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研究性学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5138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研究性学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挖掘乡土历史,激活了研究性学习姓名:李宗喜单位:洛阳市新安县第三高级中学2009 年 5 月 22 日2009 年研究性学习教师论文1挖掘乡土历史,激活了研究性学习洛阳市新安县第三高级中学(471800) 李宗喜缘起研究性学习已经进行了许多年,记得以前有很多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任务也大,哪有功夫进行研究性学习啊,并且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教学也没有多大用处,还会浪费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之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对教材的补充和深化,它更是 21 世纪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方向,因此,进行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才能取得重大的突破呢?我想我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2、。1、要处理好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教学时间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时间。2、要研究如何选题才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问题。我陷入了长久的思考。忽然灵机一动,如果利用学生一个月的暑假时间,给予一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本地的乡土历史等题目供学生选择和研究,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万事开头难我们知道河洛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根,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非常遗憾的是,做为一名高中生对本地区的历史却只知甚少,对河洛文化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这主要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责任,在平时的历史授课中往往是照本宣科,关于本地区的历史教材中也没有涉及,自己更懒的去搜集以

3、及进行讲述,因此,这就造成了高中生成了历史教材知识的传声筒,被动的接受历史教材知识而已。做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填补这一缺憾。但河洛地区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虽然说万事开头难,但是我相信只要认真去做,那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我该首先从哪里着手呢?经过我的一番分析、调查、论证,我认为首先是选题,因为选题是是至关重要的。选题必须突出两点要求,一是要小,不能过大,这样学生容易操作。二是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否则无法激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确定了选题的四项原则。1、贴近学生生活,贴近乡土历史。2、立足于历史学科,要能够容易查找史料。3、选题要细微之处着手,但立意要

4、高。4、要适合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结合新安县本地特点我设计了六道题,让学生任选其一。1、家史研究。家史,我想应该是每一个同学都十分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家史可以使自己感受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占据的位置,并能够意识到自己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如:家谱研究、家庭收入变化之研究、家庭服饰变化之研究、家庭住房变化之研究、家庭饮食变化之研究等。2、村庄史研究。村庄史研究有点类似于家庭史研究,只不过范围更大一点。首先要说明村名来历、历史和地理演变。其次了解村庄的政治结构变迁、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村民构成及其人口的迁入与迁出的演变。再次,要说明村庄社会风俗习惯的变迁、村庄名人研究以及当地艺文志等

5、等。如:村名变迁之研2究、村庄道路变迁之研究、村庄土地变迁之研究、村庄婚姻习俗变化之研究、村庄生活习俗之研究等。3、新安地区神话、歌谣及传说研究。如:始祖山神话传说之探究、新安民谣之探究、青要山黄帝密都之研究、王乔洞之探究、铁里村与八仙过海神话之研究等。4、本地 1949 年以来受到批判的“地、富、反、坏、右”人物研究。5、当地特色文化研究。6、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之变迁。在放暑假前我把这五道题在课堂上布置给同学们,但担心同学们暑假期间只顾自己玩耍而忘记了我给同学们布置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或迫于教师的压力敷衍了事。我特意进行了一节课的发动工作,主要是提出了几项要求或希望。1、研究乡土历史是我们

6、的责任和义务,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够主动的承担起这一神圣的使命。试想如果在大街上,左邻右舍的,或老人或小孩,以渴求地眼神问:你是高中生,历史知识知道得多,能不能说说咱村先前的某某人或某某庙是怎么回事?我们往往是一脸茫然,只好以历史老师没有教不为由敷衍过去,想想这将是多么尴尬的事啊。2、要尽可能搜集一切史料,特别是原始史料,研究性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据。3、要掌握搜集史料几种常用的方法,如搜集文献史料,口头采访,实地考察等。4、文章长短不限,但切忌与作文混为一潭。5、对于研究性学习搞的好的同学,要把他的研究成果推荐到市,甚至是省,争取获得省、市一等奖。经过此番发动和要求之后,我发现许多同学们的脸上露出

7、兴奋的表情,我想我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万事具备,还需“东风”当然,学生有了研究的激情,只是完成了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如果不加组织和科学的指导,那么,即使是学生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也将是有花无果。因此,我进一步进行了关于此次研究性学习的“东风”指导工作。1、组织原则(1)地域性原则。依据新安县十三个乡镇共分 13 个小组。(2)兴趣性原则。依据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在 13 个小组之下分成 35 组(3)合作性原则。在暑假期间各小组应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4)安全性原则。在暑假期间进行研究性学习,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要求每小组制定本小组安全规则,要求小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切实保证人

8、身安全。(5)科学严密性原则。组织要严密、充分利用好暑假时间,切勿忙了一个暑假,没有任何的成果。(6)延续性原则。该课题仅仅是开端的尝试,通过该课题研究,掌握其规律方法,为以后的后续性长期性运用,提供条件。2、组织程序1、前期准备阶段(2008、7、1-2008 、7、5 ) 。主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3由课题小组主持人确定并召集本课题组成员,部署研究计划和阶段任务。借阅或购置相关学习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如何挖掘乡土史料;组织兴趣小组,培训本组学生初步搜集和甄别史料的能力和素质。2、搜集乡土史料阶段(2008.7、6-2008 、7、20 ) 。主要任务如下:、课题小组搜集乡土文献资料。文献

9、资料主要来源于学校图书室、新安县文化馆、图书馆等机构。也可通过网上查询搜集。、课题小组通过实地调查搜集乡土实物史料以及口述史料。3、集体讨论阶段(20087、21-20008 、7、30) 。主要任务如下: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所搜集得乡土文献资料进行鉴别、筛选。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搜集到乡土史料,进行比较、甄别,从而确定其研发思路和方法。4、结题阶段(2008.7、31-2008 、8、15) 。主要任务如下:对搜集的乡土史料进行分类和整理,以文献、实物、口述等史料为主线进行分类整理。对搜集的乡土史料进行解读,具体确定研发思路和方式。对搜集的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开发成经验成果,主要是课题小组对搜集的乡

10、土历史资料进行甄别、筛选,选择出有教学价值的资源进行归纳、整合,撰写成论文。一切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暑假过后,历史课代表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交了上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所教的两个班共分 26 组,上交了 35 份。真奇怪,怎么会多呢?我细查了一下,原来有个别课题组交了两份。我花了两天时间,把同学们的研究性论文看了一遍。看了之后我不仅发出一声赞叹,同学们写的太好了!下面笔者试举例说明。如:2006 级三十二班姬雅君同学所写的“建国以来我村女子嫁妆的三次变迁”其中有这样的一个表格:时期 嫁妆建国以来 板箱 被子改革开放以来综合柜 被子 自行车20 世纪90 年代世纪以来豪华家具 名牌

11、家纺 彩电 洗衣机 摩托车 冰箱并且姬雅君同学对每一时期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姬雅君同学所写的建国以来我村女子嫁妆的三次变迁这篇论文来看成功之处主要有三点。1、选题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贴近乡土生活。2、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3、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又如 :2006 级三十一班常鹏同学所写的“新安地名之研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笔者就摘录其中一部分以供大家赏析:那么我研究什么呢?我无意中发现在我家有一张新安县地图,认真的看了4新安县的地名,感觉非常的惊奇。地名很多,有的以沟命名,如我五头镇西沟、北沟、胡沟、包沟、胡张沟等。有以湾命名,如城关镇的柳湾、陈沟湾,磁 涧镇柴湾等,但为什么是这样命名的

12、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忽然想到我班的同学大部分来自农村,分布于新安县的角角落落,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名字来源一定很清楚,我何不和他们联系一下。我马上行动, 为节省电话费,我 给我们班能联系上的同学用手机发短信,有电脑的发电子邮件。同学 们也非常热情,很快把他 们所知的信息发给我。我用了三天时间把这些信息经过分析之后,把新安县地名之来源归类如下:1、与水有关。如城关镇的寨湾、柳湾、陈沟湾,上河,磁 涧镇柴湾、阎湾、礼河、月湾、小河口等。因为这 些村基本上都分布在在我县涧河两旁。但也有特殊性,如阎 湾村则分布与磁河旁 边。5、与商业经营有关。举例说明:我县曹村乡纸房村曾经以造纸业闻名乡里,刘黄(硫磺)

13、村的硫矿至今仍然是我县支柱产业之一。6、有些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关。如栓马村、刘邦沟、晁村、老庄、西老庄、老庄岭等。举一例说明:刘邦沟村名之来源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在此驻军。7、有些是与中国古代驿站有关。如五里铺、火虫驿 等。8、与神话传说有关。如铁李、金溪、黑虎桥、陈古洞、土古洞、王 乔洞、 远古洞、龙泉沟等。举一例说明:铁李村之来源相传是八仙 过海时铁拐李曾到此一游。9、与宗教有关。如老君洞、庙头、庙上、庙岭、石 庙、破 庙、香头庙、观上、西官寺、寺沟、堰寺沟。举一例 说明:庙上在我五头镇,至今在村西仍然存在一座庙,村人逢重要节日都会前去烧香求佛,祈求平安。10、与古代政治制度有

14、关。掌礼、渠里、八里、营里、懈司。 举一例说明:掌礼村又名“丈里 ”是承袭秦朝 时的乡里制, 乡下设里。我认为该论文可以说是一篇上乘之作,尤其是作为一名高中生更是难得可贵。该论文有四大特点:1、细微之处着手,但立意很高。2、作者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锲而不舍精神,3、能够从现实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具有合作探究的精神。54、能够运用史料来探究问题。再如:2006 级三十一班许伟伟同学所写的“从大门楼变迁看祖国发展”更是一篇体现“研究性”学习论文中的翘楚。该论文我认为有六大优点:1、脉络清晰。如作者把大门楼的变迁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建国初期,土坯大门楼;第二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红砖大

15、门楼;第三时期 21 世纪豪华大门楼。2、史料来源广泛,论据充分。如:(1) 、口头史料。我摘录其中一部分说明之。我首先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先采访一下我的爷爷,它已经 70 多岁了。问:“我家的大 门楼以前是 啥样子呀?”爷爷说:“刚建国的 时候,由于家里穷,我家只有两间土窑,全家 10 口人,大门楼也是用土坯垒成的。 ”(2) 、文献史料。我摘录其中一部分说明之。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我还得再找些史料依据,于是我到了我们村长家把村志借来,认真的翻阅,终于让我发现晁庄村志记载 了这样一段话:“ 晁庄村,1953 年,全村 130 户人,每家每人人均二亩二分地 我村交通不便,偏僻落后,房子是土坯房,

16、土坯大门楼居多,也有无大门楼的。 ”(3)实物史料。我摘录其中一部分说明之。那么盖门楼的红砖以及沙子、石灰、水泥、预制板从哪里来的呢?我于是就近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我李村乡仙桃村就有一个砖厂,在李村新乡址东二里有一个预制板厂,在 礠涧镇礼河村有沙厂,在北冶乡马行沟村有许多石灰窑。由此我更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这一系列砖厂、 预制板厂、沙厂、石灰窑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结果。3、该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一定的历史素养。4、从该生的论文中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并且乡土性非常强。5、该生能够以小见大,从自家大门楼的变化从而折射祖国的发展。6、该生能够把研究性学习和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实现真正的结合。以上所例举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只是其中的典例,实际上还有许多的优秀研6究成果。如:2006 级三十二班武森同学所写的“青要山黄帝密都之探秘”,读之使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遥远的黄帝时代;2006 级三十二班王少梁同学所写的“我村王氏家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