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教学第六单元26词二首

上传人:胆**** 文档编号:92678549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教学第六单元26词二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教学第六单元26词二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教学第六单元26词二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教学第六单元26词二首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教学第六单元26词二首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教学第六单元26词二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冀教版教学第六单元26词二首(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6 词二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 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当空 惊飞( ) ( )习习 ( )鸣叫 ( )幽香 ( )阵阵 疏( )遥远 疏( )点点 ( )密路( ),填一填,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读了 这一句,我看到了一幅 图。,

2、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字字句句总关情,问君喜从何处来?恰似 洒银辉。,问君喜从何处来?恰似 惊飞啼。,问君喜从何处来?恰似 徐徐吹。,问君喜从何处来?恰似 奏小夜曲。,问君喜从何处来?恰似 香 声喜。,农家农家乐复乐, 不比市朝争夺恶。 陆游,诵之行云流水,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诵之行云流水,看不厌, 习习分外爽。 唱 鸣驻足听,争先恐后 。 却看轻 几许

3、,雨点滴滴辛弃 , 问君能有几多 , 十里 见。,诗歌创作,夜行黄沙道中 五年级全体同学,A. 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 B. 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 C.如果你想背,你可以背诵: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顽皮,通“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D.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并背上几首。 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选择一项你喜欢的作业,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4、,轻快活泼,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济南人。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词传世。,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金兵入据中原后,流离南方。不久,其夫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宋高宗建炎3年(1129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江亲历变乱,生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李清照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大家。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多写其悠闲的闺中生活。南渡后,深厚的故乡之思,凄哭的身世之感,都在她的作品中抒发出来,情调伤感,风格突变,

5、社会意义也扩大了。她精于谴词造句,善于创意出奇,还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语言清丽,在语言艺术上有独到之处。,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词牌名,“常记”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忆。“溪亭”指明了饮酒作兴的处所,“日暮”是指时间,,“沉醉”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词人和几个 女友在溪亭开怀畅饮,兴奋异常,到日暮之时还兴犹未尽,留恋忘返

6、。,这两句主要交代了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同时既写出了她们郊外游玩的欢娱心情,又为下边的波澜曲折作了必要的铺垫。,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在沉醉未醉、意态朦胧之中,“回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了一个新天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田田,夜风袭来,清香飘溢。,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还想在这藕花世界里流连欣赏,但已使暮色苍茫;想要荡出“藕花深处”,却不知怎么走。情急之中,少女们禁不住发出了“怎么渡,怎么渡”的呼叫声。不料几声婉转的“争渡”声,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的水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暮色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或火红或洁白的荷花交相辉映;宁

7、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一种多么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主旨: 这首词在对大自然的赞美之中,又渗透着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思考:,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那一句?,2、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那一个季节?,(兴尽晚回舟),(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3、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4、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齐声朗诵这首词,注意读出清新的画面美来。,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此词蕴藉了对春光一瞬,

8、 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如梦令,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凄凉寂寞,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此词抒写伉俪深情,倾吐相思之苦,感情真挚深笃,态度坦率大方,后之论词者,无不为之折服。,南渡不久的作品。当时词人正处于国破夫亡、颠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度凄苦。,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京华之忆、家国之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