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83190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_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_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_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_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_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_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_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整合,热力环流 气压带、风带 气旋、反气旋 洋流 沉积岩 外力作用,一,二,三,四,一、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所以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值相同。 1.等温线的特征 (1)等温线不能相交,两条相邻的等温线可以相差一个温度差,也可以相等。 (2)等温线稀疏表示水平方向上温度变化小,等温线稠密表示水平方向上温度变化大。,2.等温线的判读技巧 (1)等温线走向。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海陆位置。,一,二,三,四,(2)若两条等温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判读原则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即它的值若与温度值大的相等,则闭合区域气温值高于温度值大的那条等温线值;两条等温线之间的闭合曲线的值若与温度值小的相等,则闭合区域气温值低于温度值小的那条等温线值,如图1所示。,图1,一,二,三,四,(3)等温线弯曲。判读原则是“高高低低”,即等温线凸向高纬度表示该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两侧地区,等温线凸向低纬度表示该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的两侧地区。 在不同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下,等温线弯曲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受洋流和地形影响的分析如图2所示:若表示海水温度,则A处有暖流经过;E处有寒流经过;从地形考虑,A处凸向高纬则为谷地,E处凸向低纬则为山脉。,图2,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典例1读图,完

3、成下列各题。 (1)导致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距海远近 C.大气环流 D.地形因素 (2)甲、乙、丙三地1月均温比较( ) A.甲地最高 B.乙地高于丙地 C.丙地高于甲地 D.乙地最高,一,二,三,四,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等温线闭合,可能是受地形的影响。第(2)题,甲地气温在-8-6 之间,乙地气温在-16-18 之间,故甲地气温最高。 尝试解答:甲、乙两地等温线 ,甲地中间气温高,四周气温低,可能是 ,乙地中间气温低,四周气温高,可能是 ,说明甲地可能是受地形的影响。 尝试解答答案:闭合 盆地 山顶 题目答案:(1)D (2)A,一,二,三,

4、四,二、等压线(面)图的判读及应用 1.气压及等压面概念 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气压单位一般为百帕。,一,二,三,四,2.判断气压场类型(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例),一,二,三,四,(1)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2)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3)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高于两侧地区,称为高压脊,脊的最高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 (4)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低于两侧地区,称为低压槽,槽的最低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两个高压

5、脊之间或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3.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一,二,三,四,4.判断风向 (1)方法: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2)根据风向可判断 等压线数值大小:风从高值线吹向低值线,顺着风向等压值越来越小。 南、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为北半球,左偏为南半球。 近地面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则为高空。(高空不考虑摩擦

6、力) 高压和低压:高压区位于北半球风向右后方,南半球风向左后方。,一,二,三,四,5.判断天气状况 (1)低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2)高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晴朗天气。 (3)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为温暖湿润。 (4)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海区的风,多为寒冷干燥。 6.垂直方向等压线(面)的判读 (1)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 (2)不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3)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不是两者绝对气压数值相反)。,一,二,三,四,典例2导学号96100081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

7、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按气压状况,地为 中心,地为 中心。 (2)图中地吹 风,与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原因是 。 (3)图中地的天气状况是 ,试简述其原因。 (4)试述图中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5)地周围形成的锋面,会不会在地周围存在?为什么?,一,二,三,四,尝试解答:第(1)题,读图可知,地为 中心,地为 中心。第(2)题,根据等压线分布,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所以判断地吹 风;地比地的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所以地风力较 。第(3)题,地在冷气团和高压脊控制下,所以天气低温 。第(4)题,地将受 过境影响形成大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第(5)题,地周围不会形成锋面,这是

8、因为该 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一,二,三,四,尝试解答答案:(1)高压 低压 (2)西北 密集 大 大 (3)晴朗 (4)冷锋 (5)反气旋(高压) 题目答案:(1)高压 低压 (2)西北(偏北) 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3)低温晴朗 冷锋过境后,地受高压脊控制多低温晴朗天气。 (4)受冷锋活动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 (5)不会。因为地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一,二,三,四,三、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来判读,判断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

9、分析如下: 第一步:“以形定位”判定半球,一,二,三,四,第二步:“以温定带”判定所属热量带,一,二,三,四,第三步:“以水定型”确定气候类型,一,二,三,四,典例3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终年温和多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乙、丙 B.乙、丁 C.丙、丁 D.甲、乙,一,二,三,四,尝试解答:第(1)题,结合图中四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是 气候的显著特点。第(2)题, 的夏季风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10、动有关; 是由西风与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形成的。 尝试解答答案:(1)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2)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题目答案:(1)B (2)C,一,二,三,四,四、地质图的判读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地形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以下五图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

11、发生明显变化(如下图)。,一,二,三,四,(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图)。,一,二,三,四,(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下图)。,一,二,三,四,(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如下图)。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

12、成时代(如下图)。,一,二,三,四,2.分析图中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走向,分水岭所在位置、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度差等。若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来说,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情况。,一,二,三,四,典例4导学号96100082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下列物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一,二,三,四,尝试解答:由图可知,该地区首先受到水平 作用,形成 ;然后 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接着又发生岩浆 ,将喷出岩切断;最后该地区地层发生断裂,形成 。 尝试解答答案:挤压 褶皱 岩浆 侵入 断层 题目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