的二百块钱交给了医生,说是医药费。医生迟疑了一下,还是收下了。他被一高一矮两个警察带走了,任凭问他什么,他一句话也不说。有什么可说的呢!看到他瑟缩发抖的样子,高个儿警察给他拿了一条军大衣,让他裹上。其实,他不仅是因为冷,还有害怕。矮个儿警察看了他一眼,对高个儿警察说:“是不是小偷啊?”他大声辩解道:“我不是小偷!我不是小偷!”说罢,眼泪几 乎

14、要流出来。矮个儿警察说:“那你怎么出现在现场呢?跟这家人什么关系?”他又闭上了嘴巴。他知道,捉奸捉双,捉贼捉赃。他们没有抓到证据,不会对自己怎么样。任凭矮个儿警察怎么问,他还是不开口。高个儿警察说:“不像。现场咱们也看了,门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啊!”矮个儿警察说:“现在的人能着呢,不能小瞧了。”高个儿警察说:“是老人的亲戚也说不准。”矮个儿警察在网上搜了一遍,然后对高个儿警察摆了摆手。高个儿警察明白,他不是惯偷,先前也没有不良记录。两位老人终于醒了。他被两个警察带到了老人面前,问他们认识不。此时,两位老人已经知道是他救了他们。老大娘看了半天,茫然地摇摇头。他本来就紧张,这下子更紧张了,额头上渗出了

15、汗。老大爷白了老伴儿一眼,对两个警察说:“是我一个远房亲戚,论辈分该叫我叔。”高个儿警察的脸上溢出不易察觉的笑容。矮个儿警察对老大爷说:“真的?”“真的,真的。”老大爷用力点点头。“没咱啥事,走!”高个儿警察扯上矮个儿警察走了。待两个警察走后,他“扑通”一声给老人跪下,眼泪也哗哗流出来。(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对事情起因的交代,表现出了“他”无奈又无助的心态。B. 高个儿警察已经对真相有所察觉,但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没有揭穿老大爷的谎言。C. 小说的叙述方式较为灵活,如对110到来原因的说明,就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D. 小说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如两处划线句子中的“流泪”分别可以看出他的委屈和感激。5. 小说中“他”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6. 小说以“救人”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C 5. 因被欠薪而产生盗窃的邪恶念头。看到煤气中毒的老夫妇,于心不忍,动了恻隐之心。被警察带走后内心紧张害怕。得到老人和警察的宽厚对待他心生感激。 6. “救人”是指“他”意外救了一对煤气中毒的老夫妇。老夫妇与警察的宽容之心,拯救了迷途顿返的“他”。“他”既是“救人”者,又是“自救”者。善良的本性使“他”及时终止了犯罪,参与到救人活动之中。【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