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9921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主讲人:王bo,信息化条件下能否实现以劣胜优,一、什么是以劣胜优,三、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实现以劣胜优,二、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一、什么是以劣胜优,1.什么是“劣”? 传统意义上的“劣”指的多是人员数量,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现代意义上的“劣”指的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代化水平不够的劣势。 2.什么是“优”? 传统意义上的“优”指的是人员数量占多数,武器装备精良。现代意义上的优指的是高素质人才,高度信息化水平上的优势。,军事上的以劣胜优,基本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在整体劣势的情况下,通过营造和形成局部优势取得局部胜利,通过累计局部胜利完成整体优劣转换,最终取胜; 二是以综

2、合优势对抗单项优势取胜。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以劣胜优,仍然只能表现为这两种形式中的一种或者综合。,以劣胜优的典型战例,巨鹿之战 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抗美援朝战争 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数不胜数,二、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百度搜索: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

3、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军语定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它是以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平台为载体,以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主导,以能量为后盾,以网络为神经触角的战争形态。,典型的信息化战争,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 伊拉克战争 阿富汗战争 ,信息化条件下的以劣胜优,1、情报的获取 2、战场的透明度 3、信息技术实力的不均衡 4、高精尖武器的装备差异 信息化条件下能够以

4、劣胜优吗,能,信息化条件下可以以劣胜优,其一、敌方所谓的“优”是指武器装备上的优,而战争是一种综合力量的对抗,决定其胜负的因素包括许多,而最活跃、最终的决定因素是人,这是“以劣胜优”可能存在的前提条件。,其二、战争是敌我双方综合力量对抗的过程,不一的军事问题。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也不止是武器装备优劣的对抗问题,还包括战争的性质如何即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因素、战略战术决策的正误、军事谋略的先进与否、参战人员的素质、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支持战争的潜力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支援力等诸多因素,还受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制约。,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历来的经验,就是用劣势装备打败优势的

5、敌人。”,从古至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中国古代的楚汉成皋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都是以劣胜优的实例。那么,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还能否以劣胜优呢?从二战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以劣胜优在战场上仍屡见不鲜。 马岛之战中,英军导弹驱逐舰装有世界上一流的火力、电子、雷达和反导弹系统,但却被阿根廷利用比较落后的飞机,采取超低空飞行的战法,发射“飞鱼 ”导弹,一举击沉了。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经常侵入我国领空进行挑衅,并使用了新型“火蜂”式高空侦察机,窃取情报,吹嘘“世界第一流的侦察机,中国没有人能对付”。敌

6、机飞行高度在183万米,由长距离少转弯的平直飞行,变成曲折的多转弯飞行。在这个高度,我军的飞机速度小,抖动厉害,飞行状态不稳定,只有几秒钟时间可用。我军飞行员采用以逸待劳的战术进行截击,每每都是在快要相撞的时候才开火,以精湛的技术和勇敢精神弥补了装备的不足,数次击落了美军的侦察机。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成功地击落了美国 F117A隐形飞机,打破了F117A不可战胜的神话。,信息化条件下的以劣胜优,信息化战争中的以劣胜优集中体现在战胜信息技术优势之敌上 在信息成为战争主导因素的情况下,以劣胜优将更多地表现为战胜信息技术优势之敌上,控制、瘫痪、摧毁对方的信息网络或平台将成为以劣胜优的基本着力

7、点。也说是说,将对方作战力量中的信息要素作为首要用兵目标,寻找并有效攻击之,陷对方情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于瘫痪或不能正常使用之中,已成为劣势装备一方战胜强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信息化战争中的以劣胜优主要表现为削弱和剥夺敌体系作战优势 信息化战争中,敌对双方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日趋明显。战争不再是作战单元之间单一功能的对抗,而是建立在各种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综合集成基础上的体系对抗,作战体系整体功能的高低,对作战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面对体系优势之敌,靠单一力量、单一手段达成以劣胜优的难度极大。能否削弱和剥夺强敌体系作战优势,已成为信息化战争中达成以劣胜优目的的关键环节。 而且信息技术强大一方的

8、作战体系越庞大、越精密,就越容易暴露其脆弱的一面,一旦遭到破坏,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曾因GPS精确制导武器被伊军小小的GPS干扰器干扰而一度失去准头,作战效能大打折扣。,信息化战争中的以劣胜优更加依赖于人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信息化战争将主要依靠信息系统和武器平台组合成的技术优势,而不是兵力数量的集合优势;是打技术差而不是打人力数量差。对信息化武器与高素质人员的综合运用,就能够实现对较大战场空间的有效控制,而不需要像以往那样投入大量的兵力兵器来实现对战场的直接控制。 劣势一方要想克服与强敌的技术差,除发展信息化技术装备之外,更加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剑

9、不如人,剑法要高于人。总之,武器装备的优劣是信息化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但信息化战争并没有改变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基本规律。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劣势一方,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智能与技能因素,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将成为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根本途径。,毛泽东曾经说过:以劣胜优,“观之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而益信”。纵观古今中外以劣胜优的各种战例,不难看出,只要立足现有装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指战员的素质,找到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有效办法,用“剑法”之长来弥补“剑身”之短,是完全可以取得战争胜利的。,总结: 信息化战争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战争,人依旧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有高素质的军事人才,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依然具备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将以劣胜优的作用和可能片面夸大,我们应当看到现代战争特别是现代高技术战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着优胜劣败这一战争的一般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探讨如何实现“以劣胜优”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建立优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谢谢欣赏,制作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