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2714674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满分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C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流传至今的彭氏家训说:“孝始于事亲,忠始于报国。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务勤俭而兴家庭,务谦厚而处乡里。”据此可知古代宗族管理的主要价值是A保证宗族内部团结B规范血缘伦理关系C维系家国社会稳定D传承家族礼仪文化3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

3、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A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C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D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4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5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

4、,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6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7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竞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5、D坊市制度被打破8读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统计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时 间全国总人口长江流域占 比珠江流域占 比黄河流域占 比公元2年约5900万23%2%75%公元750年约5300万36%3%61%公元1078年约9000万58%7%35%A经济重心南移与长江流域人口的增长相辅相成B经济发展使得千年间人口总量一直不断的增长C750年人口总量相对较低主要是安史之乱影响D连年战乱是黄河流域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9图1、图2为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示意图。其变化 图1唐代中期 图2北宋中期A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B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C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 D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10唐宋时期,广州

6、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这一现象说明A广州对外贸易在唐宋时开始发展起来B对外贸易的活跃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C唐宋时期广州已与非洲欧洲进行贸易D广州是唐宋时期商业经济最发达城市11明淸时期,不少地区出现了永佃制。佃户经地主许可,也可以转让佃权。当土地转租时,耕地农民既要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交纳“小租”。结果,就出现了“一田二主”、“一田二租”的复杂的租佃关系。材料主要反映了A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B佃农获得了地主的土地所有权C局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主佃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7、加强12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13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作法旨在A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B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C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D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14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

8、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15顾炎武郡县论中指出:“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据此可知,顾炎武A主张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B主张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相结合C主张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 D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6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黄金

9、时代”,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的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这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徒有其表 B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C民主运行机制脱离实际 D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17在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之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这表明古希腊A民众敢与命运抗争 B宣扬人是世界真正的主宰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D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18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古代罗马 A.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注重

10、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 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 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19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 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20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分类标准是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21孝文帝时期

11、,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22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权威 B开辟了宗教改革的道路 C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 D使路德教在德意志取得合法地位23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

12、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241896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年6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他们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其意在A揭露列强瓜分图谋 B打击顽固守旧势力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培养国人世界视野25有学者认为:“片面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必然会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代化或当成当代的历史。以这种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历史的

13、伪造者,尽管自认为是合理地构建过去。”,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A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 B历史研究材料的选择性C努力发掘历史的现实意义 D历史叙述逻辑的严密性第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注意事项: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卷答题卡上作答。二、材料题(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致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材料二 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橫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 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