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704475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仙桃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命题人:刘涛 审题人:李茂勤 仙桃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组稿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 “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成。以十月赐酒肉”。这一举措表明A.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 注重推行道德教化C. 官府建立养老机制 D. 统治思想转向有为【答案】B【解析】【详解】

2、由材料“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复勿(免除)徭成。以十月赐酒肉”,可见重视“三老”实际是重视道德教化,故选B;西汉汉武帝起,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排除A;材料中养老具有特定的限制,排除C;汉高祖刘邦是信奉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排除D。2.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A. 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B. 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C. 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D.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改

3、变了唐代枢密使和中书省的职责,体现了中枢机构适时进行改革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宋代枢密院地位大大提升,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削弱相权,而不是反映皇权和相权之间矛盾尖锐,排除D项。3.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 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 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题干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强调的是魏晋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

4、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故A正确;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没有混淆儒家与道家思想,故B错误;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良已经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故C错误;本题阐述的是儒家思想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而不是道学的发展历程,故D错误。【点睛】本题注重对材料的理解,注意辨析“道”的含义,即儒家之道。再结合课本知识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即可。4.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

5、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A. 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B.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C. 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明清江南地区棉布业市镇、丝绸业市镇的兴起,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不同地区的生产存在地方特色。故答案为D项。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分工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市镇的规模,排除B项;材料主旨未涉及城乡经济联系,排除C项。5.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年份178918041809181418201825183018351840银一两合铜钱数1090091991065411019

6、1226412534136461420016438A. 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B. 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D. 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来看,当时中国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这是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导致大量白银外流的结果。故答案为B项。白银大量流入导致的结果应当是银贱钱贵,排除A项;大量白银外流,中国白银外流,不能反映中国处于优势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形态的变化,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确定银钱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出现银贵钱贱的趋势。联系所学可

7、知,鸦片战争前夕,由于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白银越来越少,就会出现银贵钱贱现象。据此确定正确答案。6.张岂之在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主要反映了A. 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促使传统伦理价值观逐渐丧失D. 使社会习俗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松动”,以及所列举的现象来看,反映出促使传统伦理价值

8、观逐渐丧失。故答案为C项。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根本性变化”说法绝对,排除。7.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A. 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B. 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C.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D. 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答案】C【解析】“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并体现出民族抗战性,故C正确;东北抗战并不是改称“十四年抗战”的目的,故A错误;历史功绩不是主旨,故B错误;长久悲壮不符合“十四年”抗战目的,故D错误。8.1952年9月,中国

9、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的展览为主。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D. 阶级斗争扰乱了经济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政治影响很大”“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来看,这种对政治影响的强调说明当时中国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较大,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影响

10、到中国国际活动的开展。故答案为A项。B、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当时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排除C项。【点睛】本题的解答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在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当中,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从材料信息强调政治影响来看,说明政治影响是新中国参加国际活动的重要标准。9.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之祖”,他在其著作历史中声明:“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这适用于整个这部书。”这种主张A.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B. 表明他注重历史的客观真实C. 反映了理性的研究历史的精神D. 说明希腊人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答案】B【解

11、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来看,说明希罗多德试图通过客观公正的立场来记述历史,不偏不倚,注重历史的客观真实性。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的观点与辩证唯物主义无关,排除A项;从“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来看,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理性的研究”和“对历史规律的探索”,排除C、D项。10.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接任首相,用封官许原、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 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B. 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C. 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D. 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答案】

12、D【解析】【详解】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利用“国王之友”派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国王王权存在滥用的现象,表明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就已经形成了议会对王权的制约,故A项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一个政党,体现不出议会内部两党斗争,故C项错误。11.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这反映了苏联A. 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B.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 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D. 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二五”计划相比“一五”计划来说,重工业增长稍缓,轻工业增长较快,农

13、业增长明显。这体现出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故C项正确;农业增长虽然明显,但苏联工农业生产仍然难以协调发展,故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和国际地位无关,故D项错误。1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A. 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B. 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C. 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D. 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答案】D【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均是

14、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故答案为D项。A、C项不是“根本出发点”,均排除;从这些措施来看,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而不是解决社会危机,排除B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6、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使,专司

15、外商货物税,还制定了市舶条或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3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年)年份总额制成品(%)粮食(%)原料(%)17841786203862144(105)8657(424)9585(471)1814181664741731(11)27602(426)36408(563)18441846819633544(43)27386(334)51033(623)英国出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年)年份总额棉织品(%)毛织品(%)其他纺织品(%)其他制成品(%)粮食和原料(%)1784178612630744(60)3700(29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