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剖析材料与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两篇

上传人:逆*** 文档编号:92772180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剖析材料与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剖析材料与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剖析材料与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剖析材料与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剖析材料与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剖析材料与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剖析材料与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两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剖析材料与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两篇脱贫攻坚看的是什么,“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科学方法。房子好不好极为重要的决定了群众是否脱贫的重要标准。只有解决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才能算是初步稳定脱贫。因此,各乡镇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从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的指标申请中得以解决农户的住房条件。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帮助解决:一是劳动力缺乏,群众自己实施有难度。指标争取到了,告之村上干部和村民后,实施项目又是一大难题,多数贫困家庭劳动力不足,无建设或改建经验,加上存在一定的高度作业,有安全隐患,也存在房子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经济能力差,无能力修建。

2、扶贫工作时扶真贫,既然是真贫从哪里获取初始修建资金,虽说有危房改造政策,但危改指标也是先验收再付款并还存在多年旧账未了等历史遗留问题。干部即使为群众争取到了危改指标也无能力建设。三是群众诉求不一,标准不详。群众自建能力差,安全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村上代联系选择的施工队,在建设或改建过程中,总会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导致建设成本增加,施工队修好了后,群众也会觉得这也没弄好,那也没弄好,主要是群众自己都没想明白应该怎么修、修成什么样,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案。因此,为帮助群众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难题,一要大力宣传政策,让群众明白群众自己的房屋改建或新建,是群众自己本身利益的事情,乡村干部只是协助,房屋补助的款

3、项,只是补助,而不是全权负责;二要大力发挥干部作用。采取了由村干部牵头组织修建房屋的群众开会,研讨修建房屋的方式,由农户与村上推荐的施工队伍签订用工合同与打款方式。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解决住房修建的问题。总之,脱贫攻坚住房保障,从符合农户住房的精准识别到农活自建或者施工队伍的确定,以及质量的保障,必须形成一个严格的体制,方能确保项目的正常完成。使脱贫攻坚的项目资金落到实处,以达成真正的脱贫,但是主要的关键点,在干部建设要得力,群众政策宣传要到位,质量管理要及时,这样才能将好事办好,将实事落实到位,群众才会真正得实惠。着力创新精准扶贫实施机制材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

4、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明确“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扶贫工作由原来的“粗放”“漫灌”向“精细”“精准”逐渐转变。但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扶贫工作进入到啃“硬骨头”阶段,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逐渐显现。无论是在扶贫对象的纳入、退出环节,还是在“脱贫”帮扶环节中,许多地方均存在一些变通执行扶贫政策的情况,严重制约着“精准扶贫”政策目标和功能的实现。从扶贫对象的纳入环节来看,存在着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识别过程不规范现象。如有的村民因与村干部存在密切利益关联或人情交往,即使不符合纳入条件或标准,也能通过村干部的“徇私

5、”行为而成为“贫困户”。从扶贫措施的实施环节来看,扶贫政策的功能被不合理、不科学的帮扶措施所冲击甚至消解。如部分地区的扶贫工作,盲目跟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推广一些不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方法,导致扶贫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很低,而无法帮助“贫困户”如期脱贫。从扶贫对象的退出环节来看,受制于政策运作场域及治理技术条件的限制,某些地区未能形成“进出有序”的扶贫动态退出机制。扶贫工作因缺乏有效监管,一些已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因村干部的“特殊照顾”而未能予以及时退出,导致“精准扶贫”政策“寻租空间”的形成。“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不仅导致国家扶贫政策的目标和功能无法有效实现,部分贫

6、困人口无法真正脱贫,而且还因扶贫政策的灵活变通执行恶化了干群关系,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扰乱了基层社会治理,损害了党和政府权威。为克服、消除上述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的有效实施,应进一步健全基层“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机制。建立扶贫政策实施的监管机制。权力的行使需要制约和监督,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具有强利益性的扶贫政策执行就易发生“异化”。扶贫政策实施的监管机制,应侧重于对帮扶对象家庭情况、评选程序和退出机制的调查监督及事后回访,借助强有力的程序控制和过程监管,以保证扶贫政策执行的规范和有序。完善扶贫政策实施的运作机制。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除了应从外部建立健全扶贫政策实施的

7、监管机制之外,还应从内部对扶贫政策实施的运作机制予以全面“修补”及完善。因此,应优化扶贫对象的纳入、退出程序,推广“一听、二看、三查、四走访”的工作方式,提升村民收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健全“进出有序”的动态扶贫机制。同时,还应提升扶贫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切实做到“一对一对口帮扶”和“分类帮扶”,因人因地分别施策,从而改善扶贫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工程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仅仅依靠国家的力量,扶贫政策的实施将面临更多挑战,存在更多阻力。通过更大范围地动员群众及社会其他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互帮互助、相互协作,有助于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生动局面。借助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推动扶贫工作,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综上,国家帮扶是“贫困户”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更关键的是要依靠“贫困户”自身的拼搏奋斗。一旦“贫困户”自身丧失了理想信念,自暴自弃,扶贫政策的实施便很难实现预期目标。故应加强对“贫困户”的宣传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促进“贫困户”内在“脱贫”动力的发掘,消除“等”“靠”“要”思想,从而实现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扶贫的“外在推力”的有机协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