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词句 把握观点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92719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词句 把握观点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词句 把握观点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词句 把握观点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词句 把握观点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词句 把握观点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词句 把握观点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词句 把握观点课件 新人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词句、把握观点,1.课前素养积累,2. 考点阐释,3.考点精讲,4. 规律方法,5. 拓展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1.课前素养积累,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考点阐释,1“理解词句”包括传记文本中重要词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意;“文本评价”包括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对词句含意的理解往往跟理解文本基本内容和主旨相关联;文本

2、评价通常包括评价内容情感和写作手法两个大的方面,这里题目又往往跟探究结合在一起。 3考生复习的重点是掌握文本评价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紧扣题意组织出高质量答案。,3.考点精讲,考点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对词语、概念的理解,同论述类文章、文学类文本中的词语一样,既要判断其词性、内部结构,又要联系语境,尤其是它出现在文中的位置。不过,在实用类文本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跟传主的处事风格、精神境界有密切关系,有的题目属探究性质,反映的传记的主旨。,理解传记文本中的句子要做到“两看”,(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

3、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

4、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

5、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

6、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

7、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_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

8、弟。,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答案:(1)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 (2)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考点二 文本评价,对文本内容或特色的评价是命题的一大热点,且常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其考查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文本中的人物及相关事实,

9、评价人物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评价作者的感情取向,评价文本的写作特色或社会价值。,文本评价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一、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和基本倾向 3角度,二、评价传主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关注,三、对传记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5角度,(2015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

10、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

11、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

12、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

13、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

14、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答案:(第一问)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观点一:同意。 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性;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不同意。 细致刻

15、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4.规律方法,1理解词句的含义 4入手 (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表面含意;(2)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还原语境);(3)从分析句子中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入手;(4)从分析人物形象与事迹入手,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2理解词句的作用 3角度 (1)内容上,突出传主的某种精神品质,表达主题。(2)结构上,根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在前面可以是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奠定某种感情基调、渲染气氛等;在中间可

16、以是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过渡、开启下文等;在结尾可以是呼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作用。(3)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角度,去阐述效果。(先分析这个句子有无使用某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有就讲,无不讲。),理解文中词句的方法,1挖掘文本是基础 要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或者主观臆断。主要观点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基本倾向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和评议的分析,是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必由之路。 2独立思考是关键 获取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之后,再参照自己平时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评判,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会有深度。 3尊重事实是原则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做出个性化的评价,但这种评价首先必须以尊重人类的共同情感社会公德为前提,其次,评价判断必须建立在对文本内容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保证评价全面、客观、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