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课件第7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2657484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课件第7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城市设计课件第7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城市设计课件第7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城市设计课件第7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城市设计课件第7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课件第7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课件第7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7.1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 7.2 城市行政、文化中心的设计 7.3 城市商业中心的设计 7.4 罗湖商业中心 7.5 城市中心复兴工程,城市设计概论,7.1.1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 7.1.2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类 7.1.3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结构 7.1.4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布局,7.1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7.1.1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城市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居民公共活动最频繁、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场所。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

2、的集中地,集中体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职能。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城市形象精华所在和区域性标志。一般通过各类公共建筑与广场、街道、绿地等要素有机结合,充分反映历史与时代的要求,形成富有独特风格的城市空间环境,以满足居民的使用和观赏的要求。,7.1.2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类 城市综合性公共中心。 (2) 城市行政中心。 城市文化中心。 城市商业中心。 城市商务中心。 城市体育中心。 城市博览中心。 城市会展中心。,7.1.3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结构 1 城市的单核及多核结构 不同规模、性质的城市,对公共活动中心有不同的需求。按照城市规模,小城市一般有一个综合性公共活动中心,

3、就可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大、中城市,除全市中心外,还会有副中心、地区中心等,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公共活动中一心体系。 单核结构:城市只有一个公共活动中心,适用于小城市(图7.2左)。 多核结构:城市具有多个不同功能、服务于不同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适用于大中城市(图7.2中)。 复合结构:城市除了在市区具有多个公共活动相对集中的城市中心或副中心外,城市边缘地区还有各自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一般适用于特大城市(图7.2右)。,图7.2,2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 根据服务的范围及对象不同,大中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一般可分四级(图1321,图7.4,图7.5): 市级公共活动中心:主要为整

4、个城市范围服务的公共活动中心。 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主要为行政区或地区范围服务的公共活动中心。 居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主要为居住区范围服务的公共活动中心。 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主要为小区范围服务的公共活动中心,图7.4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结构图,图7.5 东京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结构,7.1.4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的布局 1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的基本要求 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在城市中应分布合理,功能互补,联系快捷,使用方便。 同一类型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在城市中应依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的不同,按市、地区、居住区、小区分级设置。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

5、的实际需要确定。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用地组织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布要考虑城市交通组织,既交通方便,又避免交通的影响和干扰。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布局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为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及城市环境创造条件。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布局应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基础,以节约投资。,2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既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又要避免交通拥挤、人车互相干扰。为了组织好公共活动中心的人、车及客运、货运交通,在交通组织上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必须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以接纳和疏散大量人流。 疏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

6、车行交通。如有大量的城市交通通过,可开辟与中心街道平行的交通道路,或在市中心地区外围开辟环行道路,或将通过的交通改为地下行驶,或控制车辆的通行时间和方向。 公共活动中心四周布置足够的汽车和自行车停放设施。 发展立体交通,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以减少人车交叉。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共活动中心内可划出一定范围作为步行区。,7.2.1 行政、文化中心的概念 7.2.2 行政、文化中心的内容构成 7.2.3 行政、文化中心的功能 7.2.4 行政、文化中心的规划布局 7.2.5 城市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与环境设计,7.2 城市行政、文化的设计,7.2.1 行政、文化中心的概念 城市行政中心是城市中政

7、治与行政管理机构的中心,是体现城市政治功能的重要区域,在城市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文化中心是以大型文化设施为主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体现城市文化功能和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区域。 城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可独立设置,也可合并设置。由于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的相关性和兼容性,常常把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结合在一起,形成城市行政、文化中心。,7.2.2 行政、文化中心的内容构成 城市行政中心一般以政府办公机构为主构成,可包括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等机构及行政会议中心,通常还包括供市民集会和活动的市政广场。 城市文化中心一般以大型或重要的文化设施为主构成,可包括剧院、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性

8、建筑等。与行政中心相比较,文化中心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形式与不同的服务对象。在城市中可以独立设置单一功能为主的文化中心,如演艺中心、博览中心等。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中心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7.2.3 行政、文化中心的功能 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具有物质功能、景观功能和精神功能。,7.2.4 行政、文化中心的规划布局 城市行政、文化中心的规划布局具有政治与时代的特点,市民广场要体现开放、民主的城市文化精神。其布局需要综合分析城市历史文脉、基地地形、交通状况、建筑风格、空间环境特色及生态环境等要素。 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在布局中一般是以建筑组群辅以开放空间构成。最普遍的布局形式是以广场组织建

9、筑群,形成建筑中心组群及场所环境的有机整合,创造出特定建筑、空间领域感。,1 行政、文化中心的布局形式 规则式布局 位于城市轴线或重点发展地段,一般呈对称式布局。此类布局的中心广场或中心建筑最为突出,布局强调政治性与纪念性,体现政治、文化中心的象征性作用。总体来看,一般单纯的城市行政中心或行政、文化合设的中心多采用这一布局,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华盛顿中心区。 自由式布局 结合自然条件及现状条件,规划布局与城市整体空间有机联系,较好地体现出城市的环境特点和历史发展特征。自由式布局中,一类是将城市的历史文脉作为重点,突出城市中心在空间上与传统的联系,如波士顿市政厅广场、柏林文化中心;另一类是将自然因

10、素作为重点,因借自然用地条件,就势布置,如柏林联邦政府中心、东京上野文化中心。,2 规划布局与交通组织 行政、文化中心在交通组织上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创造便捷、综合的公共交通;发展立体交通,实现人车分流; 划定一定的步行范围,建构步行系统的网络; 疏解无关过境交通; 布置足够停车设施; 适应重大活动的交通集散。 常州市新行政中心区交通组织通过绿地、广场和步行道连接起来并使之成为一个完全排除机动车干扰的系统,是中心区成功的关键。规划区的步行系统主要有连接各广场和绿地的地面步行道;沿河道水面的滨水步行道;连接建筑物并跨越道路的天桥和二层步廊等内容组成。,7.2 城市行政、文化的设计,图7.8 常州

11、市新行政中心区道路系统规划,7.2.6 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和环境设计 1 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和环境设计 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 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 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 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2 行政、文化中心景观和环境设计手法 景观形成要素 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由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相互综合形成,其中富有特征的地域性自然因素和反映时代特征的人工因素是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文化因素会对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总体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标志性与象征性 运用隐喻、象征手法 巴西利

12、亚三权广场(图7.9):为体现三权分立,用一个等边三角形. 空间序列 空间组合与环境设施,7.2 城市行政、文化的设计,图7.9 巴西利亚三权广场平面,3北京天安门广场 明清天安门广场最初形成于明永乐年间(15世纪初),经陆续建设至清乾隆年间全部完成,形成了以丁字形广场(千步廊)为主要特征的广场,面积约6.9hm2。明清天安门广场是城市布局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轴线上,紫禁城是中心,太和殿是高潮,而天安门广场北接天安门,南抵大明门,是皇城的主要入口,成为整个高潮的前奏。广场南北长540m,东西宽65m,是较为封闭的南北空间;天安门前是横向广场,东西长365m,南北宽125m,以衬托天安

13、门,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广场的南北中轴严格对称。纵深感强,更加突出了天安门的宏大气魄。千步廊两侧的建筑物相对低矮平淡,广场没有绿化,其间点缀着汉白玉栏杆及金水河,更加衬托出天安门城楼红墙金顶的富丽堂皇。,图7.10清北京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建国前夕,天安门广场的变化不大,只是在1912年打通了长安街,在长安街两侧各辟南池子和南长街门;1913年拆除了千步廊1915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等,在这期间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思想指导天安门广场的整治与改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也标志着天安门广场的规划和改建的开始。1953年,确定了行政中心在旧城中心,城市改造以长安

14、街、天安门广场为布局中心,天安门广场成为首都北京的中心广场。1950年以后,多次开展关于天安门广场规划设计,进行归纳、筛选、比较。首先在广场中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58年至1959年,对广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广场仍保持“T”字形格局,在西侧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广场的面积扩大到39.5hm2。经过十周年庆典时对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的改造,在规划上保留并发展了原有的南北中轴线,打通、展宽、延伸了东西长安街,形成了新的东西轴线,两条轴线相交于天安门广场;原广场南部的中华门被拆除,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广场中心。 1970年代末在纪念碑以南建立了毛主席纪念堂

15、,经扩建广场面积达到49hm2。广场北起金水桥,南至正阳门,东西以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及人民大会堂为界,南北长860n1,东西宽500rn,可容纳50万人的群众集会。其中,长安街至纪念堂,广场东、西侧路之间面积为18.5hm2。 1999年对广场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广场两侧的草坪绿化,前门箭楼形成了绿化广场。,7.2 城市行政、文化的设计,图7.17 1990年的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国家级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家的象征。在使用功能上更具有多样性,如游行阅兵、群众集会、节日联欢、纪念典礼、迎宾、升旗等仪式活动;另外,广场的节日绿化与夜景照明也已成为节日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16、,广场区的主要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正在建设之中。按照规划,广场南部还将建设国家级文化设施。随着规划的实施,天安门广场的行政、文化中心功能将进一步加强。,7.2 城市行政、文化的设计,图7.18 广场平面,天安门广场的城市设计特点: 规模 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为世界之最,这是由其功能和地位所决定的,如此巨大的规模恰好表达了民族精神和国家象征,对广场周边建筑重点进行艺术处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轴线 天安门广场的建设和改造基本遵循原中轴线的对称格局,但又非绝对对称,即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体形相仿,形式相近,但建筑规模不等,一轻一重、一虚一实,遥相呼应,使天安门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在中轴线上,由天安门经金水桥、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到达正阳门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