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初探【学科教育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9260612 上传时间:2017-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初探【学科教育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初探【学科教育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初探【学科教育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初探【学科教育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初探【学科教育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初探【学科教育专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初探【摘 要】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都赋予生物教育新的内涵,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利用生物实验教学这个领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 探究性教学 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纵观现在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多是以学生被动地完成整个实验。实验目的,实

2、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教材都事先做了具体的规定。这固然对于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大有必要。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通过生物发展史,培养学生思维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

3、是一部科学探究的历史。在生物发展史中,每个发现都经过科学家周密的实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严密的推理和验证等过程。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1.展示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闪烁着科学家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光合作用发现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孟德尔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创立等。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思维历程去亲身体验一番,探究得出结论的具体思维过程。并适时让学生大胆作出种种设想、猜测,让他们无拘无束

4、地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法与科学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方法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这种方式的教学,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学生不仅从中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 2.从生物学史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教师应充分地把科学家们独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启迪学生领会科学方法,且能运用到实际的实验设计中。 如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科学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成功探究出光合作用中的2物质变化。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对 DNA X 射线的衍射图谱的分析构建出 DNA 双螺旋结

5、构模型。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证明 DNA 是半保留复制。再如,在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与他精心选择实验材料有关,当然还有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在观察时,对纷繁复杂的杂交现象,只看其一对性状,而对其它性状暂且不管,这就使研究对象大大简化了,特别是他把数学统计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二、创设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可通过将模拟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动脑思考、交流、合作、亲自探究创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增长起来。

6、例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这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教学目标后,我们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1)实验材料,是否只能选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细胞可以吗?尽量选用紫色部分的意义何在?(2)实验试剂,除了蔗糖溶液,可改用其他试剂吗?试剂的浓度呢?(3)实验操作方法,有没可改进或简化,可提高实验效率的? 学生经思考、实践和探讨后,得出结论:(1)其他植物细胞也行,但洋葱外表皮紫色部分,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区分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十分清晰。 (2)蔗糖溶液粘性强,易污染显微镜。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其他试剂也行,比如可用经济易制的 NaCl 试剂。而试剂的

7、浓度不能太高,否则易导致细胞死亡,无法质壁分离复原;浓度太低,实验没有现象或不明显。 (3)操作方法可改进为直接把盖玻片掀开,滴加外液。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了几次重复滴加和用吸水纸吸引的步骤;另一方面又避免因操作不当污染了显微镜。 看到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我结合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有了这个验证性实验作为背景,学生设计起来就容易得多,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思路与原实验基本相同,将原来只滴加 30蔗糖溶液,改为分别滴加10、20、30、40等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来估测细胞液的浓度。 通过此实验不难发现,学生从以前按部就班,到现在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改

8、进方法,并由此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也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更好掌握了植物渗透吸水原理,对自己所做实验结论也较满意。 可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比简单的验证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指导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老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 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许多同学确认的课题是温度3对

9、酶活性的影响 。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发现部分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酶的催化效率。他们认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淀粉可以被淀粉酶水解成还原性糖,因而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是不是真的可以用斐林试剂呢?在我的提醒下,学生很快意识到他们忽视了斐林试剂反应的条件需要加热,对于冰水浴实验组,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也会逐渐增加,使淀粉逐渐被水解,导致结果很可能与对照组差不多,从而影响了探究目标的达成。而选择碘液来检测就不存在此类误差,可在催化反应结束后直接滴加碘液,根据溶液是否变蓝来判断淀粉有否被水解。 另外在实验步骤上的设计,绝大多数学生是这样安排的: 方案一: 这方案刚开始展示

10、时,学生们都觉得很正确,酶有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而且也设置了不同的温度梯度。后经过交流讨论,学生才认识到后加入的淀粉溶液将对原来的温度有所改变,既真正的实验温度并不是他们所控制的。 还有部分同学设计了方案二 方案二: 方案二显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经讨论,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忽略了酶的高效性,在步骤(1)中当淀粉与淀粉酶混合时发生了反应可能影响到结果。 最后经过改进,他们提出了最后的正确方案: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注意:(1)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相关探究实验内容、原理和目的要求,结合实际可行性情况,确立研究目标。 (2)根 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运用已具备的知识或实验技能,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11、包括材料用具的选择,具体的实验步骤,实施计划过程,作观察记录的内容,实验结果呈现形式,和实验设计的原则。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路,也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材料用具,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求异创新,设计出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准确的实验设计方案。 (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组织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确定最佳方案,指导学生从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设计简洁性、效果明显性和联系实际原则展开评价,鼓励新颖巧妙、有创意的方案。总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除了教师要深挖教材,还要经常性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周晓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 (2). 3张体雄.谈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J.科技文汇,2007, (10). 4李成双.生物实验的思维方法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42008, (4). 5裘佳萍.“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实验中学生思维误区的分析J.生物学教学,2008,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